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不可轻视
“好的,你们说的我都一一记下了。马上就好。”
“你们搞快一点儿,我们吃了要赶火车的。”女记者最后对那个女服务员说。
“好的,好的……”她笑着就拿着那个小本子走了。
不一会儿,红苕稀饭就送了上来,一人一碗,又送上来一个钵子,很精美的,是中国的青花瓷啊,仅这个瓷器就要值几个钱啊。里面都是装着稀饭。
女记者喝了一口,说:“挺甜的啊。好喝。这是你们地道的中国味儿吧?”她看着高飞鹏笑。
他喝了几口,说:“很地道!是我们老家的那种味儿啊。”
女记者又对吴丽娜说:“你们知道我为啥要点这红烧稀饭吗?”
“因为你是中国通啊,很熟悉我们中国的一些小吃的。”吴丽娜快言快语的说。
“这也是一个原因的,”女记者说,“主要还是这样红苕有营养。”
高飞鹏说:“我经常吃这东东啊,有什么营养啊,我爸爸还说过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头几年,我们的老家得种俩很多的红苕的,才没有饿死人,那几年,我们国家你啊念闹灾荒,饿死了不少人啊。”
“看来红苕救了你们的命啊!”女记者说,她在大口地和稀饭,“今天我点红苕煮稀饭,还有其它的重要原因啊。”
“什么原因?”吴丽娜喝着稀饭听到女记者说的很重要的,就问了一句。
“这个红苕啊,是个小东东,看起来不起眼,它有大秘密啊!它的营养可多了,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高飞鹏笑:“你越说越神秘了。”
“本来就待带有神秘的性质啊。”女记者笑起来,“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苕能防癌,抗癌啊!”
“是吗?”吴丽娜很吃惊的看着女记者。
她笑:“真是这样的。就说它的营养吧……你们中国的古代医学文献里就说的很明白的啊,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高飞鹏说:“那成了一味很有用处的药啊。”
“这也叫做食补啊。”那女记者笑,“还有你们中国当代的《中华本草》说这红苕啊:‘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你看看,这小小的红苕,就是很神奇吧,营养很多吧。所以我也在想,你们吃了几天的法国美食,就给你们换换口味的,这也是治疗思家的良药啊。”她说着就呵呵的笑起来。
“嗯……我吃着这红苕,倒是想起家乡来了。”高飞鹏说,“这红苕稀饭,我们在家里的时候,是经常好次的啊,我一餐要喝好几万的,在吃上几个馒头,就背起书包上学了。”
“很好,你在这里吃这红苕稀饭,就有已回家的感觉吧。”女记者问他。
“也有这种感觉的,但这毕竟是在波尔多啊!。”
吴丽娜听着高飞鹏这样说,也是笑起来:“我在家里的时候,也是有时候喝这种粥的,我也挺喜欢喝,”她的一碗已经喝完了,又自己添了一碗。
高飞鹏嗯:“这红苕能防癌抗癌吗?”
“能!答案是十分肯定的!”女记者也是大口地喝着稀饭,对他俩说,“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黄金花椰菜、油菜、苤蓝、芥末、芥子菜、西红柿、小松菜、洋葱、大蒜、青瓜等。”
“这么的具体啊。”高飞鹏笑。
“人家的研究深入啊,一样样的蔬菜来做比较啊。”女记者说。
吴丽娜说:“这就叫科学精神啊。值得佩服!”
女记者又说:“这看出来了吧,红薯名列榜首。当了冠军啊!还有的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为98.7%,略高于生红薯,它为94.4%。”
“哇——”高飞鹏很惊异地叫了一声,“那以后要多多的吃这红苕了。”
“对!这可是个好办法啊。”吴丽娜也说。“以前没有认识到啊,太可惜了,以后要加大力度才行啊。”
那女记者说:“就是啊,还有,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高飞鹏书:“他们都很舍得投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啊。”
“应该是这样的……”女记者又拈起那黄黄的细姜丝吃着,说:“这姜丝的味道也很好啊,而且啊,就连那红苕叶子也很与作用啊。“她这怕是在随便地说说吧。高飞鹏想了一下,就说,“我看到我们家乡的农民用着叶子喂猪啊,我们人基本不吃的啊。”
“哈哈,那就错了,”女记者笑,“将这红苕叶子,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
吴丽娜笑着喝着稀饭,说:“这研究的好细致啊。连这叶子也不放过啊。”
“科学就是研究得越细致越好啊,就能越发现其中的奥秘。是吧!你们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啊,”女记者夹起一小块红苕吃下去,说,“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它为‘蔬菜皇后’。”
高飞鹏好奇地看着女记者:“这……这叶子有什么作用哇?”
“研究发现,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这就是她的主要的功能啊。”
“那它身上没有什么可以丢掉的啊,从红苕到叶子,什么都能吃的。”吴丽娜说。
“是这样的。”女奴记者说,“你可别小看它啊,近年在我们欧美、还有日本、还有你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红薯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