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项羽说出的这个理由范增表示极大的不理解,现在是在战场之上,怎么能够有如此的妇人之仁呢?而且全段时间你才说了要灭了刘邦呀?
“亚父这是怎么了?刘邦毕竟曾经和我们并肩作战,现在他们遭遇了危难,难道我们这个时候要落井下石吗?这不是大不义吗?”
项羽振振有词地道,把范增气的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初我想要攻打刘邦的时候,你让我不要打他,现在我不打他了,你又让我打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亚父自己耍我不成!”项羽的话渐渐威严起来。
“你糊涂啊!当初我不让你攻打刘邦,是因为刘邦当初还势大,有着韩信这样的大将,如果我们与他们开战的话,必然会被秦国捡到便宜。”
“而现在刘邦已经示弱,对于我们和秦国的大军没有了任何抵抗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展开攻击的话,简直是如履平地,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四郡之地。”
“可你如果不进攻的话,就相当于把这四郡之地拱手让给了秦国啊!”
范增费劲心思地跟项羽解释,但是项羽根本不想听。
“好了,我心意已决,不会再做任何的更改,刘邦依旧还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以后要是再有人能向我提议进攻刘邦,斩!”
项羽一锤定音,直接把范增到了嘴边的话再次憋了回去,范增无可奈何,一甩袖袍离开了。
项羽看着范增离去的背影,眼睛里面闪过了几分得意的表情。
今日项羽做出的决定其实是故意和范增对着干的,如果范增建议不攻打刘邦的话,那么他就还偏要攻打刘邦,可范增建议的是攻打刘邦,那他就不攻打刘邦。
项羽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压一下范增在军队里面的威望。
他觉得自己让范增单独带兵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他的威望都开始向自己逼近,对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样的情况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决定采取一些措施。
今日斥退范增就是他行动的第一步,虽然这个亚父曾今给了自己最爱的霸王枪,但是他的很多行动都妨碍到了自己,自己虽然不至于杀他,但是压一压他还是没有问题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项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当初怎么就没有看出来,是一块朽木呢!”
范增从营帐里面离去之后那是又悔又恨呀,当初他在林间看到项羽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一表人才,有拔山河的力气,盖世的气魄,完全就是一个英雄。
于是他把霸王枪给了项羽,同时也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项羽,决定跟随项羽开启一段征伐全国的旅程。
但是,现在看来人真的不可貌相,他只是从项羽的外表觉得他是一个英雄,但是却没有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很多妇人之仁。
这样的人是成不了绝对的霸王的。
如今霸王的称号也只能是自己封给自己而已了。
项羽没有对沛国展开进攻是出乎秦风意料的,本来秦风占领东海郡之后就准备进攻泗水郡,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整顿一下军队吧。
毕竟沛国中的曹参、陈平、萧何这些人也都不是庸才,在整顿军队的这几天里面秦风最担心的就是项羽先他一步对刘邦发动进攻。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很有可能只能捡到残羹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项羽没有任何的动作,甚至对上党郡的进攻也变得松弛起来,就好像项羽失去了战意一样。
这样的情况倒是秦风乐意看到的,所以在军队整理完毕之后,他就向泗水郡进攻了。
虽然曹参、陈平他们都很不错,但是曹参不如韩信,陈平不如张良,所以秦风并不怎么担心他们,更何况自己这里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能够设计良策对抗秦风火箭炮军队的人只要韩信,曹参他们都不行,大军开进到泗水郡前,火箭炮的一轮齐射之后,大军掩杀过去,泗水郡很快就被攻破。
泗水郡之中此时收拢了十几万的大军,这十几万大军也是刘邦最后的家底了,看起来数量不少,但是一个个的都士气非常低迷,韩信之死,国家濒临灭亡对他们造成的打击并不小。
大军冲入到城中,很快就把刘邦的军队给击溃,这一切都要比想象中更加的顺利一些,刘邦的军队也要比想象中更加的无能。
果然没有了韩信以后,沛国就已经灭亡了。
泗水郡被攻下,沛国的首都正式沦陷,也就宣告了沛国的灭亡。
刘邦农民起义,依靠韩信建立起了庞大的沛国,但是沛国的顶峰也就那么一段时间而已,那个时候他是敢和项羽面对面说话的,因为他有底气。
但是自从灞上一战,秦国开始对沛国出手之后,刘邦就一败再败,尤其是韩信被秦风牵制的死死的,没有任何的余力,甚至还数次被秦风打败,最后甚至以死就义。
这一切不能怪刘邦无能,只能说他们的位置并不好,夹在秦国和楚国的中间,无论是谁挑起战事,他们都首当其冲。
这不符合刘邦猥琐发育的性格,所以沛国的灭亡已经是命中注定了。
进攻泗水郡秦风并没有用全部的军队,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他让胡璐率领龙虎二军和两万狼豹营拦截在了泗水郡去砀郡的路上。
东海郡一丢之后,战场就完全是秦风随意安排了,刘邦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泗水郡被攻克,刘邦能去的地方就只有颍川和砀郡了,而他选择去往砀郡,但是去往砀郡就会遇到胡璐率领的纯骑兵队伍。
而他们的身后是紧追不舍的秦风,亡命奔逃的刘邦这一次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即便有着夏侯婴这个全世界最好的车夫也再难以逃脱秦风的魔爪了。
被包围在中间的刘邦万念俱灰,沛国已经灭亡了,今天就是沛国之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