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问道:
“新建的楼兰西域都护府水军,麾下六十万大军。
安西卫的主力,各路人马近两百万大军。
算上驻守楼兰,本将麾下和陛下之前直属的部分五十万大军,李泰这个新楼兰西域都护府大都督统兵三百余万,对付西域残存势力和天竺帝国,大食帝国的全部敌军,错错有余。
苏定方,李泰这样搞,你能否为本将解惑?”
苏定方摇摇头,回道:
“老大人,不是我不想告诉你。
是我也不知道并肩王殿下打算怎么搞,目前我接到的命令,就是他不在海头城的时候,主持大局。”
李靖认真的看着苏定方的双眼,知道其应该没有说假话,于是,他说道:
“算了,本将这就回长安复陛下圣命了,你们慢慢折腾。”
李靖说完,头也不回,径直离开苏定方的面前。
看着老大人离开,苏定方在心中说道:
“老大人,我没有骗你。真不知道,并肩王是如何安排后面的事情的。
就算是知道,三龙夺嫡的局面,老大人敌我未分,不能告诉你啊。”
心中叹完这些事情,已经接过楼兰西域都护府帅印的苏定方,意气风发。
他立即朝身边一名都尉说道:
“命!楼兰西域都护府全军,多加捉拿楼兰异族,加紧建设海头城防御,不计后果!”
“遵命!”都尉说完,拱手行礼后,立即退下。
大唐帝国,贞观十一年,十月六日。
距离李泰和默默卡空,塔伦加面谈几天后,一道震惊天下的消息,从楼兰西域都护府中传出,震惊天下!
大都督李泰身边的副将苏定方,传大都督李泰之命,驻守楼兰西域都护府五十万唐军精锐骑兵,开始在原楼兰境内,四处捕捉强壮的男子和女子,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又有上百万楼兰子民充作徭役,算上之前已经在充作徭役的数十万人。
这些都是原楼兰国的精壮,已有小两百万人为大唐帝国加紧建设新的海头城。
这个城市,到处都在破土动工。
新城市的名字,根据并肩王李泰的大都督命令,改名叫做:
“赤色要塞”!
由于工期非常繁重,每天都有成千的楼兰王国原住民因为繁重的徭役而死去。
李泰的命令,可以说是要绝楼兰原住民的种,这种事情,甚至比突厥等奴隶制国家做得还过分。
随着苏定方坚定执行李泰的命令,原楼兰王国境内哀鸿遍野,只剩下几十万老弱妇孺,还在唐军精锐骑兵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这样的惨案,让很多知道此事的有心人,都看到了李泰的狠辣!
事情传回长安后,帝国第一权相魏征,不出意外的在十月第一次大朝会上面,狠狠参了李泰一本!
让大唐帝国各级吃瓜群众颇感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皇帝李世民听完,说了一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八个字,就将宰相魏征列举的李泰十八条罪状,驳斥得干干净净。
大唐帝国各级吃瓜群众,这才知道李世民为了解决西域问题,这次动用可不是给李泰麾下增加了三百余万重兵军团这么简单。
皇帝认为必须一定程度上面解决西域问题,至少是不再出现西域十六国封锁丝绸之路,还有寇边大唐,造成大唐帝国无法全力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
大势所趋之下,皇帝心思如此,宰相魏征那些花里花俏的政治手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大朝会结束之后。
皇帝李世民在立政殿里面,单独留下了魏征说会话。
今天在大朝会上,李世民当众驳了魏征的面子。
有些事情,还是得给魏征这大唐帝国第一权相补些面子的,大朝会后留下魏征单独说话,李世民告诉大唐帝国各有心人,魏征还是他的爱卿,并不会因为今天的事情,就会地位出问题。
立政殿白玉御阶上,李世民在黄金龙椅边踱步。
魏征则在御阶下,微微躬身,不敢说话。
一会过后,李世民在御阶上,居高临下的说道:
“爱卿,你知为何有今日之驳斥吗?”
魏征嘴硬,回道:
“臣不知!”
李世民听完,面露怒意,厉声道:
“你这老家伙,整天直来直去,朕都忍了!
你不给朕纳妃,朕也忍了!
今你启奏并肩王泰十八宗大罪,是何居心?”
李世民虽然怒骂,却也留下了脸面,没有提魏征是太子一边的,这事,就是太子李承乾和魏征商议的结果。
听到皇帝骂自己,魏征坦然道:
“并肩王泰所为,在今臣奏章上,十八条罪名句句属实。
陛下为了袒护并肩王泰,责骂于臣,臣无错,其罪名天下皆知,臣不知道陛下为何如此。”
李世民看到魏征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心中气更甚,不过他的城府很好,强忍着自己的情绪,没有继续谩骂说道:
“魏征,你还无错?
很好,既然你这么硬。
朕今天也说说,之前你提议安西卫由李泰统领,是李承乾的意思吧?
不说李承乾,连李治都在安西卫中安插了不少人手还有眼线吧。
不用说,新组建的楼兰西域都护府水军六十万新军,又有多少将领、都尉、校尉,是李承乾和李治的人?
你们当朕是傻子?
北方突厥和薛延陀帝国还在,西域目前事情又极度复杂,你们不为君分忧,还折腾这些三龙夺嫡的丑恶手段,真以为朕治不了你们!
好了,现在李泰不用新军和安西卫的军队。李靖目前又回朝途中,这下子,李泰处理西域问题,难度增加极大,你们乐意了?!”
“臣不敢!”魏征说完三个字,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魏征压根就不怕李世民灭他,要灭,早都灭了。
李世民看着魏征这倔强顶嘴的表情,为了自己的身后名声,他还真灭不得魏征。
魏征本来就是前朝太子李建成的首辅,昔年魏征就建议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先下手为强,除掉了秦王李世民,自然一切简单。
可惜,当时李建成没有动手,原因不可知。
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魏征就在自己府中,沐浴更衣,一身白服,等着李世民杀上门来。
魏征没想到,等来的不是李世民,而是过来传话的一名秦王麾下的小主簿。
其一席话,说动了本想自杀殉太子李建成的魏征。
“君之忠心,世人皆知。
秦王有话,君可去,大唐子民之痛。
君不去,大唐子民之幸。”
魏征最后叹了一口气,拜服在地。
自此,魏征处处和李世民作对,成了李世民除了爱妻长孙皇后之外的,另外一面‘镜子’。
李世民看着御阶下一副无所谓模样的魏征,他知道,魏征经历过一次太子被灭,不想在经历一次。
李世民灭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是为了夺取皇位,灭的又不是自己的儿子,他才不心疼。
天家无亲情,说有,那也是假的。
今魏征所为,已经触及李世民的底线。
在李世民的心中,没有任何事情,比大唐帝国开疆拓土重要,这关乎自己的千古名声。
由于李世民的登基,是来自非常不光彩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之后,对自己的名声非常看重,为了挽回杀兄戮弟,逼父皇退位,夺取皇位的丑事。
李世民在贞观朝是非常能容人,且治国放宽的。
可以说,大唐帝国贞观盛世,万族来贺,与李世民的开明和对待异族胡人,特别是胡酋国王,更是怀柔政策。
李世民就是这样成为了天可汗。
今如果不是西域的事情太复杂,李泰这样灭族的行为,李世民心中也是不满意的。
但为了西域的辽阔疆土,自己作为皇帝开疆拓土的名声,李世民在意不了那么多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着魏征认真的说道:
“朕要在有生之年,解决西域和突厥还有薛延陀的问题,任何阻止此事,或者添堵的人,朕都不会放过。
朕知道爱卿不怕死,巴不得朕灭了你,好成全你千古忠臣的名声,朕却变成了昏君一个。
魏征,今日之事,朕不与你计较!
不过,你也别在挑战朕的底线,朕是灭不了你,但不代表朕不可以将你一撸到底!
你别急着说话,朕还知道你不怕朕对你任何的手段。
然,魏征,你不是宰相之后,如何帮助李承乾?
没有你的助益,李承乾这太子位,朕看好李泰会取而代之,你帮助李承乾这么久,哪怕李泰不动你,李治会放过你?
你帮助李承乾这么久,朕知道你给李治添堵就很多次,朕劝你好好想想后果!
李治的手段,不用朕说,你都知道。
他灭了你,朕也不用当什么昏君,只是,你的死,将毫无价值,还要拖累李承乾!”
李世民一席话,顶得魏征说不出话来,只能用冷漠的双眼看着李世民,说道:
“陛下想臣如何?”
“去告诉李承乾两件事,其一,让他的人离开安西卫和新水军。其二,让李承乾自己派人转告李治,事情照样。
最后,你站队李承乾没问题,但朕希望,三龙夺嫡,不要影响朕平定西域和北方突厥和薛延陀的心愿。
谁不明白,就不要怪朕心狠手辣!”李世民冷漠的说完,也不等魏征回话,右手一甩黑色绣金龙袍的大袖口,离开了龙椅,留下了看着其背影的魏征,久久说不出话。
一会过后,魏征转身离开。
在心中,说着:
“陛下!解决西域和北方问题,固然是帝国的核心利益。然,三龙夺嫡,何尝不是帝国的核心利益倾轧。
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不过,李承乾和李治,就真的会听陛下的圣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