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吃“病玉米”?
女记者又笑:“这老头儿,如此这样给那年玉米棒‘化妆’之后,玉米就做好了。”
“这程序还挺复杂的啊。”高飞鹏笑,“这样就很好吃哩,需要这么多的工序啊。”女记者说,“我们还看到,老头儿在做玉米棒的过程中,还给一个小姑娘做了一个玉米杯。”
“那怎么做啊?”高飞鹏笑着问。“挺有意思啊。”
“老头儿用一把小刀,将玉米粒一条子一条子刮下来,然后把玉米豆放到一个小塑料杯里。然后往杯子里放奶、放起司、放糖,放点水,不放辣椒,然后把玉米豆杯里放个勺子递小姑娘。原来这是给孩子吃的东西啊。”
“那味道一定很可以的。放了那些作料和调料啊。”吴丽娜说。
“是不错,那小姑娘吃了几口,就对那老头儿说了一句谢谢,还给了钱。”
吴丽娜很是笑着问:“那玉米棒的味道还好吃吧?”
女记者说:“别与风味啊。我咬了一口玉米棒,口中混杂着奶香、甜和微辣,最后满口都是玉米香。嗯,挺好吃的,不错!一个煮玉米,能让墨西哥人做出这等花样来。这顿晚饭就解决了。在路上,我还遇到好多女孩子,都举着这样的玉米棒。在又说又笑地啃着啊。”
“那可天佑意思了,是一种享受。”吴丽娜有些向往地说,“我们现在就吃不出那种味道来,那种情趣来啊,”
“这可要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啊。”女记者说,“还有哩,我们走到一个海港广场,看到一个挺正宗的餐馆的外卖摊,桌子上摆着瓶瓶罐罐和大锅。一个厨师模样的人从锅里捞出玉米豆,然后像老头那样演绎了一番,只是玉米杯上都覆盖着厚厚的辣椒粉。”
“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玉米。”高飞鹏笑。
“是的,我也就买了一个,味道还很不错的。”女记者在很响地喝着稀饭,又说,“谁知道,我在吃这玉米杯的额是哦胡,很多的墨西哥人在为端着我们结果法国人,他们也很高兴,感到有外国人吃他们的特产,很高兴很自豪的。”
“那可太有趣了,看你们就像……看熊猫一样的吧。”高飞鹏笑。
“也是看了几分钟,他们也就自发的走开了,对这事,他们或许见得多了吧。倒是我们几个,在广场上大吃起来。”
高飞鹏在听着女记者说着这有些传奇性的趣事的时候,在照吃不误,他又喝光喝了几碗红苕稀饭,又添了一湾,再拿起一个玉米饼子大口咬着,说:“这种吃玉米的感觉,真是挺好的哩。”
“这是好玉米,那当然了,”女记者也是在啃着高飞鹏点的那卤猪脚,她对这玩意很爱好啊,“还有一种‘病玉米‘,也是墨西哥人的喜欢之物啊。”
“这不是怪事吗?”吴丽娜很惊奇的问。
“一点儿也不奇怪啊。”女记者笑,“以前我还不知道哩……墨西哥有一种‘病’玉米,本应整齐排列的玉米粒长得歪七扭八,玉米粒外膜下包着的是质地像蘑菇般柔软多汁、兼具玉米和蘑菇特有风味的黑色物质。”
“看起来就很丑陋啊。”吴丽娜说:“这般模样.”
“可是好吃啊。这玉米吃起来非常清脆香甜。墨西哥人用这种新鲜的‘病’玉米做羹汤、黑饭和炒蛋,也可以制成酱拌面条或者做吃肉时用的沾料。我在一恶搞城市里就尝过的。”女记者很自得的说。
“世界上的事情,怪怪的,可多了。”高飞鹏摸着脑袋说,“这‘病玉米’竟比好玉米好吃啊。”
“你不服气还不行啊。”女记者说,“其中最美味的是玉米加酱、新鲜蘑菇、大葱、奶酪,然后一股脑儿塞进墨西哥面饼,再煎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墨西哥松露脆饼。”
“松露可是名贵的佳肴啊。”吴丽娜记得很清楚的,自己持股偶这道名菜的。
“是啊,这就说明好吃啊,味道鲜美啊,是吧,”
“那……为什么会似乎这样的结果呢?”高飞鹏雨鞋搞不懂。
女记者说:“原因在哪儿呢?嘿嘿……‘病’玉米之所以和普通的玉米不一样,主要是含有黑穗菌。”
“这怕不能吃啊,与菌在里面啊。”吴丽娜有些紧张的说。
“不必担心黑穗菌是一种真菌,寄生在玉米里。两百多年来,人们对这种玉米是否有毒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吃多了会掉头发、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有人则认为这是个人体质的原因,就像有人吃了蘑菇会过敏一样。”女记者一边扯喝着下凡,一边笑道。““那到底有没有毒啊,这种菌?“高飞鹏问。
“最近,科学家才证实‘病玉米’本身不含毒素,但是玉米粒的外膜必须完整,一旦外膜破裂就会感染细菌,可能产生毒素。”
高飞鹏说:“我的妈呀,我就放心了。”
“研究还发现,‘病’玉米除了是美味佳肴,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胃肠和神经衰弱等疾病。“真是神奇,本身就有病的玉米,竟还能治病啊。以前可没有听说过。”吴丽娜很感慨的笑。
高飞鹏说:“这就是真正的以毒攻毒了。”
“大概是这么个理吧。”女记者笑起来。
高飞鹏吃着饼子,说:“今天可是上了有关玉米的一课啊,很受教益的。”
女记者说:“我还没有给你们上完‘这堂课’啊。”
“还有什么呀?”吴丽娜笑着问,在开始的时候,两人是针锋相对的,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斗赢你,打败我,笑着,因为说到聊玉米,两人都找到了共同点,就和谐起来,至少暂时是这样的啊。
“还有那个,一点常识,需要你们了解……”女记者笑,“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居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就培育出玉米,墨西哥因此有ldquo;玉米故乡rdquo;之称,他们也将自己称为ldquo;玉米人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