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撒不了疯就发傻2024-11-03 15:253,680

今天去图书馆借了书,仔细的查了一下宋代的婚礼流程,太复杂了……古代好麻烦,嗯哼,在这里稍稍科普一下,顺便指出我上一章是胡乱写的,女方到男方家里来了说,看看要不要改一下或者下章再圆过去。

古代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宋代以前,不管是皇室、品官之家,还是一般的庶民百姓,大致都遵循儒家制定的这一六礼程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民族互相影响,繁琐的婚姻六礼已经很难为人们特别是一般庶民百姓奉行。宋代存在比较普遍的早婚童婚现象,但是这种早婚同婚现象是指男女双方还是孩童时代,其家长就商议将他们缔结婚约,而不是说他们在孩童时代就已经结婚。按照宋代的法律,“诸订婚无故三年不成婚者,听离”。订婚以后必须于三年之中成婚。而经过考察,(参考统计士大夫阶层的结婚年龄),宋代的结婚年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早,大多数人(男子)结婚年龄在二十岁以上。女性大多在十七到十九岁。

议婚过程与礼俗。

(一),求婚与交换草帖。

男家通过媒人口头或书面向女家求婚,为表示郑重礼貌起见,士大夫阶层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草帖,即俗称八字。

(二)交换帖贴

男女双方互相交换草帖,各自卜吉后,就交换定帖。同草帖的交换次序相反,定帖先由男家出具,交媒氏于女家,表示正式请求与对方缔结婚姻;然后女家向男家回定帖,表示愿意结为婚姻。男家定帖上除标明年龄、生辰、父母官职封号外,还要详列聘礼数目,而女方定帖上则要详具陪嫁资装。

(三)相媳妇

一般来说,互换定帖之后,婚事基本定谐,接着就行定聘之礼。但是宋代民间还有‘相媳妇’的习俗。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记载,相媳妇时,可由男家约定日子,备酒礼诣女家,更多的是则选择园圃、酒楼等地。双方相见时,如果男方中意,就用一根金钗插于女发中,名曰“插钗”;反之,则送给彩锻二匹,称为“压惊”,表示婚事不成功。可见相媳妇的时候女方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男方则可任意决定取舍与否。

虽然对这个时代的相亲流程不很清楚,但是秋儿也大概知道,正常的流程是男方到女方家里相姑娘才对。不过赵氏和娘亲都没说什么的话那就是这样的法子也可以了?

看赵子兰的样子与赵氏先前说的话,反倒是像之前就认识刘志的样子。

门外刘志略显拘束的站在那里,秋儿侧身让他进门,冲他挤挤眼睛,“赵姑娘长得可好看了。”

“哥,”刘莲从屋里快步走到院子里拉过刘志走到角落里轻声说着什么,刘志的表情先是仲怔后转为震惊,最后又化为坚定,他对刘莲点了点头走进内堂。

刘志今天穿了一件暗蓝色的长袍,衬的他整个人越发稳重,赵氏笑着直点头,赵子兰只敢用余光偷瞄他。

“夫人,”刘志拱了拱手,“铺子,我不能要。”

张氏预料到他会这么说,也就早就做好了劝说的准备。秋儿更在意的是赵氏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刚才听见这事的时候她是明显有欣喜的反应的,现在……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没有失望之类的,反而笑的更加意味深长了。

“夫人,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份大礼我实在不能收,要是您还看得起我,不出三年,我一定开出一家自己的铺子。”

“你一直是一个懂事有志气的。”张氏站起来,将手上的帕子收回怀里,先对着赵氏,“赵姐姐,让几个小的陪你说说话,”又对着刘莲道,“莲儿,和我一块去厨房忙活忙活准备午饭。秋儿,你在这里好生招待着。”

等到张氏她们进了厨房,赵氏却也站了起来,“我是个闲不住的,厨房里的事看着简单要打下手的地方可多呢,我去瞧瞧。”

哪有让客人去厨房里做事的道理,秋儿连忙站起来拦住她,“赵婶子,怎么好让客人去厨房的。”

赵氏却对秋儿使了个眼色,顺着她的手拉着她向前走了两步,压低了声音道,“我在这里你们这些小的不好说话。”

原来是为了让赵子兰和刘志好好了解一下?秋儿于是了然的点点头,不再拦她自己又坐回了原先的位置。

少了赵氏,赵子兰倒的确是少了许多拘束,刘志却像是不知如何举止了,讷讷的站了一会儿举起手又放下,秋儿看不下去他那呆呆的模样,这古代人相亲还真是无趣。

“刘志哥哥,你坐这里吧,”秋儿指了一处位置给他,刘志忙不慌的坐下,看他这紧张的模样秋儿觉得有喜,毕竟在一个完全不在意的人面前实在没什么好紧张的。

果然,那天吃过午饭又将赵氏母女两人送走以后张氏就隐隐透露了这事基本定下来的意思。

赵子兰还有一个哥哥,赵勇,在衙门做捕快的。虽然捕快的职位不高但在这个大家都是平头百姓的时代捕快有的官威还是不小的,这对刘志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

刘志的态度虽然支吾含糊但是大概也是一样的,对赵子兰他是有好感的。

于是,刘志的终身大事被基本敲定。

刘志与他大伯家从上次基本就不打来往了,将这事情派人回去说了他们也没多大要管的意思,于是后续的礼俗往来都由张氏帮忙着代管了。

秋儿对这种事情完全不在行,基本没有什么帮忙的作用,还不如将精力再转投回铺子里。

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持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和长上尊严的目的,在服饰上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端拱二年(989)十一月九日,禁止民间服紫,……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

八年五月又下诏:“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销金、贴金、镂金……装着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

天圣三年(1025):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令开封府限十日断绝。妇人出入乘骑,在路披毛褐以御风尘者不在禁限。

凡命妇许以金为首饰,非命妇指甲,毋得以真珠装缀首饰、衣服、及项珠、璎珞、耳坠、抹子之类。

宋朝统治者虽然对社会各阶层的服侍做了极其严格而具体的法律规定,然而这样一个僵滞不变的服饰制度,经常在同私人财产的冲突中遭到破坏,所以说,无论在什么时代有钱……总是能横着走。

官方的法律规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直接或间接的遭到了破坏,市民们不仅公然穿着违禁衣物在大街上昂首阔步而且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甚至列为婚嫁时的必要彩礼之一。

从时代来看,宋代的服饰风尚经历了简朴、奢侈、再简朴、再奢侈的过程。

还有一点,关于吃饭的问题,那个时代说是一天两顿,早饭和晚饭,中午一般都只是吃点点心,但是也不是全都这样了,有钱的人家已经开始一日三餐的制度,所以像秋儿以前在段家就是一天三餐的制度,所以出来以后也没有改变。

既然说道吃的了,那就再多说几句,宋人的主食主要可以分为饭、粥、面条、饼、馒头、包子、饺子等。

这些普通的就不多说,我挑几个我看了书以后觉得比较神奇有趣的……

泡饭,类似现代方便面的饭食,在临安食店中有售。

还有在北方开南食店的,以川味为主,为那些不适应北方口味的南方人准备。

顺便,宋朝时候的吃食方便,基本已经到了很高水平,和现代不会差多少。

“你天天往我这跑是做什么?”华清将手上的账本又翻过一页,眼皮也不抬就知道现在顺着他的腿想跑上去的人是谁,熟练又轻巧的伸出一只手将华筝从自己的膝盖上推下去,“绿枝,把小姐抱回去。”

门口的绿枝叫苦不迭,这小姐一定要呆在这里,常常是一睁眼就要过来,缠着少爷就不松手,偏偏少爷对这个还不喜欢极了的。

华筝鼓着脸一脸防备的看着绿枝,“你到门外守着,哥哥能照看我。“

华清毫不留情的将她的脑袋拍到一边,“走开。”

华筝对着绿枝摆摆手示意她先出去,自己又哼哧哼哧的从书房的一角搬出一条小板凳拖到华清的脚边坐下来。从胸口掏出一个小册子,拍了拍华清的腿,“哥,给支笔。”

上面的人虽然很不情愿但是还是有一支笔被传递下来,比成人惯用的笔要小一些在顶端沾了少许的墨汁。华筝拿着那只笔在下册子上写写画画,一边写还不忘了一边小声和华清说话:“前两天路过东街的时候,我看见秋秋咯。”

秋秋,华筝想出来的对秋儿的独特叫法。

“恩。”华清终于抬眼看了她一眼,“然后呐?”

“然后……嘿嘿,你终于有兴趣啦?”我偏不说,华筝摇头晃脑的得意的很。

华清冷冷的瞥她一眼,站起来在书架上翻了翻,其中的一本又坐回去。

华筝本来就是想吊他胃口却没想到他一点都不吃这一套,话到嘴边不说又实在难受的很,“哼,我看见她和铺子里那个叫刘志在一起哦,有说有笑的开心的很的样子呢。”

如果秋儿在这里一定想用大刀追杀她,刘志本来就是华清的一个大醋点,然后……果然,书被啪的一声扔回桌上,“绿枝,把小姐带回去。”声音凉凉的,连绿枝也听出前后心情的变化,一个激灵从外面跑进来二话不说的抱起华筝,“小姐,再不回去夫人又要派人过来找了。”

然后不管华筝如何抗议,坚定的将她一路小跑抱了回去。比起小小的小姐,少爷可是可怕多了。

“少爷。”周全从跨进书房,“这是新收上来的账本,”

华清随意指了一个地方,“放那吧,你去外面等着,我将这两本核对完了再一齐拿回去。”

周全弯腰应了,退出去的时候还不忘将门带上。

华清拿起两本账本抖了抖,果然从中间掉出一封薄薄的书信。

“刘志和一个叫赵子兰的姑娘要成亲啦,日子定在两个月以后,这些天已经开始忙这些事情了,我不会绣花,不然还很想试一试绣嫁衣是什么感觉,”华清的手紧了紧,你最好别试,“不过最近店里的生意比我想的好好多,我觉得渐渐有了起色哦……”

华清的嘴角渐渐的舒展开来。

良久周全都快要在门外瞌睡过去的时候,华清终于打开门,将账本递给他,“送回去。”

周全麻利的抬脚就走,这事他可早就熟门熟路了。

继续阅读:第57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忠犬记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