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日月空武媚娘
猫咪爱烤鱼2025-07-28 16:312,867

  李泰继续回想,自己灵魂所在后世中记载的历史。

  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为:

  “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

  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

  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

  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

  安危之理,皎然在目。

  昔隋之未乱也,自谓必无乱;其未亡也,自谓必无亡。

  故赋役无穷,征伐不息,以至祸将及身而尚未之寤也。

  夫鉴形莫如止水,鉴败莫如亡国。

  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佞,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固无得而称焉。

  夫取之实难,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难,岂不能保其所易乎!”

  六月,右仆射虞恭公温彦博薨。

  彦博久掌机务,知无不为。

  上谓侍臣曰:

  “彦博以忧国之故,精神耗竭,我见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纵其安逸,竟夭天年!”

  丁巳,上幸明德宫。

  己未,诏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世袭。

  戊辰,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亦令世袭,非有大故,无得黜免。

  己巳,徙许王元祥为江王。

  秋,七月,癸未,大雨,谷、洛溢入洛阳宫,坏官寺、民居,溺死者六千馀人。

  魏征上疏,以为:

  “《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自王道休明,十有馀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尽诚信故也。

  今立政致治,必委之君子。

  事有得失,或访之小人。

  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

  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有败;

  况内怀奸宄,其祸岂不深乎!

  夫虽君子不能无小过,苟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

  既谓之君子而复疑其不信,何异立直木而疑其影之曲乎!

  陛下诚能慎选君子,以礼信用之,何忧不治!

  不然,危亡之期,未可保也。”

  上赐手诏褒美曰:

  “昔晋武帝平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子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

  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乙未,车驾还洛阳,诏:

  “洛阳宫为水所毁者,少加修缮,才令可居。

  自外众材,给城中坏庐舍者。令百官各上封事,极言朕过。”壬寅,废明德宫及飞山之玄圃院,给遭水者。

  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

  “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

  魏征曰: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即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上曰:

  “公言是也。”

  皆劳而遣之。

  侍御史马周上疏,以为:

  “三代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故也。

  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馀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

  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

  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

  向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

  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夫昧爽丕显,后世犹怠,陛下少居民间,知民疾苦,尚复如此,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

  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

  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既失之后也。

  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

  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馀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畜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

  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夫畜积固不可无,要当人有馀力,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资寇敌也。

  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观之初亲所履行,在于今日为之,固不难也。

  陛下必欲为久长之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陛下宠遇诸王,颇有过厚者,万代之后,不可不深思也。且魏武帝爱陈思王,及文帝即位,囚禁诸王,但无缧绁耳。

  然则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

  又,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刺史、县令,苟选用得人,则陛下可以端拱无为。

  今朝廷唯重内官而轻州县之选,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称职始补外任,边远之处,用人更轻。

  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

  疏奏,上称善久之。

  谓侍臣曰:

  “刺史,朕当自选;县令,宜诏京官五品已上各举一人。”

  冬,十月,癸丑,诏勋戚亡者皆陪葬山陵。

  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

  有豕突前,及马镫;

  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搏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

  “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

  对曰:

  “汉高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

  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

  侍御史柳范奏弹之。

  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

  上曰:

  “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

  柳范曰:

  “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上大怒,拂衣而入。

  久之,独引范谓曰:

  “何面折我?”

  对曰:

  “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

  上悦。

  十一月,辛卯,上幸怀州;

  丙午,还洛阳宫。

  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

  李泰回想完自己灵魂所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后世中,那些关于这个时代的公开历史,他觉得,在这已经来到自己面前的新年,贞观十一年中,大唐帝国在调整国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宰相魏征这个老家伙,对于便宜老爹李世民的影响加大。

  魏征这家伙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为李承乾说话也是正常的事情。但魏征说话非常有水平,很多话除了自己说,还让很多大唐帝国那些忠心于长子继承皇位传统的老臣、重臣,在全方位给太子李承乾造势。

  魏征等人,利用劝谏皇帝李世民不要变成骄奢淫逸之人之时,从侧面劝谏李世民的机会,尽力洗白太子李承乾宠爱伶人,残害良家之事,认为太子作为储君,皇帝有义务多加教育。

  李泰想到这里,他知道自己在长安和李承乾争皇帝位,等于慢性自杀。历史中的自己,已经因为同样的事,和太子大哥李承乾斗得如火如荼,得尽李世民宠爱,最后却被弟弟李治喂了毒酒鸠杀。

  他可不想再来一次!

  这次出来,就是寻求海上立根基破局的关键。知晓后世历史的李泰,明白如今的大唐帝国,和历史中很多的前朝一样,注意力都是在大地上,而不是狂暴无法控制的波涛大海之中。

  但在大唐帝国的外面,无数的外国人,羡慕向往大唐帝国的鼎盛繁华,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前仆后继冲向大海,整个大唐帝国外部国家势力,特别是欧罗巴的国度,其海船发展,远超大唐帝国的水准。

  这就是李泰灵魂来自后世2024年科技世界,众观历史得到的眼界格局,也是他参加三龙夺嫡最后的一丝希望。

  如果失败,他不敢想自己的后果。

  李泰没办法,谁叫他这个本主的身体,在之前只懂吃酒斗狗,流连花丛?

  而且,李泰还注意到。

  贞观十一年,历史上非常出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日月空武曌,武媚娘,正是于这年,登上了历史舞台。

  李泰在心中冷然道:

  “日月空武媚娘,你注定只能是我的女人!”

继续阅读:第174章 目标崇明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