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宣州官窑
披雪楼主2025-08-23 10:152,078

  “夏州村这么偏僻的地方,没有什么景区,更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一般人是不会专程到这里来的。”倪旭光喝着茶,眼睛都没看秋霁白和罗翰,表现的非常自信。

  “倪伯伯!我们是……”见倪旭光已经把话头说到了此来的目的,罗翰就耐不住性子,想要直接说出邀请倪旭光加入他的仿古陶瓷艺术品项目。

  “倪伯伯!我们是来请您为我们鉴定几件古代瓷器艺术品的。”秋霁白赶紧出言,打断了罗翰下面的话,迅速地把倪旭光的思维带离了他原本的判断思路。

  果然,秋霁白的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倪旭光的注意。皱了皱眉头,看着秋霁白,笑着说道:“马守义马老是古瓷器鉴定方面的大家,你们大老远的跑来让我鉴定,这不是有点儿舍近求远嘛!”

  呵呵一笑,秋霁白说道:“倪伯伯!马爷爷在古代陶瓷鉴定方面肯定是专家,而且是顶级的。但他老人家在古瓷艺术鉴赏这一块确不是绝对的精通。我这次请您来鉴赏的几件瓷器,马爷爷看过后,断代、出处没有问题,但是这几件瓷器的用途,烧造工艺方面,马爷爷却不能给出准确的鉴定结果。刚才我也说明了,我开的不是古董文玩店,开的是古文化交流中心,说的高尚一点儿,就是从事古代文化遗存器物研究,或者说是古代文化研究的,盈利并不是我的目的。”

  “哦!原来是这样。”倪旭光放下手中的杯子,点点头说道:“现在的年轻人,能够一门心思地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难能可贵。嗯……既然你们这么相信我,那我就勉为其难,看看,也为了学习学习。”

  “哎呦!那天好了。倪伯伯!您不知道,这几件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已经困扰我好长时间了。”说着,秋霁白就从包里掏出了一叠照片,说道:“路途太远了,实物实在是不好拿过来,只带来了一些照片。”

  倪旭光脸上略微地露出了一点点的失望神情,不过,他还是笑着接过了秋霁白递过来的照片。

  “哦!五管瓶、山形笔架、定窑白,还有天球瓶。”看完四张图片后,倪旭光的脸色略微地沉了下来,说道:“小秋啊!从你带来的这些图片看,这些东西应该不难辨认吧。除了这个五管瓶,在现如今还有些争议外,其他的几件东西都是已经在考古界有了共识的鉴定结论了。不知道你让我来看什么?”

  听出来倪旭光的语气有点儿急,非常清楚他性格的林淑仪说话了,“老倪!你先比急呀!听听孩子到底有什么疑问,你给解释一下呗!”

  “倪伯伯!您别误会,这四张照片上的器物,从器型、釉面、包浆老化程度看,鉴定都没问题。但如果细究却有很多的疑点。”秋霁白解释道:“五管瓶是流行于两宋的一种瓶式,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多圆形管而得名。在南北方窑址及五代以后墓中常出现这种多管造型的器具肩上竖立数个圆管的唇口瓶。关于此种器型的用途,有学者认为是烛台,也有称为插花的,其用途尚无统一说法。但在墓葬中作为‘谷仓’用意,也就是一种冥器。这些是目前学术界里普遍认同的解释。”

  “但是,倪伯伯!图片上的这只五管瓶,从胎质、工艺、釉面,以及老化程度上看,是清早期康熙到雍正这个时期的。而且从画工和质地上可以确定,不是冥器。我也求证过不少的学者专家,对这只瓶子的用处也没有最终的结果。”

  “哦!原来是这样。”听完秋霁白的话,倪旭光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又把那张图片拿过来仔细看了看,点头说道:“嗯!是我急躁了,这确实是一只清早期的青花龙穿花五管瓶。你说的没错,在宋代或者是元代早期,这种五管瓶大多是陪葬的冥器。不过,到了明清两朝,这五管瓶就有了另外的用途。”

  “以这只五管瓶来说吧,造型非常别致,肩上耸立的圆形五管,既代表天又同时代表‘五岳’及‘五岳真形’之寓。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道家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而五岳真形图也被视为太上老君所作道家符箓,有招福免灾之效、山河归一之象。故此类五管瓶在清宫档案中亦被称为‘五岳瓶’,是一种图腾崇拜文化的产物。”

  “我个人认为,到了明清两朝,尤其是清中晚期后,五管瓶已经成为一种陈舍器、观赏器。”

  “哦!原来是这样啊!”一边听着倪旭光的讲解,一边点头称是。

  “我说呢,如果这件儿五管瓶也是冥器,陪葬用的,干嘛做的这么漂亮。”罗翰插嘴说道。

  “呵呵!古人的审美水平是很高的,除了实用器外,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制作观赏器上。”倪旭光笑着说道。

  “这也就是古董文玩行业里的一种规律,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可漂亮的东西一定不实用,但一定很值钱。”秋霁白笑呵呵地说道。

  “对!有这样的说法。”倪旭光赞同地说道。又把那张所谓定窑白的瓷器图片看了看,说道:“哎呦!是我太粗心了,这件东西可不是定窑瓷器啊!”

  “不是定窑瓷?”秋霁白略带着惊异的语气问道:“可是从器型、有色上看,确实统定窑大碗差不多。但釉色却显得有些发青,但和龙泉的青白瓷还有一定的差别。以前,也都把这样的瓷器定为定窑。可随着后期考古的发现,这样的瓷器并不是定窑瓷,而是一个神秘的古窑——宣州窑的产品。”

  “宣州窑从唐代烧造一直延续到宋代,其鼎盛时期在唐和五代时期,因此能代表的也正是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而到宋代时主要烧造‘韩瓶’之类的酒瓶。‘宣州窑’烧造的范围很广,有碗、盏、盘、壶、罐、钵、盂、炉、缸等,甚至还有不少建筑材料。在五代的时候,甚至被南唐定为了官窑。这只碗很可能就是南唐时期的官窑。”

继续阅读:第二百九十六章 套路失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古玩行述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