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这份“捷报”送到御书房,齐宣宗就已经通过皇城司得知了建南县的一切动向。
听完皇城司的奏报,齐宣宗的脸色有些难看。
“传令,让老大、老三还有老七来见。”
“喏!”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大皇子姜元昊、三皇子姜元拓、七皇子姜元景就来到了御书房。
“儿臣叩见父皇。”
“免礼平身。”
齐宣宗面无表情的说道:“知道朕叫你们三人来做什么吗?”
三位皇子交流了一下眼神,然后同时摇了摇头。
齐宣宗道:“建南县被土匪占了,你们知道吧。”
三人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儿臣知道。”
“知道是谁把它夺回来的吗?”
三人摇头:“儿臣不知。”
齐宣宗道:“王雨。”
除了姜元景,姜元昊跟姜元拓,脸色都变得很怪异。
因为他们三人中除了姜元景,另外两人跟王雨都是没有见过面的,可虽然未曾谋面,但三人又都跟王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雨在丹阳府的所作所为,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了储君之位的争夺。
虽然突厥人退兵,王雨当属头功,可父皇最终也只给了他一个功过相抵的评价,这个评价对王雨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三位皇子对王雨的态度。
姜元景自不必说,他能从一个毫无可能夺取大位的皇子,一跃之间成为夺嫡热门人选,王雨功不可没。
姜元昊跟姜元拓,则是因为王雨,从热门人选直接降格,二人对王雨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
就在姜元昊跟姜元拓思考着是拉拢王雨还是打压王雨的时候,齐宣宗又告诉他们,王雨从土匪手里夺回来了一座城。
正所谓帝王之心最难揣度,三位皇子实在搞不清楚,自家父皇把此事告诉他们,究竟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于是没有反应,就变成了最好的反应。
御书房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就在这时,太监送来了今日份的奏章。
齐宣宗问道:“可有关于建南县的?”
太监小心翼翼的从托盘下方抽出来一份奏章。
齐宣宗看了几眼,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将奏章交给太监,道:“传给他们三人看看。”
三人挨个阅览奏章,看完之后,神色越发复杂。
“说说吧。”齐宣宗淡漠的问道。
三人心中忐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齐宣宗等了一会,道:“只是让你们说点意见,有这么难吗?”
大皇子姜元昊硬着头皮道:“陛下,丹阳府知府严如晦,隐瞒军报,恐有私心,理当问责。”
姜元拓见大哥都开口了,也立刻跟上:“安和县县令李威,冒领军功,也应当问责。”
齐宣宗看向姜元景:“老七,你觉得呢?”
姜元景道:“父皇,儿臣认为,应当大力褒奖严知府与李县令。至于童生王雨,则应该略加惩处。”
姜元昊姜元拓二人,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姜元景。
心想老七莫不是疯了?王雨可是他的同伴,不帮着说话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打压他。
齐宣宗缓缓的吸了口气,道:“说说你的理由。”
姜元景道:“我朝自开国以来,一直讲究赏罚分明,严知府初到丹阳府,诸事繁杂,却还能抽调兵马前往建南县平乱,说明他对丹阳府的管理非常到位,治下百姓不会闹事。”
“李县令同样是初到安和县,面对临县的叛乱,不仅让治下百姓没有跟着叛乱,还愿意资助王雨前往建南县平叛,这份魄力,同样值得嘉奖。”
“至于王雨,明明平乱有功,却故意做出一副志向高洁的样子,此等行为,就是在藐视我朝的律法,认为即便立下大功,也不会得到嘉奖,其心可诛。”
“倘若以后人人都像他一般,那律法威严何在?”
“但念在他以少量兵力夺回建南县,且保证了城中百姓的安全,功过相抵,只需略施惩戒即可。同时也可以让他知道,父皇是天下最公正之人,有功必赏,有过必惩!”
姜元昊跟姜元拓听完这番话,嘴巴大的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我了个大槽,老七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能说会道?以前咋没看出来啊。
劲敌,妥妥的劲敌!
齐宣宗还是那副死人脸,没有任何神情波动,沉吟良久后道:“你们都退下吧。”
“儿臣告退。”
三位皇子躬身退出御书房。
来到走廊上,姜元昊阴恻恻的说道:“老七,刚才那番话说的可真好,哥哥以前可是小瞧你了。”
姜元拓道:“老七,你把哥哥们骗得好苦啊。”
姜元景故作茫然道:“大哥,三哥,弟弟胆子小,你们可别吓我。”
姜元昊道:“老七,哥哥知道,你很看重这个王雨,但他再厉害,也不过是个童生,指望一个童生帮你夺得大位,未免有些天真。”
姜元景急忙躬身,道:“大哥,弟弟冤枉,弟弟绝无此心思。”
姜元昊拂袖道:“有没有这心思,你自己清楚。”
“我也明摆着告诉你,王雨绝不可能进入朝堂!”
言罢,大踏步离去。
姜元拓拍拍姜元景的肩膀,道:“老七,大哥的性质你也清楚,就喜欢咋咋呼呼。”
“王雨要真是个有大才的人,进入朝堂是早晚的事情。”
“你下次见到他,带哥哥替他问声好。”
说完,笑呵呵的离去。
姜元景一直保持着躬身的姿态,直到听不见脚步声,才缓缓的直起身子。
此刻他的脸色,冷若冰霜。
与此同时,御书房。
齐宣宗正在跟司礼监冯公公谈话。
“冯公公,朕的三个儿子,你觉得那个好?”
冯公公吓得脸色煞白,咣当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的说道:“陛下,奴婢残破之躯,岂敢评价几位皇子,还请陛下饶过奴婢。”
齐宣宗淡然一笑道:“随便说说,朕又不会怪你。”
冯公公额头紧贴地面,一个劲的说道:“还请陛下饶过奴婢。”
齐宣宗叹了口气,“罢了,起来吧。”
“谢陛下。”冯公公战战兢兢的起身。
齐宣宗道:“替朕拟一份密旨。”
冯公公急忙拿起毛笔,等待着齐宣宗的旨意。
“牛家村童生王雨,永不擢升。”
冯公公手一抖,第一笔就差点飞出去。
好在伺候皇帝多年,定力过人,深吸一口气后稳住手腕,飞快的写完了这道旨意,然后退到一旁。
齐宣宗看完后,拿出玉玺盖上,道:“送去内阁,交给范琦、申师淹二人。”
“奴婢遵旨。”冯公公卷好密旨,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