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宗这么怂,不就是因为这点吗?
大乾其他人靠着乾旸帝那一代拼搏换来的一切,都落在了别人身上。
可以说乾旸帝要是一直活到了现在,估计北边都已经被打完了,然后南边那些也都全被镇压收服。
但可惜都不是。
李玄宗越想越气。
不过他也只能叹息一声,随后对萧林道:“不过大舅你放心,既然我现在是皇帝,肯定不能让大舅吃亏。明天我们一起上朝,到时候我封你忠武将军,这样的话应该没有人会说不好了吧?”
萧林听到李玄宗这么关心自己,心里更加欣慰起来。
他看着李玄宗的目光都柔和了许多,点点头道:“一切全凭陛下安排,末将无有不应!”
李玄宗看到他答应下来,顿时便笑了。
而这时太后突然说道:“对了大哥,你现在手上只有十万兵马吗?”
萧林微微一愣,随后点头道:“确实,不过这十万兵马并不是我的,只是先帝调动给我,实际上……”
说道这里,萧林没有在说下去,原本柔和的面色也难看一点。
先帝当年是给了他十万军权,兵马只有两万,剩下的让他自己招兵同时卡着他的军饷,让他招不到兵,不然的话就没钱供养。
不管有没有招兵填充十万之数,还是招兵到了十万,但是没军饷发放之后闹出动静来,对萧林来说都是麻烦。
但是他又顶着拥有十万兵马的头衔,实际上就是把他给暗地里打压了,让他被卡在一个夹缝之中。
不过萧林他们已经过世的爷爷临死前,让他待在外面,然后萧林便在大理跟山匪和叛军打的有来有回,实际上就是墨迹。
但是萧林好歹也是武勋世家的人,早就已经暗中将这些叛军和山匪收服。
说是跟他们打仗,实际上就是在搞对战的军事训练。
而且关键是萧林说是十万兵马,但是现在他回去一趟,估计还能在拉几万人出来。
尽管这几万人算不上正规军,但只要打几场仗活下来了,不是也得是,而且还是老兵。
更何况大乾安稳了几十年,在乾旸帝当年政策之下,一个个开荒耕地,又繁衍后代。
虽然百姓过得异常艰苦,时常出现养不活人的情况,但人口和农业已经得到了几十年的发展了。
朝廷又没有新的合适的政策,以至于让这些人过得水深火热。
而这也便是当地那些不臣之人作乱的机会,纷纷发展自己的势力,以至于乾旸帝的劳动成果,皇帝是一点都没有享受到,反倒是百姓的怨气越来越重。
想到这里萧林看了李玄宗一眼,看着对方那青涩稚嫩的脸庞,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如果当今皇帝不是李玄宗这个亲外甥的话,他指定造反,现在手中最少也是二十万人。
毕竟他在外面混的其实还算可以,当地的知府都跟他把酒言欢,时不时去知府那里不顾对方意愿拿点军饷。
而知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看到朝廷不给力,直接将税收大部分弄到了自己腰包里,各地都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小的团体。
可以说他自己也是乱臣贼子的一员,只不过现在是站在李玄宗这边的罢了。
萧林想到这些便开口说出了这些状况。
毕竟李玄宗是自己的亲外甥,自己哪怕是造反都不行。
不然自己落得一个反亲外甥的恶名,那可真是吃了苍蝇了。
永乐帝抢自己侄子的位置,让他做出了那么多丰功伟绩都没能洗白自己,最多落了个荣辱参半的名头。
而抢自己亲外甥的名头就更加难听了,更别说抢夺成功的概率还不高,毕竟周围还有那么多跟自己一样的人。
关键是萧家的荣誉如果做出这种事的话,怕是威望都要减低到一定程度,最终留下千古骂名。
而帮助别人造反的话,现在看来更加没有必要了。
以前他们跟皇帝不过是亲家,但是现在皇帝是自己的亲外甥,给外人手底下做事,肯定不如给自己亲外甥做事来得好。
而且这样一来的话,哪怕是萧家更加没落了,但是名声却更加响亮。
更别说万一李玄宗跟乾旸帝一样了,那他们萧家才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镇国公,史书都得填上浓重的一笔。
而且乾旸帝当年太过强势,手底下跟萧家一样分量的还有好几个,只不过跟萧家关系最好,所以落了个镇国公的爵位,还不是世袭的。
这些都是萧家的顾虑和考量,所以萧林看着李玄宗这个外甥这么懂事又向着他,自然不介意帮助他应对现在的困境。
李玄宗听着他这些话,才知道现在各地官员已经差不多都算得上是土皇帝了,一时间心中更加沉重起来。
他点了点头道:“大舅,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了,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萧林闻言自信一笑:“当然有。”
李玄宗闻言目光一亮,道:“大舅有何办法解决?”
“打,把他们全都打没了,这样的情况自然不就没有了吗?”
萧林笑着得意道:“陛下不用慌,虽然这些乱臣贼子想要自立为王,但我萧家乃是世代武将。我虽然不如爷爷那般百战百胜,但是只要陛下肯下定决心,我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斩杀叛逆!”
李玄宗闻言倒吸一口凉气,震撼的看着萧林。
他没想到令自己头疼的事,萧林居然这么有信心解决。
李玄宗点点头道:“大舅说得好,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不过大舅现在大可不必如此,事情还没到那个程度!”
萧林闻言皱起眉头,不解道:“陛下何故如此,大乾已经到达这种地步。除了派兵镇压之外,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