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涉商海(1)
如成2025-10-25 11:003,017

驼队出发后没几天,高岳成便带着夫人田嫒红来到了天津。他们从大同坐火车经平绥铁路辗转到了北平,在正阳门附近找了家旅馆歇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乘车,中午时分抵达了天津北站。

高岳成和田嫒红随着人流从出站口里出来后,身后高耸的高耸的钟楼正好响起了报时的钟声,十二点了。二掌柜段德海带着一个伙计在站外已经等候多时,看见高岳成和田嫒红赶紧迎了过来。

“东家辛苦啦!”段德海将高岳成手里的柳条箱接过去交给身边的伙计,然后对高岳成作揖说道。

“二掌柜辛苦。俺来介绍一下,这是章们和盛恒药行的二掌柜,负责天津药行的一应事务。”高岳成对身边的田嫒红说道。

“二掌柜好。”田嫒红道了个万福说道。

“夫人辛苦啦!”段德海还是第一次见田嫒红,他略微弯腰鞠了躬恭敬地说道。

伙计喊了两辆马车过来。段德海他把高岳成和田嫒红请上了头一辆马车,然后和伙计一起上了第二辆马车。

春天的风拂面吹来,令人心生暖意。兴许是刚从空气污浊的火车车厢下来的缘故,田嫒红感到呼吸畅快了许多。她解下颈部的围脖,自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饶有兴致地观看城市的风景。

伴随着马蹄声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电杆、一行行修剪得当的树木和一幢幢精美别致的洋房。这种现代大都市的景致她从未见过,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马车沿着大经路过了海河上的金刚桥,没用多长时间便来到了位于东北角附近的估衣街。估衣街是一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商业街。有民谚道:“天津卫,有商家,估衣街上好繁华”。

估衣街尽管街道不算很长,但是两旁门店众多,有经营绸缎、布匹、毛皮、服装的,也有经营笔墨文具、中药材、瓷器、日用小商品的。

民国以来天津又兴起了南市商业街,以及劝业场、小白楼等新式商业街,但作为天津商业的摇篮,估衣街依旧是车水马龙,人流熙来攘往,一派繁荣景象。

自古以来洪州黄芪甲天下,高岳成的祖父和父亲在洪州开药行时只是把收购加工好的黄芪卖给平津一带上门采购的商人。民国初年高岳成从年迈的父亲手里接手了和盛恒药行后来到了天津,在估衣街买了一个四合院,挂出和盛恒药行的招牌,与南方客商和外国客商做起了外贸生意。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又在西北角老城外的大伙巷和薛家胡同购买了四处院落。

和盛恒药行先把黄芪在洪州加工成半成品,运到天津后再进行二次加工,制成“黑芪”“白芪”“红芪”“兰芪”,然后装入木箱销往东南亚、日本、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上千吨,最多时每年纯利达三百万银元。

和盛恒药行的门店位于估衣街东面的北侧。大门旁边的几间倒坐房被当做了药行的店面,销售药行自制的黄芪制品和饮片,同时还经销部分常用的中药材。北面三间正房为高岳成居住和待客之用。东厢房住着二掌柜段德海一家,西厢房被当做门店库房。

段德海今年不到四十岁。他十几岁就在天津的和盛恒药行里当伙计,当年还是高岳成出钱为他成的家。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成为天津药行的掌柜。天津药行共有药工和伙计一百多人,其中洪州人占了一半,剩下的有来自河北武安县高岳成的老家,也有的来自天津附近农村。

三天前段德海就接到了高岳成从大同发来的电报,知道东家带着新夫人今天上午到天津,所以提前就叫人把药行里外都打扫了一遍。高岳成从小在洪州长大,生活习惯已经同洪州人一样。况且,高岳成去年新娶得的媳妇就是洪州人。所以他安排媳妇石迎春炒菜,并特意从黄芪加工厂抽调了一名洪州籍的厨师专门过来帮着炸油糕。

高岳成和田嫒红进来时,石迎春正扎着围裙在东耳房忙乎着,听见院子里的动静赶忙迎了出来。

“东家回来啦?”石迎春恭敬地问候道。

“嗯,回来了。” 高岳成回道。

“介位一定是夫人吧?” 石迎春看着田嫒红笑着问。

“俺叫田嫒红,您是……”田嫒红和蔼地问。

“介是贱内石迎春。”段德海田嫒红介绍道,说完扭过头对石迎春说:“介是东家的新夫人,咱们的女东家。”

“夫人好!给您请安了。” 石迎春道了个万福。

“您好!”田嫒红笑着打了个招呼。

“几天前就听孩儿他爸嗦东家今天要回来,介不是俺正跟洪州的厨师学着蒸糕呢嘛!”石迎春说完对田嫒红夸赞道:“俺的主啊!怪不得人常说洪州出美女,您看夫人长得貌若天仙,就好像仙女下到了凡间。”

“迎春姐谬赞了。俺一会帮您们一块扎哇!”田嫒红客气地对石迎春说道。

“介都是俺们下人的活儿,咋好让东家您上手呢?再嗦,您坐了好几天火车,累坏了,先进屋好好歇着吧!”

“不当紧。俺一会儿洗洗手帮你们弄。”

段德海掀起了门帘,田嫒红一边说着话一边跟着高岳成进了房间。东房的炕桌上摆好了茶壶和茶碗。段德海用手摸了下茶壶的温度,然后端起来给高岳成和田嫒红倒好了茶水。

“洗脸盆在哪儿?俺一会儿去帮着做下饭?” 田嫒红四下张望着问道。

“夫人,您歇着,不用管她。” 段德海难为情地说。

“叫她去哇!顺便跟大伙儿熟悉一下。” 高岳成脱鞋上炕,喝了口茶说道。

“洗脸盆在堂屋,俺给兑点热水。” 二掌柜段德海从墙根抄起一把竹皮暖壶,带着田嫒红去了堂屋。

石迎春炒菜的手艺很好,不一会儿几样家常菜就做好了。炒青虾仁、白菜木耳爆豆腐、锅塌里脊、烧三丝、熘鱼片,色香味俱全,看上去就诱人。洪州厨师还专门调制了一道凉菜——绿豆芽拌粉条。

田嫒红端着一盆刚炸出的油糕进来放在炕桌上,正准备出去拿碗筷,段德海的小儿子段小成放学回来了。

“真香啊!俺一进大门奏闻着了,一猜就是东家爷爷回来了。” 段小成今年十二岁,正在上小学。

“放学啦?” 田嫒红猜着是段德海的孩子,便笑着问。

“嗯!”段小成没见过田嫒红,有些不知道所措。

“介熊孩子,赶紧给东家爷爷和东家奶奶扣头请安呀!昨天晚间不是教过你吗?” 段德海态度严厉地对儿子说道。

“给东家爷爷、东家奶奶请安。” 段小成把书包摘了,跪倒在地连着磕了三个头。

“老礼就不讲了,快让孩子起来吧!” 高岳成掏出了两块银元,冲段小成说道:“给,拿着当交学费。”

段小成看了看高岳成手里的银元,又看了一下段德海,没敢接。

“东家爷爷赏的,奏拿着吧!”段德海对段小成说道。

“谢谢东家爷爷、东家奶奶。” 段小成接过银元,鞠了一躬,兴高采烈地出去。

“这孩子真有礼貌。” 田嫒红夸奖道。

“这是段德海的小儿子。大儿子在三岔河口的码头上做事,已经成家另过了。” 高岳成向田嫒红介绍说。

“咳!那时候家里人多孩子小没条件。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想让介个小的多念几天书。介么多年了俺段德海一家全仰仗东家的照顾。”段德海感慨地说道。

“趁热赶紧吃吧!”石迎春把碗筷拿进来,在炕桌上摆好。然后对高岳成说道:“东家,您几位慢慢吃啊!”

“一起吃哇!又莫啥外人。” 高岳成抬头对石迎春说道。

“俺和孩子在耳房吃。”

“那俺也去耳房吃。” 田嫒红说着也准备走。

“先都别着忙走,听俺说上两句。”高岳成正襟危坐地交代,“往后当着外人就不说了,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德海虽为药行掌柜,但是俺们相处皱些年了,情同兄弟。再说,夫人是读过现代学堂的,礼数太多的话也觉得别扭。对喂,德海?”

“东家嗦得对。话虽如此,但是老礼数大概其还是要讲的。”段德海点着头说道。

田嫒红和石迎春母子一起在耳房吃过饭,进了东屋一看段德海正拿着账本跟高岳成说去年冬天的经营和收入情况。她没敢打扰,便退出来转身进了西房。西房和东房一样收拾得窗明几净。屋顶吊着一盏带玻璃灯盏的电灯,窗户上装着象水晶一样透亮的玻璃,地上的摆放着一个被阁子、两个躺柜、一个连三柜子、一个梳妆台。

春天的阳光透过玻璃倾泻进来,让人觉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窗外一大群鸽子带着哨音从屋脊上的天空中掠过。一种与洪洲不同的崭新生活就要在天津这座令田嫒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开始了。

继续阅读:第5章 初涉商海(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和盛恒药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