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如此景致中的苏云良大概了解到“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这句话的含义了,古人的智慧貌似是无穷尽的。
食物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苏云良拿出风筝,赶紧让牧之珩系上,苏云良选了一个蝴蝶的样子,苏云良扯着线倒退着跑了起来,牧之珩把风筝举过头顶,慢慢的风筝飞了起来,苏云良松着手里的线,慢慢把风筝往上拉,只见风筝扶摇直上,看着随风飘动的风筝,苏云良感叹它虽然看似自由,却始终被别人牵扯着,如果这根线断了,它只能被风吹着掉落水塘,山谷。
放过风筝后,温度已经慢慢转凉,透着冷气,牧之珩赶紧收拾东西扶着苏云良上马,两个人驾马回去牧府。
回到府中后苏云良当然马上去看的是三个孩子了,今天出去没有带着他们三个,真是让苏云良心中有愧。
今天没有杂事缠身,去放松一天好像真的没有那么累了,苏云良满眼真诚的对牧之珩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他对她如此宽容。
而丞相在今天上朝时终于对太子出手了,今天一早在殿外等待上朝的官员各自站好,丞相走到太子身边欠身拘礼,“请太子安。”“丞相免礼”太子客套的说着。
“太子殿下最近属实清闲,宫里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多亏了太子去祈福,这才保得圣上龙体安康,保得子民安居乐业。丞相变着法的羞辱太子。
“丞相这么说,倒是让本宫不胜惶恐,祈福时我应该带着丞相,礼佛养性,丞相真应该好好学学,不然留在宫里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太子说完便转身回到自己位置,准备进入大殿。
进到大殿,各位大臣行礼跪拜后,都开始一一上访,这一切都进行尾声在要结束的时候,只听见一位尚书大人大喊,“臣有事上报。”
殿上所有大臣都侧目而看,不知道到要上奏的所谓何事,太子此时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刚才在殿外尚书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原来他真正安排陷害的在这里,太子倒是想听听丞相到底拿捏住的是什么把柄。
“皇上,如今海战迫在眉睫,屡战屡败,没有战法,兵败根本所在而是太子用人不淑啊,现在百姓人心惶惶,都怕海战溃败,倭寇打进我城,人人自危,人心不保啊,今日老臣顶着得罪太子的下场,也要让皇上知道民情,体恤民意啊。”尚书说完便叩拜在地。
太子不禁嗤之以鼻,好一个为了民情民意,战事溃败一事本就是皇上心头一事,如今尚书当着文武百官弹劾太子,这事实摆在面前容不得别人辩驳一句,就开始让皇上处置,何来用人不淑一词,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想卸掉太子的左膀右臂,好让前线真正无将。
这盘棋丞相下的的确是高,就算皇上再偏袒太子,也是骑虎难下,如今这样根本就是要断了太子的后路,皇上不得不处置,也是非处置不可,否则怎么对的起尚书搬出的将士的性命,百姓的安危呢
“太子有何要说。”
“父皇,尚书说的这些儿臣再辩驳倒让父皇为难,前线溃败,属实不是儿臣所想,儿臣不会推卸责任,既然父皇把此等重要的事交给儿臣,儿臣理应把它做好,将士和百姓的心儿臣绝不会让他们凉下去。”太子言辞恳切。
尚书紧跟着便说“皇上,臣等深知太子想带领将士们打赢胜仗的心,可如今节节败退,就算太子还是有刚开始的雄心壮志,辅佐太子的人也已经黔驴技穷了,还是那些战法,又如何取胜?空有一颗心而已啊皇上,臣等知道有几位将领用兵打仗时属帅才,不如让他们暂时辅佐太子,现在还是要以百姓安危为重啊,黄上。”
太子面临着尚书的步步紧逼,知道已经不用再与他过多争执,尚书急不可耐亮出底牌了。“尚书大人身处前朝,本宫竟然不知您对前线事如此了解,貌似就像身处阵营之中一样,到让本宫疑惑了,还有您所知的帅才,不如现在跟本宫说一下,可能本宫身边辅佐的人能略知一二。”太子讥讽尚书后向皇上说着。
“父皇,就在儿臣上朝之前,前方阵营来报,我方将士就在清晨时分,大获全胜,倭寇败退,我方将士打了一个全胜,将士们一夜未睡,儿臣今日一早骑快马赶回,向父皇报告这个喜讯。”太子谦卑的说。
“好啊,赏,率领前方的战士一律赏赐,太子也属实辛苦,定是忧心思虑,等下下了早朝定要好好歇歇。”皇上拍手叫好称赞。
“尚书大人是否还要向父皇推荐帅才了。”太子轻蔑的看了一眼尚书便回过头不再看他。
尚书刚想争辩些什么,听见旁边丞相轻生咳嗽一声,只好默默退下,噤声不语,太子早就将有人沟通倭寇军情的消息透漏今给沿海,沿海负责的将帅佯装不知,索性将计就计,鼓舞士气以后,打了一场大胜仗。
朝堂上丞相在旁边观望着刚才发生的一切,他没有想到太子把消息隐藏的这么好,一点胜仗的风声都没有放出来,看来他早就有所察觉,故意如此,倭寇的事太子已经知道了,丞相自知已经隐藏不住了,皇上本就怀疑,沿海已经完胜,本想着趁此机会击败太子,没有想到功亏一篑。
今日之事太子一定不会就这么算了的,一定要再做打算,只能先挑他身边的人下手了。
“散朝。”众人倒退出大殿后,太子走到丞相身旁说“不知刚才本宫在殿上的回答丞相是否满意。”阳光照在了太子一面脸上,另一侧看起来阴郁极了。
两个人面对面站了一会,没有再谈半句,“微臣告退。”还是丞相先说的话。
太子站在大殿上看向这广阔的皇宫,还好刚才都是有惊无险话,人心难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