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捡漏鉴宝
披雪楼主2025-08-23 10:082,015

  “王总!这块石头里面真的有翡翠吗?”张晨曦拉着秋霁白的胳膊,穷追不舍地问道。

  摇摇头,秋霁白实话实说地告诉她,“我也不知道。没有切开之前,谁也不知道。翡翠行里还有一句话,叫做‘神仙难断寸玉’。”

  “这不比赌骰子大小点儿还难吗?”张晨曦吐着舌头,说道。

  “差不多吧!”秋霁白说道。

  边说边走,几个人就下了楼,来到了室外的地摊区域。眼看时间还有一点儿,秋霁白就带着李碧瑶和张晨曦在人群里找到了顾惜安。

  张晨曦跑过去问了一下,知道顾惜安以十八万的价格把那只明代黄花梨的禅凳买到了手里,秋霁白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虽然那只禅凳现在的市场价值不值这个价钱,但它本身蕴含的文化研究价值确实不可估量的。

  在秋霁白规划的古文化交流中心发展蓝图里,古代家具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近期的工作中,他加强了对古代家具的研究,投入的精力也有所侧重。虽然多花了点儿钱,但能把这么一件极为精致、十分难得的明代禅凳收到手中,他还是很高兴的。

  “晨曦!你和碧瑶去那边的服务台上,把这块原石交上去吧。再把手续办一下。”秋霁白不愿意露面,潘三始终没有露脸,他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拖底。

  “好嘞!交给我了。”郑晨曦痛快地答应道。对办这样的事儿,她显得非常兴奋,恨不得马上就揭开这块石头的真是面目。

  很快,限时三小时的捡漏儿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搭设的临时台子上,已经摆满了各种门类的古代器物,瓷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甚至还有几件书画卷轴摆在一边儿。当然了,一眼扫过去,台子上还是以瓷器居多。

  接下来,组委会那边成立的评委会成员,马上开始了现场鉴定。先是筛选一眼假的物件儿,然后再把大众普货扔到一边。留下了有那么十几件东西。

  直到最后,评委会的那几个人全都围到了一块,先是对一件物件儿的最终定论产生了分歧。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秋霁白心里清楚,十有八九是自己交上去的那翡翠原石惹的祸。

  果然,没一会儿的功夫,主持人把那块原石托在手上,询问道:“王安城先生在吗?请问王安城先生在吗?”

  李碧瑶和张晨曦齐齐看向了秋霁白。

  “晨曦!你去前面和那个主持人说一下,如果组委会那边对那块翡翠原石有异议的话,咱们就退出来。如果要是想现场解石的话,就一定要找个专业的人来操作。”秋霁白小声地叮嘱着张晨曦。

  “好勒!交给我了。”张晨曦一蹦一跳地往台前跑去。之所以让张晨曦去,不让李碧瑶去,也是担心吴煜耀老爷子认出李碧瑶来,闹出麻烦。

  “我是秋……王安城王总的代表,有什么事和我说一样。”站在台上,张晨曦毫不怯场地说道。

  主持人回头看了一眼组委会的作息,得到确认后,说道:“好!那我就和你说了。王安城先生参加这次捡漏儿比赛上交的东西是一块石头,我们评委会初步鉴定应该是一块翡翠原石。”

  “对!不行吗?”张晨曦语气挺硬地问道。

  “按原本的赛事规则,确实没有把翡翠原石列入,但刚刚经过组委会的研究,同意让这块原石进入下一轮捡漏儿鉴宝的环节。”主持人拿着话筒大声地说道,显然,这也是宣传的意向。

  紧接着,主持人说道:“不过,这块原石要是进入下一轮鉴宝,那就要当场进行切割,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翡翠,如果有的话,也要看品质如何。不知道王安城先生同意当场切割吗?”

  张晨曦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同意,不过,这个解石的环节必须要由专业的人来操作。”

  “那是当然,我们廊坊古玩城也有经营翡翠的商家。这一点我们可以保证。”主持人肯定地说道。

  等到张晨曦下来后,主持人马上就宣布最后的捡漏儿鉴定环节开始。

  只见台上的五位专家,挨着个地对各自擅长的领域物件儿进行鉴定,并定价。一路听下来,十余件东西也都是几万块钱的水平,没有一件能够上十万的。这也不奇怪,毕竟古玩地摊上想要捡漏儿一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宝的东西,那是不现实的。

  毕竟古玩地摊的摊主也都是行儿里人,他们的眼力也不是白给。或许对器物的年代鉴别上会有点儿出入,但他们出的价格绝对是只高不低。不好捡漏儿不说,就是那种国宝级的重器绝对不会跑过他们的眼睛。

  接下里就是三幅书画作品了。前两件的鉴定结果是民国时期的天津、廊坊一代画师的作品,虽然有些市场价值,但也就是大几万,最多上十万的价格。

  别说是秋霁白,就是其他人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书画作品在古玩行里并不是被热捧的门类,鉴定有难度,不容易交易,保存也是问题。

  但另一件东西却让秋霁白心里一紧,专家竟然报出了,是晚清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的山水大轴——《秋山图》,而且是真迹。

  顿时引得台上台下所有人的轰动。都翘起脚来想要看看挂在台上那幅画的真容。

  要知道黄宾虹可是中国传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在中国书画界,黄宾虹被定位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以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气格当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强大张力。

  这样一位大师级别的作品,能够在小小的廊坊出现,这也让秋霁白为之一振。

继续阅读:第三百七十四章 现场解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古玩行述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