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暮时,红楼书局的热闹才渐渐散去。
白贤与吕修明看着空荡荡的书架,脸上带着几分迷茫和难以置信。
二十两一本薄薄的册子,对于他们而言,差不多也算是天价了。
在姜国,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大抵也就是十几两银子。
而县令的俸禄,则按照县城的大小,每年九十到一百二十两银子不等。
一本小说,却要二十两银子。
最后还差不多都能卖不出。
这让两人感到十分的不真实。
吕修明倒还好。
白贤的心里,则涌出一股悲凉之感。
京城里的豪富,动辄几千上万两银子抛出去,而在京城之外,不少人连饭都吃饱,更别说是读书了。
自己也是出身寒门。
回想起那十年寒窗,自己所有的书都是一字一字抄录。
白贤就不由感叹一声这世道的不公!
“白探花,账目算清楚了吗?”吕修明关上书局的门,走过来问道。
白贤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算清楚了,今日一共卖出去了九百多册,除去书的成本,今日我们净赚了一万四千多两。”
“嘶~赚了这么多?”
哪怕是心里已经有了预料,吕修明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这可比我在绿林里劫富济贫赚得还要多啊,这书真有这么好?”
白贤瞥了吕修明一眼,道:“这书是极好,可几日来买书的,应当都是奔着公子名声来的,真正看了书的人,却是不多......再过几日,等这本书的名气传扬出去,恐怕能卖出去的还要更多。”
“啧啧,还有你们读书人有本事啊,这钱来到这般容易。”
“那是公子有本事......”
“也是,你瞧上去就像个穷酸书生。”
“呵呵,头脑简单的武夫。”
两人碎了会儿嘴,便拿着账本走上了二楼。
萧逸正在书房之中轻呷着热茶,见到两人上来,面露微笑的问道:“账算清楚了?”
白贤把账本送了上来,回道:“赚的比我们想的还要多。”
“哦?”萧逸拿起账本翻看了一下,失笑道,“九百多册,还行。”
白贤和吕修明对视一眼,齐齐咽了口唾沫,一天就赚了一万多两银子,在公子看来,仅仅只是还行?
萧逸放下账本,抬起头道:“卖书赚钱,并不是我的本意,你们的目光也要长远一些,不要局限于现在的利益......到了后面,也是我们的书局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会不断的赔钱。”
“赔钱?怎么会?”白贤不解的问道。
萧逸没有与他们解释太多。
报纸的事情,现在就一下子灌输给他们,难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
就目前而言,要开办报纸,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去布局。
包括改良印刷术、造纸术......
这两个东西,一旦拿出来,就触动世家大族最根本的利益了。
不提前做好准备,只怕这小小的书局,一下子就会被世家的势力所淹没。
“好了,辛苦一天了,今日本公子请客,去望月楼好好吃一顿。”
萧逸站了起来,笑着说了一声。
......
张府。
张沛芹坐在闺房里,听着丫鬟小灵的述说,嘴巴微微张起。
今日书局开业。
毕竟是自家弟弟的产业。
张沛芹表面上没什么,实则还是很关心的。
中午的时候,便派自己的贴身丫鬟,去看一看书局的情况。
只是没想到,这结果却是如此出人意料。
“你说逸之今日的书局,一天就赚了一万多两银子?”
小灵点了点头:“嗯嗯,少爷可真有本事!咱们瓷窑,一天都赚不到这么多钱!小姐,府里现在正好缺银子,你看要不要找少爷帮帮忙......”
张沛芹抬头看了她一眼,沉默了片刻后,摇头道:“不用,还有,府上的事情,你先不要和逸之说。”
“小姐!”小灵一下子就有些急了,“为什么呀!”
张沛芹扭过头,看了眼铜镜。
好一会儿才解释道:“张家的问题,主要是出在瓷窑的质量上......我们出瓷的速度不如雨窑,烧出来的瓷,也不如雨窑的好看。
时间久了,自然争不过雨窑,就算我们一直花钱维持着,也只会慢慢将张家其他产业一并拖垮。”
她站起身来,目光变得坚定,“这种时候,当断则断!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又怎能去把逸之的产业,也一同拖下水?”
作为张常清的长女,张家在京城的话事人。
该有的决断与手腕,张沛芹决不会缺少。
“可是,张氏瓷窑,是张府主要的产业,要是没有了,往后张府可就难过了。”小灵皱着眉头说道。
“大不了,也不过是回江南罢了。”张沛芹洒然一笑。
既然这京城如此容不下自己,那回江南又何妨。
这些世家再权势滔天,还能把手伸到江南来?
就如姜国北境的许白衣。
张常清在江南,同样也是说一不二!
小灵叹了口气,也不再多做劝说。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闺房外面传了进来。
“小姐,清源郡主前来拜访。”
“郡主?她怎么来了?”张沛芹一愣,随即匆匆打理了一下衣装,推门而出。
再怎么说,郡主到访,作为主家,也不可失了礼数。
而清源郡主,也正是那日丽水上的女子。
一路行至前厅。
张沛芹果然见到了一身锦衣的清源郡主。
还不等她打招呼,郡主拿着一本书册主动走了上来,“张姐姐!你瞧我发现了什么!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
“啊?书??”张沛芹脚步都不由顿了顿。
再定睛一看,郡主手里的书册,不正是自家弟弟写的那本金陵十三钗嘛。
一时间,她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郡主靠了过来,神秘兮兮的说道:“张姐姐,这书你若是没看过,定要好好看看!写的真是极好,而且......你可知这位曹雪芹,曹先生是谁?”
“哦?是谁啊。”张沛芹装作不解的问道。
“就是写下水调歌头的那位才子!”清源郡主两眼都放着光,“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他了!可惜,今日我去红楼书局,却是没能见到他......张姐姐,你在京城里认识的人多,可曾找到那位才子了?”
张沛芹有些心虚的挪开眼睛,轻咳一声:“还、还没有。”
“诶......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