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墙取出了两幅古画放到了整洁的工作台上。
“这幅黄宾虹的山水,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因为吴煜耀前两天在廊坊已经上手看过这幅画了,先入为主地给马守义介绍起了情况。
马守义的鉴定强项虽然是陶瓷、玉石器,不过对古代书画作品也是有一定研究的。在看到这幅黄宾虹的山水画师,马守义不禁点点头,说道:“元气淋漓,笔力圆浑,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者动容。整幅画有着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气格,观之,欣赏之能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张力。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黄宾虹的画讲究要有‘元气’。咱们看,这幅画里面的点和点,线和线之间是脱离松开的,留有白的空隙。从视觉上,线和线之间通过白会产生一个张力,这就是黄宾虹讲的‘气’,所谓‘气韵生动’指的就是这重张力。董其昌认为气韵是不可捉摸的,黄宾虹却觉得气韵是可以接触。从这幅画上就可以看到,白的地方就是气韵。”
马守义相当专业的点评,在场人除了吴煜耀、秋霁白、顾惜安之外,其他人,包括在古玩行儿里混迹了半辈子的潘三都听不懂。而李墙更关心的是这幅画的真伪。
“马老!吴老!您二位看过了,那这幅画究竟是不是黄宾虹欣赏的真迹啊?”李墙忍不住开口问道。
微微一笑,马守义说道:“吴老师在廊坊已经鉴定过了,他的鉴定意见可以说在国内古玩行业中是最权威的了。那这幅画当然就是黄宾虹先生的真迹了,而且绝真无疑。”
长长地输出了一口气,李墙又看向了秋霁白。因为,他毕竟是个外行,两天前秋霁白留给他的印象太好,也太深刻了。即便是两位权威专家给出了肯定的鉴定结论,但李墙还是不自觉地向秋霁白投去了问询的眼神。
旧在古玩行里游走,秋霁白当然明白李墙的意思。当即一笑,说道:“李大哥!有了马爷爷、吴爷爷,两位专家中的专家,这样肯定的鉴定结论,你就放心吧。这幅画绝对就是黄宾虹先生的真迹。是价值过千万的东西,宝贝呀!”
这一次,李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强子!这回你放心了吧?”潘三在边上说道:“有马老!吴老!两位大师级专家的鉴定结论,这幅画的价值必将超过现有的市场价格。过两千万也是有可能的。”
“是吗?”李墙更为惊喜地道,眼睛再一次看向了秋霁白。在得到了秋霁白肯定的回复后,李墙脸上的笑容就更灿烂了。
“李老板!这幅黄宾虹咱们欣赏完了,那你的另一幅王鉴的画是不是该拿出来再给我们欣赏一下了?”吴煜耀是个急脾气,看着古画真迹不能上手、掌眼,他心里能不痒痒嘛!
“诶!好嘞!”有了第一幅真迹的结论,李阳的心也落地一半了,就算是另一幅王鉴的画不是真迹,他也能适当地接受了。
在潘三的协助下,李墙又把带来的另一幅画展开了。没用李墙介绍,潘三先开口了。
“马老!吴老!这幅清初‘四王’之一,王鉴的《秋山图》我老早就上过手。不过,说实话,以我的眼力,我看不准。当时,强子急需用钱,又不想把手里的这两幅画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就选了那幅更有把握的黄宾虹的山水画。”潘三诚挚地说道:“强子和我十多年的兄弟了,我也希望他这两幅画都是真迹。”
吴煜耀、马守义的耳朵听着潘三的讲述,可眼睛却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工作台上的这幅画。
顾惜安也在全情投入地低头欣赏着。
良久,吴煜耀和马守义才相继抬头起身。同时,两个人用眼神相互沟通了一下。
“吴老!马老!您二位什么意见?”李墙没好意思开口问,潘三倒是替他问了。
吴煜耀和马守义面露笑容,但都没有说话,同时把眼睛看向了秋霁白。
“霁白!这幅画两天前你已经上手了。怎么样?你什么意见,说说吧。”马守义轻声说道,但言语中透着拷问的意思。秋霁白明白,这是二老在有意考自己,也是想在外人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
当下也不客气,联社一怔,认真说道:“王鉴,字玄照,后避清圣祖康熙玄烨的名讳,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王鉴于崇祯六年,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三十八岁以祖荫任左府都事,进而出仕广东廉州太守,‘时粤中开一米,鉴力请上台得罢。’他以刚正态度力罢开矿恶政,却险遭牢狱杀身之祸,二年后即罢归。至四十岁,他的仕宦生活即告终止。之后,他倾心于绘画,如自述所言:‘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他以子侄辈与年长六岁,同为‘四王’之一的王时敏相交,故早年画法甚受时敏影响。”
“事实上,王鉴归里后四十年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确实较之王时敏在画艺上更加专志潜心和勤奋刻苦,在艺术功力上亦更胜一筹。王时敏之子王撰在比较其父与王鉴的生活景况时就说:‘先世以世务牵制,晚年愁冗纷集,兼多向平之累,兴会所至,时一渲染,未逞朝夕从事于斯。’实际上在明亡之前,睢阳袁枢的名气更大一些,其画业最受董其昌、王铎的推重。”
“从这幅《秋山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是取法董源、巨然、王蒙一路细密浅色山水画。用圆笔中锋和直皴的技法,丘壑深邃而不碎,树木丛郁而不繁,用笔凝重而不板,落笔淹润而不薄,风格沉雄古逸,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这幅《秋山图》是王鉴晚年所画的一幅精品。”
听完秋霁白的鉴定结论,李墙的笑容已经挂在了脸上。在他看来,秋霁白的鉴定结论更可信。这可能是因为他看着秋霁白顺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