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一轮红日从山头那边缓缓升起,沉睡了一整个晚上的江阳镇,苏醒了。百姓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计奔波。
“瑶儿,前面就到了。”刘长富指着前方不远处的城镇,给刘月瑶介绍道。
刘月瑶的目光随着刘长富指引的方向,投向那一片高低起伏的屋舍。
哇——江阳镇比她脑海里想象的还要繁华,热闹。
清晨的阳光温和的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大穗王朝大众对泱泱盛世的得意其乐。
“怀洲正宗的灌汤包,蟹黄包……”
“刚出笼,皮薄馅儿多的大肉包子,要买快来啊……”
刚进城门,边上就有一家包子铺,门口有一伙计正放声吆喝,把一笼笼刚出锅的包子端出来,架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上。
桌子是那种中间镂空式的,下边放着方形的铁锅,地下连接着炭火炉子,烧着锅里的水沸腾的冒着热泡,好让包子放在上边加热保温。
伙计揭开了最上面一只笼子盖,热气扑面,空气中顿时飘散开包子特有的香味。
路过的行人闻香立马围上了一圈的人,你三个我两个的买。
刘月瑶被那香味勾得狠狠吞了口口水,昨夜吃的是野菜粥,今早赶了二十里路,吃的玉米饼在肚子里早消化完了。
这会子瞅见那堆得跟小山似的馒头和香喷喷的肉包子,只感觉自己前胸快要贴上后背了。
“瑶儿,饿了吧?等着,大哥去给你买俩大肉包去哈!”
刘长富说着,将牛车赶至边上,示意刘月瑶守着,就要去买,却被刘月瑶伸手拦住了。
“大哥,我还不太饿,咱还是先去市集寻个好地位吧!”她道。
一日之计在于晨,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早晨的赶紧的黄金时间。她怕一会儿去晚了,好地段的位子被人占光了。
何况,这买卖都还没开张,就要先花钱出去,对生意人来说,不太吉利。
刘长富的工钱,多数上交给贺氏了,身上的可是他自己平日省吃俭用辛苦赞的,用一个铜板就少一个!
青年不懂刘月瑶的心思,也执拗不过她。便听刘月瑶,先去了镇子北面的大市集。
在路上,刘长富又细细跟刘月瑶讲述了市集条例的相关情况。
里面有常驻的各类摊位,摊主们都是要给官府定期交摊位费的。
也有在各个城镇来回流动小贩们,把这个镇的货物背去远些的城镇,换售的那种。
也有一些是像刘月瑶这样,没有固定摊位,临时的来兜售的。这类小贩们都是镇子附近的农民,渔夫,猎人啥的……
隔三差五的来市集售卖东西,每一次占好位子,交纳一定的场地费就成。当然,这些临时的场地,必然是没法儿跟那些固定摊位比,人家长期在这里,交的租金高,摊位地段自然也好。
像刘月瑶这种临时进来售卖的,除非赶早,不然,能寻个角落就不错了!
江阳镇,每个月初一,十五,这两天都大集,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选择在这两天来江阳镇买卖货物。
可惜刘月瑶错了初一的大集,今日是初二。好在过几天就是清明了,所以这几天市集还是很热闹的。
场地费不多,只需五文钱。刘月瑶交了摊位费,然后跟着刘长富进入了市集,开始寻空位子。
刘月瑶头一回走进古代的市集,不免新奇,一双漆黑眼珠子发着光的四下打量着。
市集以一条十字路为中心。
东面卖的蔬菜,瓜果,家禽等,算是古代的农贸市场。南面卖的是胭脂水粉,绸缎铺子,首饰玉器等,穿戴奢侈用品。而北面开的多半是铁匠铺,木匠铺,等一些手艺铺子。
刘月瑶要去是西面,铺子比较杂,锄头、斗笠、家用的。还有酒楼,茶馆,什么铺子都有。
一路走来,各种农副产品,小物件,多的让她眼花缭乱。
若不是身边这些川流不息的百姓们的衣着打扮不同与现代,她真以为自己是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贸市场。
“瑶儿,那边有空位,咱去那块摆摊吧!”刘长富询问刘月瑶的意思。
“好!”
刘月瑶和刘长富天没亮就出发,可来的还是算晚了,兜兜转转了一圈后,总算在市集靠近外围的地方找了一块空地安顿下来。
刘长富解开牛车上的绳索,将竹制编制放下来。刘月瑶将其码放整齐,趁机抬头扫了眼四下。
其实吧,这个位置有点偏。
再看旁边的摊位上,也蹲着好多做庄户人打扮的小贩。有的卖花生黄豆芝麻啥的,有的卖大白菜,或者扇子,簪子等小玩意,都是生活中最寻常可见的东西。
相比之下,自己这边呼呼啦啦一大堆的竹制编制物,还算得上一个大商户呢,她暗笑。
刘长富把车上的货物全数卸下,然后对刘月瑶道:“瑶儿,你先在这里守着,我把牛车拉倒街口去寄存!”
刘长富走之前,根据自己对市集商品价钱的了解,给刘月瑶拟定了一个销售价钱。筛子和篓子一样,按照三文钱一只,花篮四纹钱一只,筲箕五纹钱一只。
“莫记差了!”最后他道。
“恩,大哥放心,我都记在这儿呢,保准不会出错!”刘月瑶指了指自个的脑袋瓜,对刘长富笑嘻嘻道。
刘长富这才点头放心的离开。
刘月瑶蹲了下来,开始自己的售卖。
看了眼左右两边的小贩子们,也都是蹲在那里,等着别人从摊位上经过,然后再招呼几句。
随着日头渐渐升起,街上的人流也越来越多了。
刘长富不晓得是不是临时有事,还是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而刘月瑶跟前的摊位,客流不少,但没一个买的。以至于她到现在还没有开张。
“小姑娘,你这些篮子簸箕咋卖的呀?”有个妇人指着那一堆编制品问刘月瑶。
“筛子和篓子价钱一样,都是三文钱一个,花篮四纹钱一个,筲箕五纹钱一个……”刘月瑶赶忙儿站起身,跟背书似的把将刘长富告诉自己的,烂记于心的价钱报了一遍儿,然后一脸期待的望着那妇人。
然,那妇人只是拿起摆着的筛子,篓子等东西上上下下瞅了几眼,就又放了回去,去了隔壁的摊位。
刘月瑶虽然有点小失望,但却没有气馁,蹲下来接着等!
可是接下来的几个,也是同样的遭遇。
一来二去,眼看着左右两旁的小贩都陆续卖出了几单生意,都有收入了,而自己这边还没开张,刘月瑶有点犯急了。
但,越是这时候就越要冷静下来,首先得让自己摊前的客流量多起来,再搞个活动,留住客人。
至于喊话的词儿,刘月瑶眼珠儿骨碌碌转动了一下,想到前世那些小贩吆喝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