当年为了施志豪的未来,一家三口答应了苏玉春迁出首都。
为此施阳辞掉了铁饭碗,卖掉了老房子。
一家三口本来打算去鹏城投奔施唯嘉,利用卖房子的钱做点小生意。
还没等联系上施唯嘉,小叔子忽然失去了行踪,他们也不知道对方在鹏城厂子的位置,更不可能跑到香江去找人。
两兄弟向来有嫌隙,再加上施唯嘉喜欢苏玉春,所以施阳一直以为就是弟弟要讨好女人不顾兄弟情,干脆连鹏城也不去,来了泸市。
现在施阳做报刊发行员,她申请到火车站一个门脸卖白粥。
平时煮上一锅粘稠的白粥,搁一盆炒咸菜,炒花生,咸鸭蛋,荞头让顾客自己加一份五毛钱。
吕秀娟舍得放米,每天雷打不动把米泡发了才熬粥,所以熬出来的粥酥、口感好。
吃粥图的是省事暖胃,也没有好不好吃的烦恼,生意一直很不错。
“妈”
大三的施志豪快步走进家里。
他考上泸市的大学,明年毕业后就能工作。
他形象好,跟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毕业后有望分到好单位。
虽然在本地上学,但也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家了,今天下午学校没什么事就回家看看。
“儿子!”
听见动静的吕秀娟关掉收音机,欢欢喜喜的奔出去,搂着人不松手。
现在的施志豪人高马大,她两只手都搂不过来。
“妈,咱家做啥好吃的?”
“妈立刻做”吕秀娟听出儿子饿了后赶紧松手,解围裙的时候眼神还黏在去掀菜罩子的儿子身上,“儿子,妈给你弄大白馒头,豆角焖肉。”
桌上就一份菜头,一碗稀饭,施志豪埋怨说:“妈,我跟爸不在家的时候,你又不好好吃,连个肉都没有。”
“我不爱吃肉”吕秀娟说着就要拿椅子去取墙上挂着的腊肉,转念一想,儿子就在这呢,于是颇为自豪的说:“儿子,把腊肉拿下来。”
一米八几的施志豪轻轻松松取下了腊肉,又说:“那我去喊爸回来吃饭。”
“去吧,他可想你了。”吕秀娟笑意吟吟的看着儿子出门的背影,麻利的动起手处理腊肉,又想着学习那么累,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要不去买个猪肚,再买半只鸡回来弄猪肚包鸡汤!
她瞅了眼墙上的时钟,把腊肉泡水里后赶紧揭下围裙,拿了钱出门。
儿子回来吃饭,吕秀娟脚下生风,买起菜来一点也不手软,回来正好路过小卖部,寻思打个长途电话回三安屯问一问情况。
另一边,施志豪一路小跑到邮政局,熟门熟路跑到平时报刊发行员领报纸的地方,客客气气的跟着熟悉的人问好,再问一声他爸呢。
找到施阳的时候,后者正带着眼镜一份份的按着版面穿插安排好,还要把广告彩页塞到每一份报纸间隙。
400多份报纸遮住了施阳的脸,听到儿子的声音后从报纸侧边探出头来,眼神立马就亮了。
“施阳,你儿子真精神”一块捡报纸的其他报刊发行员说,“读大学呢吧,真有出息”
施阳听着心里舒坦,嘴上还说:“有出息个啥啊,瞎读书。”
他得赶紧出去外面送晚报,让儿子呆在这里,等他干完活才一块回家。
施志豪一口气把四百份报纸全揽在怀里,说:“爸,我帮你,活干得快。”
施阳当然舍不得儿子天寒地冻的在外边跑,无奈拗不过也抢不回报纸,只好随着去了,到外头没人的时候才说:“你一大学生发报纸不嫌丢人啊?”
“丢啥人,我巴不得多帮你跟妈干点,你们两少干点。”施志豪说,“等明年我毕业了,你就把晚报辞了,送送早报还成。”
现在上大学已经不像十年前,不仅免费还每个月发十几块的补助。
当年施志豪上大学的学费要一千块,这年代也叫委托费,再加上350的学杂费,400块的公寓押金,一次性交齐四年300块钱的教材费,一次性缴纳四年共80块的保险费,公共课用品费140,军训鞋帽用品费80,一年的住宿费50……第一年报名就化了将近三千块。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施阳除了送早报,也开始送晚报。
现在每一年一千块的学费,一年50块的住宿费,350的学杂费加起来也要一千多块。
这些钱得卖多少碗白粥,送多少报纸才能一点点攒起来,所以施志豪读书特别卖力,就是想让爸妈早点享清福。
两个人送报纸块,一个小时就送完了四百份报纸。
施阳从口袋里拿出一卷钱,先抽出三十块给儿子,说:“生活费,在学校里吃好点。”
施志豪不接,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了15块,喜滋滋的说:“我赚的。”
他跟舍友进了点方便面和饼干加价卖,一个月能挣十几块钱。
瞅着施阳不是很高兴,施志豪小心翼翼的说:“爸,往后我自己挣生活费吧。”
“我和你妈还没有老到挣不了钱!送你去上大学就好好读书,要挣钱以后多的是机会!”
施阳激动得眼镜直往鼻梁下掉,他就频频的扶,气呼呼的瞅着施志豪。
“爸,你别生气,我回去就不干了。”
施志豪最看不到父母生气了,都不带辩解的立马承认了错误,末了还得加上一句,“你千万别告诉妈听。”
本来他以为自己能挣生活费会哄得二老开心呢。
既然爸都能气成这样,那一心以他为主心骨的妈只会更生气,还是不说的好。
施阳不是真生气,就是怕施志豪耽误学习,人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认错了也就算了,父子两热热闹闹的回家去。
打从当报刊发行员后,施阳有一个习惯,每天送报前先大概读一遍内容,看到有用或趣味性强的信息,他会挨个跟街坊邻居“说道说道”。
“老王,今天报纸上有登招工信息,看着还不错,你家小强不是正在找工作嘛,让他好好看看”
“她大嫂啊,往后上菜市场得捂好钱袋啊,报纸上登着,这几天老有人在菜市场上丢钱。”
一路唠嗑,父子两喜气洋洋的一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