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这御花园中的走廊里面,李贞面露思索的说道:“爱妃,朕近日来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情。”
“嗯?!”
萧贵妃惊咦一声,疑惑的询问道:“皇上在想些什么?可以跟臣妾说一说。”
缓缓坐身到一旁不远处的亭子中,李贞平静说道:“如今,显儿也已经被封王了,并且有了照顾自己的实力,朕打算便让显儿搬到皇宫外的府邸中。”
“如此一来,倒也方便他有着自力的能力。”
面露震惊之色的萧贵妃,忙声说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啊!”
“嗯?!”
“那爱妃你且说说你的意思。”
“皇上,显儿如今尚且还小,虽说已经封王,并且在长安中亦同样有着府邸,但显儿的身份并不同于其他的王爷。”
“故而还请陛下三思啊!”
闻言,李贞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如今李贞正值壮年,暂时更是没有立下太子的准备,故而李显和永宁王也都只是被封了王和赏赐给了府邸。
若是因此早早的便将显儿派往到长安外的府邸中后,不免会让萧贵妃去多想其他。
心中短暂的沉思片刻后,李贞亦微笑着说道:“爱妃不必担心,朕也只是有此想法,既然爱妃如此说,那便暂时将此事搁议吧!”
“待得日后显儿长大后,再去讨论这些事情。”
见此,萧贵妃亦松下了一口气,微微点头说道:“臣妾多谢陛下。”
在李贞与萧贵妃交谈之际,李显亦出现在了御花园中。
目光微动下,李贞微笑着说道:“那不是显儿吗?”
顺着李贞手指的方向望去,萧贵妃亦看到了李显。
“显儿。”
一声呼喊从亭子中传来,李显寻着声音向静心亭中望去。
在看清是李贞和萧贵妃后,便急忙赶来。“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李显躬身行礼道。李贞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说道:“免礼。”“谢父皇。”
“方才你的母后还一直在念叨你,说好长时间都没有看到你了。”李贞微笑着说道。
闻言,李显歉声说道:“儿臣令母后挂念了。”
萧贵妃微微颌首说道:“没事,母后知道你忙,但一切也要注意身子啊!”
“儿臣多谢母后关心。”
知道李显绝非不会无故出现在这里的李贞,平静说道:“显儿,你是有着什么事情吧!”
李显重重的点了点头,躬身拜道:“是的父皇,儿臣此番前来便是寻见父皇,来向父皇汇报此番工厂人员的用度问题。”
知趣的萧贵妃缓缓从石凳子上站起,微笑着说道:“如此,皇上你们便先聊吧!臣妾先去弱水宫中探望探望如妹妹。”
李贞微微颔首说道:“去吧!”
“儿臣恭送母后。”
在萧贵妃从静心亭中离开后,李贞这才开口说道:“说吧!”
“是,父皇。”
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李显开口说道:“回父皇,此番前往古鹰帝国的工人和技术工等共计一千人,预计需要我大唐官船至少五艘。”
“五艘?”
李贞轻喃一声,疑惑的说道:“不过一千人,加上此番前去的士兵,仅仅需要三艘便足够了吧!”
李显急忙解释道:“回禀父皇,此番前去的亦并非只有工人和士兵,其中也有着不少的设备、器材等都需要一同带去。”
“并且还有着大量的粮食等,故而才会需要五艘官船。”
闻言,李贞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平静说道:“如此,那你便去兵部中抽调吧!”
“儿臣多谢父皇。”
“可还有其他的事情?”李贞疑惑的询问道。
李显重重的点头说道:“还有一事,便是需要父皇从户部中调拨三千万两用于民营工厂的经营。”
当此话音刚一落下时,直接便被李贞一口回绝。
“这不可能的!”
丝毫不明白这是为何的李显,忙声询问道:“父皇,这是为什么啊?”
缓缓从石凳子上站起,李贞面色威严的说道:“若说他们是国有,朕调拨三千万两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他们是民营。”
“并且还是单单为了经营,若是没有如此实力,又怎能去在古鹰帝国中发展?”
“父皇可以答应你调拨一部分的钱财帮助修建工厂,至于这些经营上的费用,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多大的本事,便使出多大的能耐。”
看着李贞如此坚定的面色,李显心中十分清楚继续说下去的话,李贞也是不会改变这一项的决定。
见此,李显亦不再多说其他,躬身拜道:“如此,儿臣便暂且告退了!”
“至于这调拨银两一事,父皇便当儿臣没有提起吧!”
“嗯!”
伴随着李贞的一声应答,李显亦缓缓从静心亭中退离。
对于李显最后的一项要求,李贞到底也是没有想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去想。
若是为了帮助工厂生产力的话,那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占这一份名额。
只要在国内,完全有着相应的政策去扶持。
朝中宫殿之上,满朝文武大臣们相继议论着国事。
身坐于龙椅上的李贞,则是听取着每一位大臣的见解。
虽说这些见解不一定有用,但却善于李贞更好的去判断每一件事情。
眼中浮现出一抹深思的李贞,微微颔首说道:“广东水利一事,确实可行,尤其是当地中的茶叶发展,更是可以开通便利的途径。”
“故而朕自始至终都十分鼓励这一行业的发展和看好他们的前景。”
闻言,
娄师德面色不禁—喜,躬身拜道:“那陛下,广东茶叶税率的价格?”
李贞微微颔首,威严说道:“准了!广东茶叶的税率可以适当的减少。”
“另外对于出口贸易的税额也一并减少吧。”
“微臣谢过陛下。”
娄师德躬身一拜,重新退回于朝列中。
目光环视朝中其他的大臣们,李贞高声说道:“你们呢?还有何奏请之事?”
“臣有本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