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南山出兵京北是一时冲动,明明天时地人都不合适,但是他还是坚持己见,甚至没和任何人商量,直接点了兵,连夜出了南平。
他打算打霍翰锦一个措手不及,结果他前脚刚走,后脚南平就出事了。
起先是有一个当官的被打,然后对方带着一众当兵的去将对方给废了。
而对方的身份好巧不巧,正是前阵子炒的火热的保皇派其中一个分支派别的头目、。
这么一来,两方的矛盾一下子就激怒了起来。
再加上之前阮南山让杨勇站出来说的那番话,更是激怒了那些保皇派。
现在都知道杨勇是阮南山的走狗,他站出来说什么苏念卿不是格格,说什么现在的南平被统治的很好,其实都是在替着阮南山说话。
在加上这次的事件被有心人发酵,一下子就闹开了。
那个当官的在打对方的时候,还放了狠话,说是不服就来军政府找他;。
军政府现在是天,说对方肯定是活腻了,敢惹他们。
这么一番话,一被传出来,就一下子让保皇派的那些人捉住了把柄。
就是在前朝当官的那些人,也不敢说这种嚣张的话,可见现在南平政府,比起前朝还要嚣张不少。这么嚣张竟然还没灭亡,反而是他们前朝爱民如子的皇帝要被赶下皇位,这谁能受的了。
从南平到京北需要一段时间,结果阮南山才到了半路,就被告知,南平闹开了。
那个高 官拒不道歉,就硬说自己没错,对方先动的手,没打死他已经算是他的仁慈了。
竟然还敢闹事,真是活腻外了。
还有一些保皇派去南平政府闹事,直接被当众打个半死、。
这么一来,保皇派彻底被激怒,之前那些隐藏在南平的势力瞬间聚集,将南平政府给围了起来。
阮南山当初只觉得苏念卿是虚张声势,将重心放在京北那边。
所以这次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不少兵力。
将兵力带走了,南平自然也就空虚了,保皇派轻而易举就将军政府围住了。
阮南山一下子就陷入了两难的抉择,继续去京北,那么南平肯定要失利,要是现在返回去救南平,那么就错过对付霍翰锦的机会,以后这种机会怕是不会有了。
阮南山自知机会难得,霍翰锦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被算计的,这么一次之后,接下来他肯定会设防,然后就是反击。
两方的这一仗在所难免,就看战场设在哪里。
阮南山其实更想设在京北,可是要是他不回去,南平被攻占,他就算攻下京北,也意义不大。
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掉军回南平。
就算再有不甘也没办法,他只有这么一条路选。
阮南山出城两天,又带兵折返了回来,没有打一仗,却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最关键的是,他们一回来,就面临一场恶战。
军政府被围的第一天晚上就被攻占,保皇派的人当时也是蒙的,没想到整个军政府的兵力竟然不到一半。
这让他们钻了一个空子,直接占了军政府的老巢。
阮南山一回来,就得攻打自己的家,这让他气的七窍生烟。
老百姓不想好好的突然打起仗来,民生怨道,都开始觉得阮南山太作妖了,好好的怎么就出兵京北呢,这回好了,被人家围困了。
阮南山一下子就成了一个笑话。
他带兵在城外扎营的时候,苏念卿正坐在家里吃蛋糕喝咖啡,最近南平新开了一家蛋糕店,苏念卿对店里的蛋糕十分的喜欢,阮博文顺手就给她买了回来。
只从苏念卿将南平搅得天翻地覆,阮博文彻底将她当成了偶像,隔三差五就往这里跑,买吃的买喝的,活脱脱苏念卿的小弟。
除了他,还有好的差不都的杨希,连之前对苏念卿意见很大的忠义也没事就往这儿跑。
起先大家还觉得应该避避嫌,就算是苏念卿名花有主,他们和霍翰锦关系不错,也得适时避一避,可是后来就彻底不避讳了,因为苏念卿太优秀了。
简直就是他们从没见过的人,无论她的想法还是手段,都让他们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尤其在阮南山军政府被占,阮南山从半路赶回来救南平,成了整个华夏的笑话后,他们对苏念卿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念卿,你到底是怎么算好的这一切,你怎么就知道保皇派肯定会出兵的呢?”杨希问道。
几人之前还苏小姐苏小姐叫着,现在全都改了口。
苏念卿也没卖关子解释道,“因为阮南山让杨勇说的那番话,其实是在告诉他们一个信息,他已经容不下他们了,他们要是想造反,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想要好好在南平呆着,就得夹着尾巴做人,但是保皇派已经存在这么久,可不是为了夹着尾巴做人的,他们要的是政权,是想要自己当家做主,杨勇的话就是个导火索,而李师长的那个举动就是将这个导火索点燃的火柴。”
其实这些也没什么难猜的,怕是保皇派在南平的日子并不好过,否则杨勇也不会投靠阮南山。
他一个前朝的太监,身份这么特殊,被利用的价值这么大,呆在保皇派那里对他才更有利,呆在阮南山这里,只会被视为眼中钉。
而他却选择了阮南山这边,只能说明,保皇派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也正是因为是强弩之末,才会奋力一击。
他懂这个道理,那些人自然也懂。
而往往是因为懂,所以才会不顾一切,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是行的,而阮南山刚好给了他们这么一个机会,
一切都顺理成章,苏念卿想要一个东风,阮南山就给她送了一缕东风。
东风吹了,怎么能什么都不留下呢,哪怕是一场闹剧,也足够让阮南山再无抬头之日。
经过这件事,阮家的势气势必会被影响,那么接下来,只要稍稍煽动,南平军离着分崩离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