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神都洛阳称呼,更多的是东都。
与西都长安遥遥相望。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双权利中心的王朝。
是唐朝。
后世明朝,在燕王朱棣上台之后,学李世民的安排。
一个皇帝两套班子。
这对于深陷多事之秋的帝国来说,整个国家,因为战争水深火热,不会轻易的灭亡。
两个权力中心的模式。
说起来是非常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非常的大。
主要的问题,自然就是权力的斗争。
李世民之所以成功驾驭这件事情。
他是天可汗。
权力至高无上之外,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深得民心。
和明朝时候的朱棣情况有所不同。
朱元璋的那帮老臣,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
朱棣在实行两个权力中心的制度上面,并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阻力。
李世民是依靠,绝对的权利解决这个问题。
朱棣是因为朱元璋杀功臣的情况,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的皇帝,就没有这样子的好处。
整个帝国双权力中心的运转模式。
历史上面其他皇帝,都是非常难真正做到的。
贞观12年,3月11日。
李泰来到了他在神都洛阳的府邸。
李泰看着宏伟如长安一般的魏王府大门。他努力搜寻着本主身体的记忆。
发现本主身体,对于自己在洛阳的府邸记忆非常的多。
但大多记忆,都是王府外的游玩之地。
这样的情况,让李泰觉得非常的奇怪。
李泰看着还没有改名字的大门口牌匾。
李泰知道。
李世民是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让他记住他自己是从魏王的身份,进阶成为并肩王的身份。
所谓的并肩王是和谁并肩呢?
自然是太子李承乾的地位是一致的。
第二个意思,自然是让李泰,自己来换这个牌匾。
只要他吃得下李承乾,李世民也不介意,换成新太子府。
李泰现在的心态,和之前灵魂在后世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他以前的生活方式。
非常的平静。
现在他的生活方式,与其说非常的激情,不如说非常的危险。
三龙夺嫡在长孙皇后薨逝后,算是正式明局开始,血色蔓延,李泰知道自己无时无刻,都深陷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的杀局之中。
不除掉自己。
这个本主身体的好大哥,和好弟弟是绝对不会能安睡的。
李承乾和李治也在狗咬狗。
很多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这时,赵无极来到李泰的身边,说到:
“今天大部分都是好消息。
你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先听坏消息?”
李泰转头看向赵无极。说道:
“师傅,你就不要卖关子了。”
赵无极回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进府里再说吧。”
说完,赵无极就率领一众绣衣卫,率先进入李泰在神都洛阳的府邸。
很多黑甲卫士,早已敞开的大门静候。
李泰脸上微微一笑。
看来赵无极这个家伙,对自己在洛阳的府邸的熟悉程度。
比替换了灵魂的他,要知道多得多了。
于是,李泰一边快步跟上赵无极。一边思考着传说中的神都洛阳,贞观年间的魏王府邸。
他现在的感觉,并不是一个主人的感觉,而是一个看客的感觉。
进入本主身体在神都洛阳的魏王府后,李泰觉得,门口的牌匾,很快会改成并肩王府。
对于灵魂,来自后世科技世界的李泰来说,其实他感觉到叫魏王府,更合适一点。
这符合他的对历史当中的一些记忆。
他很快回忆着这千古名胜的情况:
李世民在东都神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唐两京城坊考卷五》:半已西道术坊。(隋炀帝多忌恶,五行、占候、卜筮、医药者皆追集东都,置此坊,遣使检察,不许出入。
时改诸坊为里,以此偏居里外,既技艺所聚,谓之道术坊。
唐贞观中并坊地以赐魏王泰,泰为池弥广数顷,号魏王池。
泰死,后立为道术坊,分给居人。
神龙中并人惠训坊,尽为长宁公主第。
开元初复旧。
《通鉴》:
大业三年劫河南诸郡,送一艺户陪东都三千余家,置十二坊于洛水南以处之。
按此则道术坊即十二坊之一也。)
另有“潴沼三百亩”,《新唐书长宁公主传》:
东都废永昌县,主丐其治为府,以地濒洛,筑鄣之,崇台、蜚观相联属。
无虑费二十万。
魏王泰故第,东西尽一坊,潴沼三百亩,泰薨,以与民。
至是,主丐得之,亭阁华诡捋西京。
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河南通志》卷七》:
魏王池在府城南,洛水溢为池,为都城之胜。
唐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名。
魏王池与魏王堤,《河南志一卷》:
隋炀帝多忌恶五行,占候、卜筮、医乐者,皆追集东都,置此坊,遣使检察,不许出入。
时改诸坊为里,以此偏居里外,既伎艺所聚,谓之道术坊。
唐贞观中,并坊地以赐魏王泰。泰为池,弥广数顷,号“魏王池”。
泰死,复立为道术坊,分给居人。
神龙中并人道调坊,尽为长宁公主第。开元初复旧。
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因魏王李泰而驰名于世。
《明一统志卷二十九》:
魏王池“在洛阳县。
洛水溢而为池,为都城之盛。
唐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名”。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韩愈便曾在《东都遇春》一诗中写道:
“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
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
白居易的《魏王堤》《魏堤有怀》等数首诗作中,吟咏的正是魏王堤之景;
韦庄的《菩萨蛮》《中渡晚眺》等诗词中,皆可见魏王池、魏王堤的身影;
刘禹锡于此处泛舟时亦曾说过: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
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这些都是李泰,回忆灵魂来自后世科技世界,对历史中本主身体做了魏王的时候,在东都神都洛阳里面相关府邸,魏王池和魏王堤的一些记忆。
李泰刚刚才进入府中。
不到十几丈远。
他就看到赵无极,笑盈盈的等着他。
李泰一看赵无极的表情如此,笑得那么假,就知道准没有好事。
在他的眼前根本就没有,他在历史记忆当中那些所谓的亭台楼阁。
或者是什么美丽的风景。
整个魏王府的大墙里面,算上魏王堤和魏王池,李泰估算这里的面积,相当于后世起码有1~2平方公里的大小。
这里面,竟然是一座军事要塞!
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机处。
李泰努力的回想着,本主身体的那些记忆。
发现本主身体在小时候,来到这里游玩,都是因为年幼,是被人带着玩的。
而那些在历史当中的美丽风景,不过是魏王府里面延伸出来,去蒙蔽世人双眼的障眼法罢了。
谁都不会想到风景美丽的魏王堤,和魏王池深处的里面的魏王府。
竟然是赵武极,现在笑着对李泰说:
“很意外吧,真正的魏王府长成这样!”
李泰的面色有些呆滞。
他看着无数身穿黑甲的士兵,还有那些头盔上面插着红羽翎的校尉。
还有一些身穿银灰色盔甲,明显是都尉以上的高级军官。
他们都在非常的忙碌。
丝毫没有理会赵无极和李泰。
他终于明白,这里和李世民,在长安太极宫地底下,那秘密的大唐帝国最高参谋本部,估计是一样的职能。
可以说,在历史中一直挂在他名下的魏王府。
真正的用处,是为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服务的。
这就是李泰,在神都洛阳府邸的真正架子。
李泰喃喃自语道:
“这太牛了…”
赵无极没有说话,就这样静静笑看着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