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卖的东西不算多,大致上就被分成了六种,铁器,调料,布料(又包含了针线类),发饰,粮,碗具木具等等。
秋儿在行动之前也仔细研究过,在古代几乎什么商品都有自己的专卖店。木器,铁器,布料,药房,首饰金器,要是想一下子做大并不像想的那么容易,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买惯了老店的东西,杂货店又总给人一种鱼龙混杂无法保质的感觉,所以还是以卖小件的东西为主。但是既然秋儿决心要将自家的杂货店做大的话,这些都是不得不克服的东西,她要打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货源的问题,不论是古代或者现代谁都爱买‘名牌’,品牌效应到哪里似乎都还适用。比如在这里一说到木器,原本大家想起的是会是林家,也就是订做木器的那家只是现在渐渐少了客人,虽然如此,但是林木匠的手艺却是大家公认的,许多守旧的人家也大都愿意让他们家做活。再有其实不定时从乡下进城的百姓也是一批不小的潜在顾客,乡下消息闭塞也不兴太多新潮的东西,结实耐用就好,林家还是第一选择。铁器也存在差不多的问题。
听刘志说,先前进货这类东西都是去乡下收货的时候顺带从镇上的小铺子进来的,虽然卖出去的不算多但是总不会亏本,加上这铺子是已经买断了的,对了,说起买铺子,这铺子是多少银子买的来着??娘亲从来没有说起过这个,也不知道这几年如果除去这房子的价钱利润还会有多少,这个时候的房价可不算便宜。
不便宜的房价?!秋儿忽然想起来,自家现在住的房子也就是当年暂住李管事他们家的那间,好像在某次也听娘亲说过已经买下来了的……她先前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们这对母女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呢?之前的几年她们都在寄人篱下,从出来以后,又马上盘下了一个杂货铺子,秋儿不觉得一个奶娘能得到那么多的酬劳,何况张氏给她的感觉从来不像一个无知的村妇。她能写字,能算账,秋儿甚至在她的首饰盒里看到过金器。
在这个时代,金器可不是有钱就能戴的,不能随便戴更不敢随便戴。
或者她有一段迷离的身世?呸呸呸,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好,她才不想有什么更曲折人生呢,对于这个问题秋儿不想再多想。
再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会店里的事情,打响店铺名号的另一个途径也可以是多开几家连锁。
比如,城西一家城东一家,然后如果有人从城西到城东看见两家一样名字的店的时候,一般想到的就会是,我在城东(城西)见过这家店!
当然,这个时候的秋儿忘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大一部分还是文盲来的。
张氏不知道做了什么打算,像是让着秋儿立志做一个女强人似的,也不阻拦她动不动跑到铺子里,更是对她放了点权。
秋儿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是自然的乐在其中,觉得自己像是忽然从圈养的到放生一般自在。
“姑娘。”刚走到店里小四他们就纷纷对她打了招呼,现在他们对于秋儿的到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早。”秋儿今天心情好的不得了,昨晚她可是想出一个好点子。
(哈哈,要是每章只有这个字数是不是巨坑啊,发这一点是为了在手机上码字方便)
张氏不知道做了什么打算,像是让着秋儿立志做一个女强人似的,也不阻拦她动不动跑到铺子里,更是对她放了点权。
秋儿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是自然的乐在其中,觉得自己像是忽然从圈养的到放生一般自在。
“姑娘。”刚走到店里小四他们就纷纷对她打了招呼,现在他们对于秋儿的到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早'”秋儿现在的心情好的不得了,她昨天可是想到一个好法子。
对于如何打响自家的招牌,秋儿这些天是思来想去觉得脑袋都快要冒烟了。
某天看见小五擦柜台的时候在上面发现了一丝裂纹,好歹也是有些年头的物件了,料子也不是上乘的日子久了这也属正常。不过秋儿的脑袋倒是因为这个小细节灵光一现,木器和铁器是不容易坏但是不代表不会,要是她承诺从她店里出去的东西在一定时间内保修如何?虽然拿到木器店铁器店也可以修,但是秋儿觉得有谁不爱占便宜的呢,特别是这个时代处于下层的百姓。日子过的紧巴巴对这样的举措自然只有是欢迎。
昨天晚上这个想法在她的脑袋里面一成型她就兴奋的不得了,恨不得立马蹦哒过来和刘志他们商量这事情。这不好不容易在床上翻来覆去到了天亮,急慌慌的吃了两个包子就跑到铺子里来了。
刘志仔细的听了她的意思点了点头,“这个法子不错的,反正店里发出去的东西都是好的,也不会那么容易坏,这话是说出去但是大概也用不着修几回的。只是不知道姑娘觉得几年之内比较好?”
秋儿知道他问得是几年保修期,想了想现代非常通用的一个年份,随口说道,“三年吧。”
刘志又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的。
“不过,”秋儿还有有点踌躇,“有什么好法子告诉买客这事?总也不能明着大张旗鼓的告诉,未免太过高调了。”
“姑娘放心,”小五笑了笑,“有常来的老客新客我们就顺口提一提,没多会儿就能传出去。”
果然自己只擅长盗用现代的生活经验来的方法,在这里的生活实践几乎为零,自己真的是穿越重生但又是活脱脱的本地女主嘛?秋儿又把自己鄙视了一把。
把这个影响睡眠的事情解决了之后秋儿又想起一件事,一件张氏和刘莲都拜托她的事,虽然她听了这事之后顿时觉得囧囧有神了,为毛让她问或者说告知别人这件事情。明明刘莲才是最适合的对象吧。
张氏和刘莲用一个借口推脱了她,“你开口他不好拒绝。”
好吧,她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刘志哥哥。”
刘志放下手中的算盘,看向她,“怎么了?”
“我娘让你过两天过去一趟。”刘志的目光清明,却让秋儿觉得压力更大了,干脆还是一口气说完吧,“那什么,好像是给你说了个姑娘让你看看满意不……”
张氏交代了,与其瞒着他将他骗回来还不如直接对他说了也不用怕怠慢了人家姑娘。
刘志已经十八岁对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无所知的,更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想到张氏会帮着张罗这些事情还是让秋儿这个小妹妹来说,脸颊一下子红了个通透。
“这……”刘志的窘迫与为难全都写在了脸上,秋儿忽然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必要觉得太窘迫,因为更囧的一只不就一直站在自己面前?
“刘志哥哥,难道你不想成亲吗?娘亲说人长大了都是要成亲的。”秋儿眨巴眨巴眼睛,一定也没被自己故作的天真模样恶心到。
刘志几乎是落荒而逃,“我去就是了。”
“哈哈哈哈,”秋儿在他身后笑的开怀,惹来好几位客人的侧目。
“小四,那个小妞是哪家的?看着模样倒是不错。”
一个形貌猥琐的男子抓着一把花生,嘎嘣嘎嘣的放在嘴里嚼。
小四一把拍开他又往架子上摸的手,“王正,吃两颗得了再拿你拿得出银子吗?”
王正也不恼,嘿嘿一笑把手往衣服上抹了抹,“哎,那小妞是你们铺子里的?谁的小媳妇啊?”
“仔细你的皮!”二子放下手中收拾了一半的活计瞪着眼睛冲王正扬了扬手,“姑娘不是你能说的!”
王正往后缩了缩,这二子块头大一把抡下来他可经不起打的,连忙赔笑,“二子哥,我不就是嘴快嘛?您别放在心上啊。”说罢趁着小四没注意又偷偷顺了一把花生,这才慢悠悠的走了。
小四只当没看见。
王正住的不远,家里是有些底子的,看着流里流气但是却又不偷不赌,祖上在乡下留下几十亩良田又在城里有房子日子是不愁的,早两年娶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姑娘,现在也是一个两岁娃娃的爹了,却一天到晚的在这街上闲逛,就爱
小媳妇,偷瞧大姑娘什么的。只是他倒也不干什么那些说不过去的事情,只动嘴不动口,也不往家中添小,要说他不好也说不出来的。
秋儿拾起桌上的帷帽戴在头上,小五他们停下手里的活,“姑娘要家去?”
“恩,到饭点了,早上出来的急现在有些饿了。”
“姑娘,等等。”小四叫住一只脚已经踏出门外的秋儿,“让表哥送你回去吧,”他看了一眼在蹲在不远处小摊子上望来望去的王正,“省的遇上那些拎不清的恼了姑娘。”
秋儿不知道他这话里面的意思但是又听出是要二子送她的意思,她不置可否继续往外走。二子也不多话,跟着走上去。
王正看见秋儿走出来眼睛果然亮了亮但是随后出来的二子立马让他蔫了,得,腰酸腿疼什么的,不太值当。
秋儿在前面走着,想事情的时候双手自然的别在腰后,这少年老成的模样让二子觉得有些想发笑。
“二子哥,”秋儿突然回过头叫他,“你说刘志哥哥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好?我觉得娘亲说的那个样子不太合适的样子。”最后一句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了。
“你倒是一个能操心的。”在二子眼中她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到时候还不得看你刘志哥哥喜不喜欢不是?”
“也是。”秋儿皱了皱眉,“算了,让娘亲们操心去吧。”
“小姐呢?”
“回夫人,一早用了早膳就要往少爷那去,绿枝陪着去了。”
华筝从小就喜欢粘着华清,府上上上下下没有不知道的,最奇的是第一次开口喊的不是爹不是娘竟然也是哥哥,这把初得千金的段老爷给好好的醋了一把。
“正想着把昨日新做好的几套衣服给她试试,她却又跑了。”段氏摇摇头,眼睛里都是笑意,“平日里不是衣服就是首饰的,小小年纪倒就知道美丑了。”
“小姐自小聪慧。”
段氏转了转手上的玉镯,状似慢不经意的说道,“绸缎你今年有十七了吧?”
“是,夫人。”绸缎垂下眼,有些郁郁的模样。她能想到夫人接下来要说什么,无非就是到了要嫁人的年纪那些劳什子的事情罢了。她这年纪不上不下立马嫁了人与再等两年在她看来没什么差别,要是夫人给她安排了什么出处,她也没什么反对的理由。家里人原先只剩一个娘了,前年去世之后她前后都是没有牵挂的。
“该是嫁人的年纪了,”这两个丫头同一年进府,小丫头眨眼间就成了大姑娘,放在身边最亲的就是这两个,嫁的远了还真是不适应。去年绫罗她做主给许了张管事的儿子,绸缎这里她倒也想出一个人,“东街那家胭脂铺里的赵掌柜可见过?你觉得如何?”
绕是知道夫人要说这个,可也没想到会问得这么直白,绸缎支支吾吾半天也没个所以然。那赵掌柜叫赵实,她与夫人偶然暼见过一眼,长的倒是好看也不知人是怎么样的……
段夫人看她臊的厉害也不逼问她,“你好好想想。”
“娘亲!”华筝飞也似的在前面跑,眼看就要冲进门去,身后的绿枝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把将她捞进怀里压低了声音对她说,“小姐,你这样不是让奴婢挨罚吗?”
让一个才虚岁三岁多孩子在地上跑万一摔了她可怎么办。
“筝儿,进来。”
华筝搂着绿枝的脖子,“绿枝姐姐,我下次一定慢慢走。”
绿枝拿她没办法,又听见段氏的声音连忙抬脚掀了帘子走进去。
“娘亲,哥哥欺负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告状声就是这样了。
店里的吃食已经不让刘莲每天动手拎过去,而是让着店里人轮流过来拿。只是这在秋儿看来也不是长久之计,她是看中了一个地方的。
连着自家铺子在内的那一连串铺子所在的那一条街连着巷子口的地方有一处非常小的房子,那宽度大概只能容得秋儿这般大小的两个一起进去罢了。打听说是当年建房的时候算错了一块多出这么一块不多不少的地方,原来主人还想放着杂货什么的可笼共这么点地方放的了多少东西呢?说是房子不过因为有一小块门板罢了,空着有好些年头了。
这么小的一块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用低点的价钱租下来用着当员工食堂好了。
还要找时间和娘亲商量一下,不过今天可有比这以外的更大的事情,当当,今天要给刘志相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