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太太一脸的感激:“每月可以挣如此多的银子,以往我做梦都没敢梦到,我太满足了,真的太满足了。”
汤楚楚笑笑,道:“是小猫自个出息了,他若不出息,是没这福气的。”
是小猫自个买好牛和车子,决定做蛋贩,她这才思及做松花蛋生意,反正,这算小猫自个挣到的银子。
“我搞了点咸的鸭蛋出来,狗儿娘可以试试看。”
邓老太太指了指竹篮:“我特意挑大大个的蛋来腌制,蛋黄里全冒着油呢,味道极好,我才提些来。
汤楚楚眯眼一瞧,我滴个乖乖!这竹篮里码得满满当当的咸鸭蛋怕是有百来颗吧?邓老太太可真够大方的!
但她并未拒绝,毕竟要是她回绝了,邓老太太准会以为她对咸鸭蛋不感兴趣,不喜欢吃,说不定明天又会送来其他的吃食。
“好的,那我都收了,多谢邓阿婆。”
汤楚楚接了竹篮:“邓阿婆,小鱼儿娘,今日便在我家吃个便饭吧?”
刘大婶摇头:“不用不用,家中事多着呢,我回去了。”
邓老太太当然也不肯在这吃,起身就走。
汤楚楚喊宝儿洗些咸的鸭蛋来,拿到锅中煮熟,晚饭时,品尝一下这美食。
当夕阳缓缓西沉,天边染上金黄余晖之际,一桌丰盛的佳肴终于大功告成。
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有红亮诱人、鲜香四溢的红烧鱼,工艺考究、滋味醇厚的八宝鸭,肥而不腻、香气扑鼻的回锅肉,清甜可口的白切鸡,汤清味美、冬瓜与鱼丸相得益彰的鱼肉丸汤,春笋与五花肉完美融合焖炒,肉馅饱满、白菜清甜的白菜酿肉,野蕨菜脆嫩爽口,还有那咸香适口的咸鸭蛋……此外,桌上还斟上了一壶醇香的美酒。
余先生,陶丰,纪娘子全部前来一块用餐,屋中十分热闹。
可蔚家三个娃儿怎么都不愿意坐到桌前用餐。
汤绮绽也不肯和杨家之人一块用餐,便让四人自个到厨房摆一桌,虽说分席用餐,全部食物都是相同的。
蔚青清眼中泛着泪花,低语道:“自打我记事起,就没吃过比这更好的一餐饭了。”
蔚青兰咀嚼着大白米饭附和道:“咱们太幸运啦。”
“因此,咱得认真给大婶做事。”
蔚青旋埋头干饭:“快些吃,将院外的柴全部劈了,我不怎么懂劈柴,得再想想咋弄。”
三个娃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了。
“这也太美味啦!”门外的杨小宝兴奋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我都记不清多久没尝到大舅娘的饭菜啦,等下我定要多吃几碗才行!”
杨老婆子失笑道:“昨天你大伯母炒的回锅肉,我同样说过这种话。”
近日来,家中之人全到老杨家快餐摊子用餐,带上碗,拿着铜板,自个过去装饭装菜即可。
汤楚楚家的娃儿,余先生全家,再有陶丰纪娘子,全跑到老杨家快餐摊子前用餐。
许多人见状,也有样学样跑到那里用餐,每日可以吃上好些不一样的菜,售价亲民,时不时吃上一餐,都在承受范围之内。
这么算来,十多天时间里,老杨家买卖做得挺红火的。
快餐摊开张以来,许多官爷都跑到那里用餐。
那群官爷皆为朝廷委派至东沟村负责管理事务之人。
这些人背井离乡,俸禄待遇本就颇为优厚。
然而,当下煤矿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善,所聘请的厨子主要职责是专门为胡大人烹制膳食,仅在闲暇之余才会为官爷烹煮些大锅饭。
这大锅饭的味道实在难以言表,故而他们便一同前往老杨家的快餐摊用餐。
“煤矿那离大榕树有点远。”
汤楚楚道:“娘,你是否想过,到街市那租个铺面?”
回村时,她见街道那基本差不多了,两长排青石砖瓦对立,有上下两层,在矗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看着极为壮宽。
铺面早就完工,此时正铺着地砖,街道入口同样铺上地砖,再种上些树,给街道添些绿化,看上去是极好的。
但街道如何运营,她未和里尹探讨过,想来里尹也是一团乱麻。
“租店面?”
杨老婆子将碗筷放下:“店面全用青石砖建立的,上边还盖着瓦片,租金极贵的吧,而且,也没啥必要,到大榕树那支摊挺好。”
沈氏嘀咕:“我认为如今就极好了,几乎每日有一两收入,日日有肉吃......”
平日里,肉菜没卖完,便自个家吃,即便没肉,淋些肉汤也很好了,十来天而已,她自个都胖了好多。
“看问题得往远了看。”
汤楚楚郑重道:“第一,大榕树那位置是好,却只对自村人便利,而煤矿那走至大榕树处得一刻钟时间,对矿工而言,十分不便。
第二,村民们皆会观察,见你们通过售卖饭菜获利,难免会纷纷效仿。在此情形下,一个优质的店面,便显得尤为关键。
第三,涉及卫生方面,随着天气逐渐转热,蚊虫也会日益增多。若将饭菜摆于榕树那,苍蝇啥的势必会前来侵扰,进而影响客人食欲。”
杨老爷子直接拍案定下:”狗儿娘讲得有理,这店面一定要租,待会儿,我立刻寻里尹商讨一番。”
“楚楚姐。”
水云梦道:“你认为,我若是在东沟村售酒,可好?”
和楚楚姐送娃到抚州赶考,历经多事,她此时也感觉到银子的不可或缺,无论如何讲,先把银子挣了再说,有银子才有安全感,才护得好自个的孩子。
汤楚楚略作沉吟,道:“村民向来习惯自家酿酒来喝,若是遇上摆宴席这类场合,才会去外头买酒,所以卖酒这事儿挣不了太多钱。
但是,那群从外来官官,说不定会有买酒的需求,但具体啥情况我也拿不准。到底能不能行,还得自己亲身去试一下。”
水云梦点头,决定尝试一番。
一餐饭在大家谈笑风生的交谈里悄然落幕,此时天色已如被墨色轻轻晕染,微微泛起了黑意。
然而,村民忙碌的场景,却并未随着这暮色一同沉寂。
皆因村民昼皆需上工做事,家中杂事,田地间之事,全留作下工后处理,每家院中都坚起火把,远远望云,颇有些灯火辉煌、通明如昼的意境。
汤楚楚家同样高举火把,与汤大柱一块种树。
院中种葡萄树,别的果则种于院墙之外,把全部院墙都包着,瓜果啥的,直接种到之前棉苗的试验田中,待果苗大些,再分种至田间去。
“狗儿娘,我现在就搬至姚家宅院那住了。”
纪娘子笑着上前:“沈管家拉了许多女工前来,由我管着,往后我便到那里教娃儿们刺绣啦。”
原本她计划在东沟村教授俩月技艺后便回城,然而小姐则希望她能协助训练出一群精通缫丝养蚕技艺女性好后来。
在此期间,她逐渐爱上了东沟村的生活,遂答应继续留任。
既要为小姐提供协助,那么理所当然地,她会入住姚家宅院之中。
汤楚楚在姚思其想到东沟村种桑养蚕后便到交易平台那看过一些视频,关于“桑基养鱼”这条视频让她印象最为深刻。
俗话说:“桑叶堆成山,蚕宝吐丝忙;鱼塘泛金光,筐筐载希望。”
该模式巧妙地利用蚕沙作为肥料肥沃鱼塘来养鱼,这形成一个特别好的生态循环。这么养出来的鱼,味道那叫一个鲜美。
她家荷塘畜水工作已经完成,也得放些鱼苗到里边去养啦。
她笑道:“纪娘子,我可否麻烦你些事,可否将蚕沙全都给我,我极需要那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