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上带着几分讨好的笑意,开口说道:“兰夏才十岁呢,没啥力气,这活让兰草做得了。”
“他二婶呀,不过就是一篮子菜罢了,兰夏没问题的。弄点野草而已,也不是啥难事。”
温氏脸上挂着笑,慢悠悠地说道,“兰夏,既是拿钱干活,可得干好来。不然三婶儿不满意,这活儿估计就落到兰草姐头上啦。”
兰夏立刻道:“娘,我懂,我定会干好的。”
这活儿,就这么排出去了。
沈氏顿时觉得一股血气涌上喉头,梗在心口处,难受得很。
她猛地抬手,狠狠拧了身旁的兰草一下,怒声道:“都是你,跟个闷嘴的葫芦一样,半天放不出一个响屁来,你若早放屁,人家还抢了你的活去?”
兰草一脸的委屈,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她刚开始就说想去的,但是她娘没让她去啊,这有便宜占了,她娘又反过来怪她。
东沟村的夜,弥漫着一丝燥热。
虫鸣与鸟叫交织成夜的乐章,伴人们入眠,悠悠一夜悄然过去。
直至清晨,一缕轻柔的微风徐来,仿若一双温柔的手,轻轻触碰着村庄的每一寸角落,将沉睡中的整个村庄从静谧中唤醒。
汤楚楚很早就起床了,多日来一直忙忙碌碌搞得她腰也酸来背也疼,但也就是些小问题。
一家五人,带着家当,上了牛车,一路朝江头镇奔去。
大早上的,码头已经熙熙攘攘来了许多人,一家五人,分成两路摆卖。
因夏芷荷对凉粉搞的饥饿营销,再加上凉粉口口相传,打出了名声。
今日摊刚摆出来,连一柱香时间都不用,就直接销售一空。
卖光两桶后,即便后面还有人再买,一家五人也没再卖,而是将最后一桶凉粉送到崇文堂售卖。
到了崇文堂,离学子们下课还有些时间,一家五人寻了个石墩坐下。
汤楚楚问四小子:“你们可愿意进崇文堂?”
汤大柱挠了挠脑袋:“学堂想来不给人到里边做生意的。”
汤楚楚:......
她缓缓地吸气,随后再次开口问道:“我想问问你们,心里有没有想过要到崇文堂读书?”
汤二牛听了,脑袋摇个不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不要不要不要,我笨得很,根本就没法读那些书,我才不想去读嘞!”
杨狗儿说道:“我刚才特意去问了旁边那位伯伯,听说在崇文堂读书,束脩每月就得二两。笔墨纸砚都得自己准备,即便最次的,一套也要花一两。咱家里哪有那么多钱供我们读书呀,实在是读不起啊。”
汤楚楚笑了,目光温和地看着他们,说道:“只要你们心里头是真心想读书的,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归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呀。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你们自己到底想不想读呢?”
杨小宝的眼底深处隐隐闪过一丝祈望的神情,他有些犹豫地说道:“娘,我是真的想读。可是这读书的费用实在是太高了,我怕……要是我去读了,咱家肉都没得吃啦?”
汤楚楚轻轻地抚了一下他的头,轻声说道:“那娘就想法子多挣银子呗。你放心先去读书,等你学会了知识,就回来教给你大舅二舅还有大哥,好不好呀?”
小宝是家里最小的,送到学堂读书最合适,她早想让他们来读了,就是没什么机会。
现在手中有了些银子,过几日,凑到三两银子,直接把小宝送进崇文堂......
一边的大伯听一家五人讨论,提点他们道:“只有考上童生才可以进崇文堂,你家几个小子估计还没启蒙吧?先送蒙学才行。”
汤楚楚抚额,心中暗自思忖着:行吧,崇文堂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村中又连个私塾都没有。
东沟村最近的私塾只有汤洼村,可就凭她和汤家那点过往,她怎么的,都不可能让娃儿到那边读书。
思来想去,似乎只剩下五南镇的学堂这一个选择了。
在把宝儿送过去之前,还得亲自去打听打听那里的具体情况才行啊。
正午一到,崇文堂下课铃响,汤楚楚只得把送宝儿读书的事撇到一边。
一家五人,来到摊前,正式售卖凉粉,学子很快就把她的摊子围得水泄不通,没一会儿,就销掉三分之二。
那些少年都站在边上吃着凉粉,偶尔讨论一下夫子的教学和学堂之事。
汤楚楚耳朵竖得高高的,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毕竟,这个年代于她而言十分陌生,她迫切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相关信息。
“这天一直旱着,照这样下去,江头镇周边千里范围内的稻子恐怕都难有好收成,也不懂朝廷针对这情况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月考时,夫子说不定就会拿这个当作题目来出题。咱们不妨提前琢磨琢磨相关的内容。”
“你们知道吗?隔壁五南镇有一个小山村,居然找到了水源。他们集村之力,从山里挖了沟把水引下山,喂饱了全村千亩田地。”
“真有这么回事儿?”
汤楚楚着实想不到,这件事居然已经传到了江头镇。
就连那些平日里只专注于书本学问、仿佛对外界之事全然不知的学子们,现在也都知晓了。
由此可见,久不降雨的情况着实要紧,受灾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不然,在这课堂之上,也不会有人提及这些看似与学业并无直接关联的事情了。
“大姐,你看,是羽哥儿。”汤二牛瞪圆双眼。
“站后边那个。”
汤小宝想要阻拦,却让二牛抢了先。
只因汤楚楚的目光已然投向了那边。
只见汤程羽身着蓝白书院服,手握书本,正走出崇文堂。
其实汤程羽原本没打算过去,只是忽然察觉到似乎有人在注视着自己,便顺着感觉看了过去,恰好与汤楚楚的目光交汇在了一起。
汤楚楚立刻笑了,他就说嘛,上回定不是眼花,是大姐没错,可大姐为何在学堂大门这卖凉粉呢?
学堂中,学子们口耳夸赞的凉粉,居然是大姐卖的。
汤程羽十分尊敬和喜欢大姐,因他在学堂读书的束脩都是大姐给的,大姐对她比对自己亲弟弟弟儿子都好许多。
大姐跑到这里卖凉粉,想来依然是想帮他多攒些读书的钱。
他大步上前。
汤程羽走向凉粉摊时。
杨小宝的心里打起了鼓,他神色平静地站在装铜板的水桶跟前,就像一个坚定的守护者,誓死都要守护好属于他家的每一枚铜钱。
然而他又想到,如果娘执意要给,自己似乎也确实没有什么能阻止的办法。
想到这里,宝儿原本还比较雀跃的情绪一下子就变得低落了下去。
汤楚楚面上依然是招牌式笑容:“三枚铜板一碗凉粉,请慢用。”
招待完客人后,视线才转向后边的汤程羽那里。
此人是原主的堂弟,原主在时,最喜这位堂弟。
因汤程羽擅长读书,只读不到三年,就直接中了童生,十几岁就有了童生身份,已经算相当厉害了,这可是要过了县试,再是府试,接着通过院式,才算是童生。
“啧啧啧,汤兄居然有闲银吃凉粉啊。”
一旁的学子嘲笑道:“你半月靠抄书才挣得百枚铜板,这凉粉可是三枚铜板一碗,你敢吃吗?”
汤楚楚心中不禁有些诧异。
在汤洼村的时候,汤程羽那可是备受众人追捧和喜爱的存在,是众人的焦点,大家都围着他、捧着他。
可想不到,在这学堂之中,他竟然会被人这般排挤。
汤楚楚本以为,遇到这种情况,汤程羽多少会表现得有些难堪或者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