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惜安多少带点儿轻视的语气问纪成,以后打算经营什么古董文玩门类。
纪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干这行儿二十多年了,别的我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但我对古代钱币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年也收集了一些钱币。待会儿,你们也帮我掌掌眼,看我在古钱币上是不是还有发展。”
听完纪成的话,秋霁白亲和地一笑,说道:“纪老板!法无定法。古董文玩这个行业更是这样。只要你喜欢,无所谓什么门类。不过,搞收藏研究,那还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我觉得你前面这个店面还是要保留的。只是需要把这件门店好好的收拾收拾,再把收货的等级提高一些,也就可以了。毕竟搞收藏也好,搞研究也好,首先都要保证自己和家人能够生活下去。”
说着,秋霁白的眼睛就在纪成的店里寻摸起来了。难怪顾惜安进来以后就看不上纪成的这个店,确确实实地又杂又乱,也没什么亮眼的东西。
在秋霁白和顾惜安的帮助下,把纪成店里的三百余件东西都逐一看了一遍。筛选出可以称得上是古董,还有点儿市场价值的物件还不到五十件。其他的,也只能算得上是在地摊上蒙买蒙买的东西了。
不过,其中有一对清中期铜鎏金鸳鸯镇纸还算是一件够得上等级的东西。
“这对镇纸虽然不是官造的,可也是达官贵人、富甲乡绅的定制之物。嗯……碰上一个懂行的大玩家出手,不低于五万块。”秋霁白说道。
“能出这么高的价儿啊!”纪成有些吃惊地说道:“这件东西当初我入手的时候才花了八千块。不过,这也是五年前的事儿了。”
微微皱眉想了一下,纪成说道:“收这件东西的老爷子我还有联系,回头我再给他送点儿钱去。”
听了纪成的话,秋霁白和顾惜安不由地心里暗自好笑。心说,这个纪成真是吃一堑长一智了,有了那只翡翠凤凰的教训,这下是彻底转变了。
“那倒不用!”秋霁白解释道:“五年前,这对鸳鸯镇纸也就是万八千的价格,你也没让他吃亏。”
摆摆手,纪成说道:“不能这么说。那个赵老爷子家里就老两口子,老板身体还不好。前几年车祸,左手截肢了,日子也过得挺紧吧的。不过,那老爷子家祖上也是满洲皇室,家里现在还有不少东西呢。也就是我和他们走的比较近,还让我看看,那些东西他可轻易都不往外拿。这些年,除了你们,我谁都没说过。”
听了纪成的话,秋霁白和顾惜安对视了一眼后,说道:“纪老板!你能不能带我们一块去见见哪位老爷子呢?”
“这……”纪成犹豫了一下,然后用眼睛看了看秋霁白和顾惜安,一咬牙,说道:“行吧!不过,有一样,到了地方,我先进去,和老两口子说说。行不行的,让他们决定。”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行!咱们也不能情人所难。”
看了一下时间,纪成说道:“怎么这就走。路不远,二十公里晚上就能回来。”
说着,三个人就坐上了纪成的那辆国产越野车,直奔西安郊外瓷窑古镇。
瓷窑古镇是古长安的一座名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制瓷的旧址,这里耀州窑炉火延续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瓷窑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瓷窑古镇自古至今这里的人始终住窑洞,靠手工制陶作坊养家糊口,对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整座山镇由于陶瓷色彩的相互映射,笼罩在一片五彩斑斓的光芒中。而到夜间,烧制陶瓷的炉火又格外夺目艳丽,将整个古镇映衬得神秘妖娆。
进到瓷窑古镇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整座古镇在夕阳的暮光下,闪烁着一抹神秘的光彩。
“这座镇子挺漂亮啊!”顾惜安满脸兴奋地说道。
“是啊!这个镇子本来就是古镇,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也不错。”纪成把车子停在路边车位,又从车上取下来两袋水果,接着说道:“你们在这儿等等我,我先进去和老两口说说啊!”
说完,纪成转身就进了旁边的胡同里。
秋霁白两个人四处一看,竟然发现这里一连好几家售卖瓷器的小店。
秋霁白一笑,说道:“走吧!咱们进去看看。”
“哎呦!这有什么好看的。都是新作的仿古工艺品,还不如到那边尝尝这里的肉夹馍呢。”顾惜安对新东西不感兴趣,况且他现在的肚子也确实饿了。
“那你去买肉夹馍,我进店里看看。别忘了给我也带一个。”说完,秋霁白就进了一家名为陈家古瓷的店。
别说,这家店里的东西还真都是很有耀州窑瓷器的特点,每一件东西看上去也都是手工拉坯、手工上釉的。不过,烧窑的材料就是明显的气窑高温的特点了,表面的光感太强,有着明显的贼光。
店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坐在一个小桌子后面,放下手机抬头看了一眼秋霁白,说道:“请随便看!”
然后就又低头刷着手机屏幕,不再理秋霁白了。
心里一笑,秋霁白也没在意,就把眼睛放到了店里两边的瓷器上了。
耀州窑产品以生活日用品为大宗,品种以青瓷为主,兼有酱釉、黑釉、窑变黑釉及白瓷。装饰以刻、印花为主。刻花为宋瓷同类装饰之冠,兼有镂空和剔花。
这家小店里的东西还真就是把耀州窑所有的观赏瓷都摆在了店面上,这也说明店主儿也是对耀州窑有一定研究的。
眼光一转,秋霁白忽然对女人身侧柜台里的一件孔雀蓝瓷瓶产生了兴趣。
卷口、短颈、折肩,瓶身垂直细长,形似莱菔。这是耀州窑中被俗称“萝卜瓶”的器型,为耀州窑特有瓶式。
只是它的釉色太过亮眼,这是传统耀州窑中没有的一种釉色。
“老板!这件东西什么价儿?”秋霁白开口问道。
“啊?”女人抬头看了一眼秋霁白手指的蓝釉萝卜瓶,一笑,说道:“两万!”
“不便宜呀!”秋霁白笑了一下说道。
女人也起身走了过来,说道:“价格也不算高了。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陶瓷研究所专门研制的孔雀蓝釉烧造的萝卜瓶,是进***的瓷器。放到过去,这也就相当于是官窑进贡的瓷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