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宰执天下(二)
猫咪爱烤鱼2025-07-29 14:084,926

  御前总管王德看到皇帝走后,立即走到还在匍匐跪地的李泰身边。

  恭敬的说道:

  “魏王殿下!臣下扶你起来!”

  李泰一听,马上起身道:

  “小子李泰,哪里敢劳烦总管大人相扶!”

  说罢,李泰自己起身。

  王德看到李泰此时对待自己还是非常的尊敬,再想到之前在朱雀大街相遇时。

  李泰还不忘记上次给自己许诺好处的事情。

  王德心里,对李泰此前忘记给好处的事情,产生的一些不满。

  已经真正烟消云散!

  看来,自己也是要多付出一点才行啊!

  御前总管王德如此想到。

  说不如做!

  他马上跪倒在地,给李泰行了一个大礼!

  王德忽然这样,李泰大惊!

  他急忙说道:

  “小子李泰!哪里当得起总管大人如此大礼!”

  他的双手,马上就想将王德抬起身。

  匍匐在地的王德马上回道:

  “臣下恭喜贺喜魏王殿下!

  成为大唐帝国宰相之一,掌兵权十万!”

  李泰一听,有些懵了。

  “我这...是中头奖了!

  正三品的宰相,正三品大将军!

  云骑将军!

  还有三千万两白银启动资金?!”

  李泰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不理解。

  他开始回忆自己的在现代世界了解过的历史。

  旁边的御前总管王德,就这样跪着,静静的不说话。

  伺候皇帝李世民很久的王德明白,为何皇帝给了李泰那么多提携!

  因为海兰珠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

  大唐帝国和东TU厥的战争,那是极度可怕的!

  期间损失,与皇帝陛下给魏王殿下的东西相比,不值一提!

  加上魏王殿下自己又出彩,献上了公私合营的万世定国大计!

  大唐帝国越有钱,军队就会越强大!

  自然也就越稳定!

  皇帝李世民,无时无刻不想灭掉东、西TU厥,乃至天之尽头!

  这点,王德非常的明白!

  他们的表现,在立政殿里面很多宦官,侍女,护卫等人心中,都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期间不乏有心人...

  皇帝诛九族的命令,他们可不怕。

  这些眼线,都是有主之人。

  都是死士!

  况且,他们觉得。

  前程,本来就是拼命出来的!

  如果自己成功,凭借最自己的功劳,哪怕身死。

  家族肯定也会获得一大笔补偿!

  李泰思考了一下,大概明白了一些事情。

  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成了这个大唐帝国时代的大将军?

  从两汉开始,皇帝们就发现,宰相们拥有的权力太大了,严重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

  于是汉武帝设置了中朝以分权,让大将军大司马成为实际的决策者;

  到了东汉,光武帝将实际政务权力改到尚书台,而将三公设置成为虚衔。

  所以,皇权削弱相权的方式就是,高位者虚职化,而低阶官职实权化。

  这样,拥有实权的官职因为其地位威望不够,不得不更加听从皇帝的指令,不敢造次;

  而位高者虽然有与皇帝抗衡的资本,却无实际参政决策的权力。

  事实上,唐朝之所以让正三品的官员们成为了宰相,也是相同的操作,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相权影响到了皇权。

  不仅如此,唐朝皇帝们还有个独特的发明-集体宰相制度。

  怎么做到的呢?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成形。

  而三省就是中央决策机构,中书省提想法,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也就是说,得三省长官都通过的事,才能够施行。

  而唐朝皇帝们还保留了一点良心,门下省是可以封驳的。

  简单说就是门下省如果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可以审核不通过。

  如此,三省长官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而唐朝皇帝们也就完成了集体宰相制的转变。而三省本身也不是单独领导的:

  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2人,正三品;(代宗时升为正二品)

  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2人,正三品;(代宗大力年间升为正二品)

  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左右仆射各1人,正三品或从二品(还有个尚书令,稍后说道);

  这就是唐朝的宰相班子,大家平时看到的狄仁杰(内史)、房玄龄(尚书右仆射)等人,看似牛逼哄哄的,其实其职官也就是三品或从二品而已。

  那么,为了能够让一些没有挂这些官职的官员能够加入决策层。

  皇帝还经常临时任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官职加入宰相的群体。

  到了中后期,不管什么官职,没有同中书门下的官衔都不算是宰相了。

  那么,李泰想到,问题来了:

  这些正三品官职决策了政务,正一品和正二品的都是些啥官,他们在干啥?

  正一品正二品都是啥官?

  根据历史职官表记载,唐朝的官阶大约有30个品级,其中高于正三品的共有四个品级: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还有亲王爵位也是纳入一品之中的;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还有爵位中的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特进、辅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尚书令;

  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太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牧、河南府牧、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开国县公、柱国;

  这些官职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类,爵位和勋官。

  这一类官职很好理解,那就是一般人都捞不到。

  必须要在开国时期或者跟皇家沾亲带故,有特殊贡献的这几种人才能捞得到。

  比如上面的各种王、各种公,柱国上柱国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散官。

  唐朝发明了职官和散官,其区别就是职官管事,散官不管事。

  也就是说散官属于只享受响应品级的待遇和地位,但是不参与相关的政务。

  比如上面的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都属于文散官;上面挂大将军名号的都是武散官。

  第三类,一般死人才能捞得到。

  部分对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官员去世后,为了以示尊崇。

  皇帝都会追封一个比较高的官职,一般就从上面的官职中选择了。

  第四类,有实权,但没人做。

  主要是天策上将和尚书令(尚书省长官),这两个官职在唐朝基本只属于一个人-皇帝李世民。

  因此他做了皇帝以后,便下令不再设这两个官职了。

  天策府解散,尚书省以尚书令的下属左右仆射为长官。

  有唐一朝,后来仅有郭子仪象征性的做了一段时间的尚书令。

  所以,李泰觉得,一品和二品官都在干啥了。

  享受津贴、养老、或者已经仙逝,总之就是,基本不管事,也不能管事。

  一品和二品都不管事了,那自然就轮到三品宰相们管事了。

  李泰想到这里,大概明白便宜老爹李世民,这次给了自己多少好处了。

  他嘴巴忽然封不住,唱道:

  “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奇怪的现代歌曲语调,在空旷的立政殿回响起来!

  震得所有在场看着李泰的众侍卫,宦官,侍女们,都觉得魏王李泰真是非常狂妄!

  不过,他有狂的资本!

  皇帝李世民此时在立政殿门口没有离开。

  他听着儿子李泰狂妄的歌声,旁边的侍卫和侍女都不敢出声。

  生怕皇帝一会变得非常不高兴,他们殃及池鱼!

  没想到!

  皇帝竟然高兴的说了一句:

  “哈哈!青雀果然类朕!”

  丢下了让旁边侍卫,侍女眼珠掉落一地的话后。

  立政殿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之后,太子李承乾地位,危矣!

  消息很快走漏!

  但只限于另外两方势力之中。

  刚刚回到家不久,宰相魏征长子魏叔玉接到了两封密信。

  一封,来自太子李承乾。

  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明了将和国公主泷泽清雅那帮扶桑忍者,引入魏王府,乃一箭双雕之计!

  皇帝李世民正在追查北海兰珠的下落,扶桑忍者挟持北海兰珠的事情,招摇过市,如果不是太子这边刻意隐瞒去向,除了这条。

  其它的事情,在皇帝面前不是什么新鲜事。

  绣衣卫不是吃素的。

  和国公主泷泽清雅,目前就在魏王府。

  这件事情,他们这一边可以好好利用。

  如何,何时将此事在皇帝李世民面前捅出来。

  这点尺度,由魏叔玉把握。

  太子李承乾提示,最好是李泰最受父皇喜欢的时候,再去做。

  登高易跌!

  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宴宾客,且看他楼塌了...

  魏叔玉看到这里,觉得太子李承乾的能力,也不是外人想得那么不堪,是只会玩伶人之主!

  毕竟做了大唐帝国太子十年,说没有一点能力,那绝对是不合理的。

  魏叔玉点点头,自己效忠的太子李承乾,看来,也不是庸主!

  想来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压抑自己太久了!

  魏叔玉海想到:

  现在三龙夺嫡的事情,实际上,说句大不敬的话!

  就是皇帝李世民的现世报!

  他十年前通过玄武门之变,宰掉了大哥前朝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

  并让他们绝嗣!

  这才强逼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后面登上皇帝宝座!

  从天策上将秦王,变成皇帝的李世民。

  第一时间。

  就在贞观元年,将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以固国本。

  十年前的李承乾,贞观元年,不过十一岁。

  那时虽然顽劣,却不是宠爱伶人之辈。

  时过境迁,魏叔玉觉得,自己目前去太子李承乾这边。

  到底是对是错!

  他心下一横,为了新城公主!

  为了成为驸马!

  让自己魏家成为大唐帝国皇室的另外一个,如同长孙无忌家族的超级外戚。

  自己只能拼了!

  选魏王李泰?没有这个选项。

  魏叔玉没有办法。

  父亲魏征,本是前朝太子李建成的首辅,逼于无奈,才投降了现在的皇帝李世民。

  熟知自己父亲性格的魏叔玉,知道父亲魏征,绝对不会让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再发生一次!

  这样的情况下,父亲魏征肯定会站在太子李承乾这边。

  饶是魏叔玉不想做太子**,不是也是了!

  赶鸭子上架,不外如是。

  任何想夺嫡的,如今都是他们魏家的敌人!

  魏叔玉冷静想了那么多,看着太子给他的这封密信。

  他知道太子李承乾的安排,让魏王李泰在某个最高光的时刻,将他窝藏绑架北海兰珠公主的扶桑忍者的事情,在皇帝面前爆发出来!

  此事牵扯国战!

  如果发生,死伤无数!

  可以说,贞观盛世的局面,是皇帝李世民的底线!

  况且,现在魏叔玉已经知道。

  北海兰珠公主,已经被李泰的夫人,魏王妃阎婉带入宫里,交给皇帝陛下了。

  如此快能交出人,如果此事有猫腻!

  触及皇帝陛下底线的李泰!

  肯定凉凉!

  只是,什么时候,才是魏王李泰最高光,最好爆出这件事的时机呢?

  魏叔玉一边看着这封密信最后一行小字:

  “魏王泰府,引扶桑忍者入府之人,已清理。”

  一边想到太子李承乾收尾速度的确很快。

  绝非无能之辈!

  看到引扶桑忍者入魏王府的事情,收尾完成。

  魏叔玉的关注,又聚集在曝光这些事,让魏王李泰去死的机会上!

  想了一会,魏叔玉觉得,自己还是头疼。

  如今三龙夺嫡势,尚无明显差距,都是伯仲之间。

  李承乾有长子、太子身份摆在这里。

  背后有关中门阀利益集团支持。

  东宫实力绝对第一。

  嫡次子李泰,最得皇帝李世民喜爱,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虽然位同太子,可开府建衙。

  这才过去几天?不足为惧!

  他背后的实力,王妃阎婉的阎家代表的关东门阀利益集团?

  太子背后的关中利益集团压根同样不怕!

  暂且算李泰实力第二!

  幼皇子李治?

  魏叔玉了解得不多,还得详查!

  不过之前乐游原被李泰揭出来那年收8000万两白银的事情,还有侵吞和国公主,也就是那帮扶桑忍者救命钱三千万两黄金的事情。

  魏叔玉觉得,李治实力,不像表面那么弱。

  李治是三龙夺嫡皇子中,最有钱的一位皇子。

  有钱!

  就能办很多很多事!

  李治实力排名第三,但魏叔玉知道,这是未知!

  总之他觉得,面对李治的时候,要比面对李泰好得多。

  理由非常简单,李泰张扬,容易查验。

  李治则腹黑,和李泰正好相反,需要花更大的力气。

  魏叔玉想到这里,决定暂时放下这些思绪。

  打开了第二封,刚刚从宫里传出的密信!

  里面的内容,让魏叔玉大惊失色!

  “魏王泰,先有北海兰珠避兵祸之功,后有定国大计献天子!

  令!

  魏王泰任政事堂三品参知政事,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领长安令!

  兼长安左右骁卫大军卫,正三品大将军!

  封云骑将军!

  统兵十万!

  着,

  皇家内库,调拨黄金三百万两,计三千万两白银。

  交由魏王泰,行公私合营之事!”

  魏叔玉手抖着看完这封,刚刚从宫里传出的密信。

  他知道,事情麻烦了!

  魏叔玉万万没有想到,这才过去几天。

  李泰就成了大唐帝国的实权皇子,在朝中,在军中,双三品地位。

  这非常可怕!

  刚才三位皇子的排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皇子李治。

  一二三。

  现在变成。

  二一三。

  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皇子李治。

  这个局势非常明显,魏叔玉忧心忡忡。

  他今天才真正投靠太子李承乾,没有想到,立马变天了!

  没办法,木已成舟!

  还有新城公主!

  我必须得到!

  魏叔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忽然想到。

  之前那封秘信里面,太子不是说,要在魏王李泰最高光的时候,将那些扶桑忍者在魏王府里面的事情,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爆发出来!

  这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吗?!

  魏叔玉本来阴沉的黑色面容,一下子如同阳光一般灿烂!

  人生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

  魏叔玉高兴道,他立即出府,前往东宫...

  此时,也是非常高兴的李泰,刚刚回到魏王府。

  他不知道,一场面对自己的狂风暴雨!

  朝他汹涌的扑过来!

  事情若发!

  皇帝会觉得北海兰珠被挟持的事情,是李泰自导自演。

  这都是为了争宠夺嫡做的欺君之罪!

  点滴雨露,皆是君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李泰纵然不被判死,定会被贬为庶民!

  圈禁至三龙夺嫡获胜之人,用毒酒将其鸠杀!

  整个事情,都必将反转!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题外话】:4856字大章节!今天暂时更新11300+字!希望大家喜欢!收藏,银票,金票飘起来!

  作者跪求!众位读者的点击打赏收藏,就是作者努力写作的动力!

继续阅读:第055章 局中局(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都日月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