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晚啼拿着整整二百两忍不住的偷笑,风舟野不愧是王府少爷,出手就是大方。
她以为凑个整是给一两,没想到是给她凑二百两整。
沈晚啼一路上都高兴的哼哼着,回去的路上还多买了些东西。
她到家的时候阿嫂已经把饭做好了,看她回来便说道:“我也不知你说的药膳是什么,只是孩子们都饿了,我就想着先把饭做了。”
“辛苦阿嫂了,我回来的时候买了支梅花簪,我觉得和阿嫂很配。”沈晚啼拿出礼物。
赵凤秋有些惊喜的接过,道谢后迫不及待的去试,“灼明,好看吗?”
“很配你。”沈灼明带着欣赏,又带着谢意看向妹妹,“让你破费了。”
“不算什么贵重的,只是阿嫂和你成亲多年,我们沈家也始终没有表示什么,这算是我代爹娘给阿嫂的。”
沈晚啼说完便去了厨房,去给洛洛煮参汤,她的病需要慢慢的调理,既然是吃了饭,用汤补也是一样的。
只是在煮参汤的时候,沈晚啼单独找了阿嫂。
“阿嫂,恕我冒昧,我想问问你和大哥多年没有孩子可有请过郎中?”
若是之前沈晚啼问这件事,赵凤秋定然要骂她多管闲事的。
但现在沈晚啼不仅帮了赵家,还有好事都记挂着她,于是赵凤秋非但没生气,并且还拉来了小板凳,坐在她面前和她说体己话。
“看过的,郎中说我是雪日小产之后便伤了身子,可能不会再……”赵凤秋垂眸,眼中带着几分伤感和不安。
其实她怕沈灼明和她和离也是因为这个,她的身子不能生育,便是和离也很难再嫁。
而沈灼明不嫌弃她,他说过没孩子便没孩子,两个人也是能过的。
沈晚啼仔细想了想,脑中还有个药膳方子,她酌情问道:“阿嫂平日里可觉得小腹冷痛,时常四肢冰凉,腰膝酸痛?”
赵凤秋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自从小产之后我便时常这样,我爹娘都说我是穿的少,只让我多穿点就好了。”
沈晚啼摇头,“可不是穿的少。”
赵凤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其实我真的很想生一个孩子,到老了也不至于孤苦无依。”
沈晚啼笑道:“阿嫂,明日村里应该有大集吧?不如你陪我去?我要买好些东西,却也不知道价钱,怕被诓骗了。”
赵凤秋没多想,点头道:“没问题。”
次日一早,赵凤秋早早的把沈晚啼从被窝里喊醒,“赶集要趁早,该起了。”
沈晚啼麻溜的起床,洗漱的时候又听阿嫂说道:“早饭我已经做好在锅里了,你哥和弟妹们醒了就有的吃。”
沈晚啼不免有些佩服,阿嫂干活实在是麻利。
不考虑赵家人的德行,阿嫂真是个不错的阿嫂。
姑嫂二人结伴去集上,摆摊的从村口一直延伸到村中心,她们刚好可以从头走到尾。
沈晚啼将鸡鸭鹅崽各买了十多只,又置办了些家里平时用得上的。
“还真有卖的!”沈晚啼看到一个摊,十分惊喜的跑过去,“老板,鹌鹑怎么卖?”
“十五文一只,这可是大补,丫头可要买些回去?”
沈晚啼看了眼摊贩的篓里,“这里面有多少只?”
“七只,各个都是活泼的,丫头放心,你随便挑,没有坏病的。”
沈晚啼还是亲自看了一眼,发现真的都有精气神,便说道:“这七只我都要了。”
“全要?”摊贩有些不相信,这丫头看起来也不像是多富裕的人。
沈晚啼还没开口,旁边传来一声嗤笑,“买这么多你们吃的完?”
四婶眼里带着嫉妒,那可是鹌鹑啊,她连吃的想法都不敢有。
沈晚啼一手付了钱,“不劳费心,吃不完我放生。”
四婶被呛了一声,转身冷哼的离开。
“阿嫂,你送这些鹌鹑回去,我再看看买些旁的。”沈晚啼将鹌鹑笼递给她,“最好是这些鹌鹑还能生崽,以后我们家可费着这东西呢。”
原本都打算收摊的摊贩一听这话,当即说道:“想长期吃简单啊,我们家就是专门养它的,你想要我随时给你送过来就行,只是这跑腿费……”
沈晚啼立刻站在原地和摊贩商量运送价钱,赵凤秋皱眉问道:“小妹,这七只已经可以吃很久了,没必要买那么多,钱还是省点用比较好。”
赵凤秋觉得小妹花钱比她还铺张浪费,一下子弄那么多家禽回去,这哪吃的完?
“谁说不是呢,挣点钱不知道怎么显摆好,还要长期吃鹌鹑,你怎么不吃燕窝啊?”四婶又溜达回来,盯着那笼里的鹌鹑咽了咽口水,“依我说你就拿出来孝敬长辈。”
“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沈晚啼笑了笑。
“那就谢谢侄女了。”四婶一听当即不客气的就要伸手去笼子里抓鹌鹑。
沈晚啼拉着阿嫂一躲,“四婶你可别误会,我是打算让大哥给爷爷烧纸时,去供上一只鹌鹑,祭品你也抢?”
“你!”四婶听见这话气的不行,“这么好的东西你给死人?”
沈晚啼勾唇,“四婶可别这么说,就算爷爷已经死了,那也是你的公爹,难道四婶不想孝敬长辈?”
四婶气的直磨牙,“分明是你不孝,活着的长辈不孝敬!”
“四婶这话说得可不对,奶奶膝下儿女众多,儿媳也不少,你们不先抢着孝敬,反倒指着我这个平时在你们嘴里是野种的孙女?”
沈晚啼挑了挑眉,“我知道四婶孝顺,不如我卖你一只,你拿回去孝敬婆婆?只需十五文,就能体现你的孝心,怎么样?”
四婶哪里肯花十五文去吃一只巴掌大的鹌鹑,当即甩袖冷声道:“我看这东西还没有鸡补呢,也就你当个宝!”
“诶!你这人怎么说话呢?鹌鹑不好能卖这么贵?”摊贩老板不干了,这不是砸他买卖么?
四婶瞪了一眼转身就走,沈晚啼笑了笑,她就是要炫富气死他们。
这边吵完了架,不少看热闹的都准备散去。
忽而村里李婶背着一筐梨匆匆跑了过来,
“小晚啊,正好趁着在集市上有秤,不如我们把这梨称了?”
顿时村里几十双眼睛纷纷看过来,沈晚啼这是要做什么?让人一次性捡那么多梨,这个是要缴税的。
一想到这,刚刚被气走的四婶立刻又回来看热闹。
集上就有县衙的税衙在场,她就要在这看沈晚啼出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