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山西太原,高祖李渊龙兴大唐之地。
元宵节,太阳夕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本该喧闹的大街,一片混乱。
娃娃的哭声、女人惊慌失措的叫喊声,男人惊怒的呼喝声交杂,城市上空发出密集的“呜呜”尖啸声,带着一声声“轰隆隆”巨响,让大地震动。
无数海碗大,直径超过20厘米的各形状碎石涂抹着火油,剧烈燃烧着划破天际,将太原城的东门附近区域的木房,无论官民,砸得千疮百孔后剧烈燃烧!
无数民房倒塌,大地一片剧烈的震动,东门旁边不远处一家大酒楼后的碧色小湖,被火石击中后“砰砰砰!”声音不断,激起了高达3米以上的水花。
整个太原城东门附近,山水民舍,皆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一片火海,被火石击中的人,更是血肉横飞,整个现场惨不忍睹。
碧色小湖旁边,一处天然观景巨石,名曰“龙头石”,如同伸出的龙头一般,下部形成了一片面积约五百多平方米的凹洞平台。
这里本来是旁边的大酒楼,在夏日乘凉,观赏湖景的避暑胜地。
“快进来!都到龙头石下面来!”
小湖边,许多在大酒楼就餐之人,夹杂着恐惧的叫喊声,纷纷前往龙头石处躲避。
慌乱中,有人惊叫,有人慌乱,有人不慎掉入湖中大喊救命,更多人是在拥挤的人潮中,被天上倾泻而下燃烧的火石砸死。
距离攻击的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刻钟,在大酒楼和心上人吃酒的刘仁轨,紧紧握着晴儿的小手,立即将她从人群中扯出,不顾晴儿的娇呼,一把将她拦腰抱起,脚下一用力,身为高手境界武者的他,加速冲刺,几个健步,进入龙头石的保护范围中。
刘仁轨是太原府东门的校尉,刚刚从关中陈仓县平调过来。
今天正好休沐。
趁着元宵节,约了本地大族王家的大小姐,王晴儿一同前往东门旁边的龙头湖大酒楼吃饭。
事发之后,非常了解这里情况的刘仁轨,立即拉着王晴儿避难,连自己的两名随从、联同王晴儿的丫鬟也来不及照拂。
确认自己和王晴儿安全之后,刘仁轨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自己两名随从,陈梦,陈华两兄弟,还有王晴儿的一名侍女翠儿。
很快,便发现了他们身影。
刘仁轨立即招呼喊道:
“这里!过来我这里!”
不少惊慌的人,以为刘仁轨是在招呼他们,纷纷涌来,他也二话不说,连续几脚踢飞几人后,大喊道:
“龙头石后面还有位置,你们自己躲避!不要跑到本校尉身边来!”
陈梦,陈华和翠儿,得以迅速在刘仁轨身边躲避。
刘校尉的霸气名声,在太原东门是非常出名的!
刘仁轨在太原府的名气很大,是一名高手巅峰境界的武者,从关中陈仓县平调太原,据说是皇帝李世民的圣旨,而不是宰相中书省的任命。
再加上刘仁轨经常说自己是汉皇后裔,性格又大大咧咧,嘴巴经常跑火车,他想在太原不出名都难。
他的经历,被太原很多人了解过,的确非常传奇。
为何?
刘仁轨是大唐帝国立国以来,在校尉这种低级军职里面,由皇帝李世民亲自任命并关注的。
校尉不过八品,麾下辖制不过千人,在大唐帝国几百万军队中,没有八万,也有五万。
皇帝李世民干预宰相府中书省的任命事情,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说他是大唐帝国的奇葩,额,是传奇,并不为过。
李泰要是在旁边,听到刘仁轨这个名字,一定会非常的惊讶。
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
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
他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
在唐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
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
镇守百济期间,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一度以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受命防御吐蕃。
武则天摄政时,担任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
刘仁轨自少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适逢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他无法专心地读书。
每当劳动之余,刘仁轨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到后来,开始以学识渊博而闻名。
其间师从一隋末武僧,齐名不详,习得一身好武艺,善使长枪大刀。
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
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于是赤牒(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不久后,刘仁轨被调为陈仓县尉。
当时,折冲都尉鲁宁骄纵违法,历任陈仓县官都无法制止他。
刘仁轨就职后,特地告诫鲁宁不得重犯,但鲁宁仍凶暴蛮横如故,刘仁轨于是用刑杖将他打死。
州里的官员将此事禀告朝廷,唐太宗愤怒地说:
“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
把刘仁轨召进朝廷责问。
刘仁轨回答:
“鲁宁侮辱我亡故父母,我因此杀了他。”
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死到临头,敢说真话,不仅不加惩处,反而提拔他为咸阳县丞,后调往太原任职。
贞观十四年(640年)秋,太宗准备到同州(今陕西渭南)围猎。
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表劝阻。太宗于是下诏慰劳说:
“你的职位虽低,但竭尽忠诚以奉事国家,所论之事,朕都十分赞赏。”
不久,刘仁轨被授为新安县令,累官至给事中,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关照。
刘仁轨招呼众人躲避好后,看着天空还在倾泻而下的燃烧火石,有许多不停砸在龙头石上面,好在龙头石非常的坚固,没有任何坍陷征兆,但密集的“砰砰!”石头撞击声,还是让刘仁轨瞳孔一缩!
他心中想到:
“这是投石车的杰作,还是重型的家伙。
有能力正面攻打太原府的,也只有突厥人了。”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传入众人耳中,他们惊恐的看到不远处的大酒楼在突厥人投石车的攻击下,燃烧着熊熊的烈火倒塌而下。
不知道有多少未逃出之人,丧命其中。
这个时代都是木楼居多,砖木结构成本更高,不是特别要求,基本不会建筑砖木结构的房子。
突厥人发起的投石车攻击,那些燃烧的火石,砸破木房瓦顶的时候,也将恐怖的烈火,燃烧至木房中。
这大酒楼毕竟是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往常人数还不算多,但今天是元宵节,酒楼里面也有几百号人。
如今这副惨状,刘仁轨觉得酒楼旁边的街上,不知道得变成什么样子。
随着元宵节夜晚的冷风,无数火随风烈起,夹杂着到处轰鸣的乱响之声,还有无数人惊恐的尖叫,哀嚎,恐慌,甚至是小孩的啼哭声,夹杂着空中呼啸而过的火石声,远远的随风传来,在刘仁轨的耳中听得非常清晰。
在他怀中的王晴儿,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平常好吹牛的家伙,此时是如此的可靠,他的胸膛非常的温暖,36岁的刘仁轨,至今光棍,王晴儿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刘仁轨这么大年纪,娶不到老婆,肯定是有问题的。
自己今年才18岁,年龄足足小了对方一半。当得知刘仁轨看上自己的时候,大门户出身的王晴儿是看不上他的,哪怕刘仁轨说自己是汉皇后裔,王晴儿也不打算搭理。
今天元宵节,不知道父亲抽了什么风,看到刘仁轨拿着一个红披风盖着的小木箱来到府里后,说是聘礼。
哪怕里面装的都是金子,王晴儿觉得父亲应该看不上这点东西。
谁知道,父亲看后,大喜。
于是让王晴儿带着侍女翠儿和刘仁轨来到这家龙头湖酒楼吃元宵饭,连父女团圆都不顾了。
其实,王晴儿不知道,那个红布盖着的小箱子里面,没有金银,却胜过金银。
里面只有一封信,是皇帝李世民亲笔写给刘仁轨的,希望他好学好做,认真做人,将来会提拔他的话之类的。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一年,李世民登基很久,他的墨宝模样,很多人是知道的。
再加上信上面盖着玉玺。
王晴儿的父亲一看到,老油条的他立即就让女儿去见见这个“贤婿”了,还怪之前刘仁轨让媒婆前来求亲,没有说起这件事。
刘仁轨感受着怀中心上人微微颤抖的身体,知道她非常的害怕。
于是,他说道:
“晴儿,不用担心,东门是我值守的。今天元宵节,我早已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就让大门关闭。
太原府是高祖李渊龙兴之地,城内有重兵把守,我东门的兄弟们也不是吃素的,你放心,那些突厥人打不进来。”
王晴儿点点头,有些茫然的看着刘仁轨回道:
“小女子都听刘哥的!”
怀中的心上人一直都不愿意搭理自己,就算是之前自己死缠烂打,因为自己姓刘,王晴儿一般都叫他“流氓”。
如今生死之间,王晴儿称呼转变,刘仁轨非常高兴。
他看着有些紧张,已经面露泪痕,有些梨花带雨的王晴儿,立即拍了拍她的背后,让她不要紧张,继续说道:
“晴儿,我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还有陈梦,陈华两兄弟在,你和翠儿,不会有事的!”
刘仁轨如此说,其实,他的心中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