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协和的质疑
名动爱奇艺钟2025-07-20 14:064,565

  # 第十一章:协和的质疑

  京城,协和医院。

  这里是华夏现代医学的最高殿堂,是无数医生心中仰望的圣地,也是无数绝望患者眼中最后的光。

  每一天,这里都像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战场,与死神进行着最前沿、最激烈的交锋。

  心胸外科手术室。

  无影灯的光芒汇聚成一轮皎洁的明月,将手术台照得雪亮。空气中,只有监护仪器平稳而富有节奏的“滴滴”声,以及金属器械偶尔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气氛肃穆,却又暗流涌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刀医生的那双手上。

  那是一双堪称艺术品的手,纤长、白皙、稳定得如同磐石。此刻,这双手正以一种超越了人类极限的精准,在方寸之间,一颗仍在微弱跳动的心脏上,进行着一场堪称“针尖上舞蹈”的复杂手术。

  “分离左锁骨下动脉,注意保护胸导管和喉返神经。”

  声音清冷、干脆,不带一丝情感,却拥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发出指令的,正是这双手的主人——江映月。

  协和医院心外科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建院以来最耀眼的天才,一个将无数荣誉和记录踩在脚下的传奇。

  二十八岁的年纪,已经主刀完成了上千例高难度心脏手术,成功率百分之百。她发表在《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是全球心外科医生学习的范本。

  在协和,她是一个传说。在患者眼中,她是“上帝之手”。在无数年轻医生心中,她就是那座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冰山女神。

  今天的这台手术,难度极高。患者是一名患有马凡氏综合征的年轻人,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规的Bentall手术需要替换整个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创伤巨大,且患者终身需要服用抗凝药。

  江映月选择的,是国际上最前沿、难度也最高的David手术——保留患者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这台手术,要求医生在切除病变血管的同时,像一个最顶级的裁缝,将患者自身的主动脉瓣完美地重新“缝合”回新的人工血管上。任何一丝一毫的误差,都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测量瓣环,32毫米。”

  “准备32号人工血管。”

  “开始吻合……”

  江映月的指令如同节拍器,精准地控制着整个手术的节奏。她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却愈发专注、明亮,宛如寒夜里的星辰。

  她的团队,是全国最顶级的团队。麻醉师、体外循环师、器械护士、一助二助……每一个人都像她身体的延伸,配合得天衣无缝。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中流逝。

  当最后一个吻合口完成,当主动脉阻断钳被松开,温热的血液重新涌入那颗被修复的心脏。

  “砰……砰……砰……”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那颗苍白的心脏,先是轻微地颤动了几下,随即,爆发出强劲、有力的搏动!

  监护仪上,各项数据瞬间从危险的边缘,跃升至完美的区间。

  “血压120/80,心率75,中心静脉压8!”

  “超声探头,检查主动脉瓣!”

  助手将食道超声探头递入,屏幕上,那三片被重新“安装”回去的瓣叶,开合自如,宛如莲花绽放,几乎看不到任何返流。

  完美!

  手术室内,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几个年轻的实习医生,看向江映月的眼神,已经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又一个医学奇迹,在她的手中诞生了。

  “收尾工作交给你们了。”

  江映月放下手中的持针器,声音里带着一丝手术成功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那种掌控一切的淡然。她脱下被汗水浸湿的手术服,转身走出了手术室,将身后那片劫后余生的欢呼,隔绝在厚重的铅门之后。

  回到办公室,她用冷水冲了把脸,让自己从那种极限的专注中抽离出来。

  桌上,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和一份用牛皮纸袋装着的特殊文件。

  文件袋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个手写的“阅”字。这是她的导师,卫生系统的一位泰斗级老领导,派秘书一早送来的。

  “映月,看看这个,有点意思。看完后,给我写个你的看法。”导师当时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

  能让那位见惯了风浪的老领导都觉得“有意思”的东西,绝不简单。

  江映月带着几分好奇,拆开了文件袋。

  抽出来的,是一份打印得极为工整的报告。

  **《关于百草巷一次特殊急救案例的调查报告——兼论传统中医在现代急危重症领域应用的潜力与思考》**

  看到标题,江映月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中医?

  还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应用?

  作为现代循证医学最坚定的捍卫者,她对中医,或者说,对绝大部分未经现代科学验证的传统医学,都抱着一种审慎甚至可以说是怀疑的态度。

  她承认中医在某些慢性病调理和“治未病”理念上的价值,但急危重症?那是现代医学的绝对领域,是靠着无数临床试验、数据分析、技术革新才攻克下来的高地。

  用中医来处理急危重症,在她看来,近乎于用长矛挑战坦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臆想。

  她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案例概述。

  “患者苏建国,男,六十八岁……中心医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看到这里,江映月的心沉了一下。作为心外科的顶级专家,她比谁都清楚这几个词的分量。急性大面积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在院外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报告附上了中心医院急诊科做的第一份心电图。

  “典型的超急性期下壁心梗,ST段弓背向上抬高……”江映月只扫了一眼,就做出了和刘青山完全一致的判断。这心电图,就是一张死亡判决书。

  然而,当她看到入院半小时后的复查图时,她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ST段……大部分回落?T波倒置?这……这是血管再灌注的迹象!”

  她立刻翻到后面的心脏超声报告。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

  “嘶——”

  饶是江映月见惯了各种奇迹,此刻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55%的射血分数,意味着心功能几乎没有受损!

  这怎么可能?!

  一个刚刚经历了如此凶险心梗的病人,没有进行任何溶栓,没有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甚至连抗凝和抗血小板的药物都还没来得及系统使用,堵死的冠状动脉,怎么可能自己通了?而且还通得如此彻底,快得如此不可思议?

  “自发性再灌注?”

  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就被她自己否定了。

  那种理论上的小概率事件,就算发生,也绝不可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治疗效果。这已经不是奇迹了,这是神迹!

  到底是什么,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创造了这个神迹?

  江映月的心中,第一次升起了浓厚的兴趣。她迫不及待地翻到了报告的核心部分——院前干预过程实录。

  这一看,她脸上的惊讶,就渐渐变成了错愕,然后是荒谬,最后,化为了一片冰冷的、带着几分愠怒的凝重。

  报告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写的,文笔冷静而克制,但描述的内容,却足以让任何一个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医生,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挑战。

  “……一位叫林轩的年轻医生……仅凭‘望气’,便断定家父身有沉疴……”

  “望气?”江映月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这是算命还是看病?

  “……他取出一套金针,针体流光溢彩,非金非木……”

  “……第一针,护心针,刺入膻中穴……第二针,通脉针,刺入腋下极泉穴……”

  当读到这里时,江映月已经快要看不下去了。她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份严肃的调查报告,而是在看一本武侠玄幻小说。

  什么膻中穴,什么极泉穴,在她眼中,不过是胸骨和腋窝的解剖学位置。针灸?刺激神经?或许能起到一些缓解疼痛的辅助作用,但要说它能逆转心肌梗死,稳定心源性休克?

  这是对医学科学最彻底的亵渎!

  而当她看到最后那段关于“飞针渡命”的描述时,她的表情,已经彻底冰封。

  “……第三针化作一道流光,刺入心前区,构成玄奥的三角阵法……三秒后,家父剧烈咳嗽,喷出一口紫黑色的、腥臭的淤血……”

  “淤血?!”

  江映月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一个心梗病人,咳出了血栓?从肺里?这在解剖学上根本说不通!冠状动脉的血栓,怎么可能通过呼吸道被咳出来?

  荒谬!绝顶的荒谬!

  这一定是伪造的!是那个记者为了博眼球,编造出来的故事!

  可是……中心医院的那些报告和数据,又是怎么回事?刘青山主任,那位在国内心血管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难道也老糊涂了吗?

  她强忍着心中的不适,翻到了报告的第三部分:临床结果与专家论证。

  当她看到那段被黑体字加粗引用的、刘青山主任的论断时,她的脸色,终于变得无比难看。

  **“……该病例的成功抢救,其关键节点发生在院前干预阶段。该干预手段(传统针灸)虽然超出了我们现有的医学认知体系,但其结果是明确的、高效的、且具有决定性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种我们尚未掌握、但确实存在的、能够有效处理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成熟医疗技术。建议相关部门予以最高级别的重视……”**

  “胡闹!”

  江映月终于忍不住,将报告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冰冷的怒火,在她胸中燃烧。

  她愤怒的,不是中医,而是这种将个例“神化”,用玄学来解释科学,用巧合来挑战规律的荒唐行为!

  刘青山主任,她一向敬重的前辈,这次是真的糊涂了!他被一个巧合,一个可能是“自发性再灌-注”的罕见病例,和一个会讲故事的记者,给彻彻底底地骗了!

  最让她感到警惕和愤怒的是,这样一份漏洞百出、近乎于天方夜谭的报告,居然通过“内参”的渠道,送到了她导师那样的高层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种“伪科学”的论调,很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医疗政策!如果高层真的相信了,真的投入资源去研究什么“金针渡命”,那将是华夏医学界的倒退,是对无数科研工作者心血的践踏,更是对未来患者生命的不负责任!

  作为站在现代医学金字塔尖的精英,江映月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她必须做点什么。

  她必须去揭穿这个谎言!

  她要亲自去会一会那个叫“林轩”的医生,她要去那个叫“济世堂”的地方看一看。她要用自己最专业的知识,最严谨的逻辑,像做一台最精密的手术一样,将这个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奇迹”,一层一层地解剖开,把里面那些巧合、夸大、甚至是骗局的成分,暴露在阳光之下!

  她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医学,是科学,不是玄学!拯救生命的,是手术刀、是靶向药、是ECMO,是无数科学家和医生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科技进步,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气”和几根说不清道不明的针!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导师的号码。

  “老师,是我,映月。”

  “哦?报告看完了?有什么想法?”电话那头传来老者温和的声音。

  “看完了。”江映月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我的想法是,这份报告,存在严重的事实不清和逻辑谬误。它将一个极小概率的医学巧合,与一种未经科学验证的传统疗法进行了错误的强行关联,并得出了一个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结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对江映月如此尖锐的评价有些意外。

  “哦?这么说,你完全不信?”

  “老师,我只信数据,信证据,信科学。”江映月一字一句地说道,“所以,我请求您,给我一点时间。我要亲自去调查这件事。我会拿出一份基于事实和科学的、真正的调查报告给您。在此之前,我恳请您,不要让这份‘内参’,继续影响更多的人。”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老者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好。有你这份较真的精神,很好。我准了。去吧,等你回来,我听你的报告。”

  “是,谢谢老师!”

  挂掉电话,江映月感觉心中那团火,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她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京城最繁华的CBD,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由钢铁、玻璃和数据构成的现代文明世界。

  她的目光,却穿过这片繁华,投向了地图上那个她从未听说过的、充满着市井烟火气的角落——百草巷。

  她的眼神,重新恢复了在手术台上的那种冷静、锐利,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解剖意味。

  林轩?济世堂?

  等着我。

  她脱下象征着荣耀和权威的白大褂,换上了一身干练的便装,拿起车钥匙,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

  一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道之间,最顶级的、注定将火花四溅的碰撞,即将在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舞台上,拉开序幕。

  ---

  (本章完,字数约4600字)

  

  

继续阅读:第012章:理念之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医:我,从中医开始救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