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目录
第276章 少年班中科院少年班的生活比想象中更加丰富多彩。开学第一天,席照和席燧拖着行李站在宿舍楼下,仰望着这座充满学术气息的红色建筑。
“302室,就是这里了。”席照核对了一下钥匙上的号码牌。
推开门,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男生正坐在书桌前看书。见到两人,他立刻站起身:“你们就是席照和席燧吧?我是你们的室友,叫莫凡。”
席燧热情地伸出手:“你好!我们是双胞胎,我是弟弟席燧,这是我哥席照。”
莫凡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真的是你们!我在《青少年科学》上看过你们的'追光者'项目!”
三人很快熟络起来。莫凡是计算机天才,15岁就获得过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更巧的是,他居然也是从普通中学考入少年班的。
“我当初在学校也是'怪胎'一个。”莫凡笑着说,“直到遇见你们的事迹,我才鼓起勇气报考这里。”
第一堂课是创新思维训练。教室里坐着二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天才,年龄从12岁到17岁不等。教授是个风趣的中年人,一开口就抛出一个难题:
“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测量这栋楼的高度?限时五分钟。”
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人提议用激光测距仪,有人说要查建筑图纸,还有人建议用无人机。
席照沉思片刻,举起手:“可以用气压计。先测出一楼和顶楼的气压差,再根据气压高度公式计算。”
教授眼睛一亮:“不错!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席燧突然站起来:“现在太阳高度角是45度,只要量出楼影长度,就等于楼高!”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教授满意地点头:“很好!科学就是要学会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
下课后,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拦住了他们:“你们就是席家兄弟吧?我是生物组的苏雨晴。听说你们编程很厉害,能帮我看看这个基因序列分析程序吗?”
就这样,两兄弟很快融入了少年班的生活。白天,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晚上,宿舍里常常上演激烈的学术讨论。
“我认为量子计算才是未来!”莫凡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但生物计算机更有潜力!”苏雨晴据理力争。
席照安静地听着,突然插话:“为什么不结合呢?量子生物计算机...”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席燧猛地拍了下桌子:“太棒了!我们可以申请跨学科研究项目!”
少年班的教学方式与传统学校截然不同。每周有三天是自由研究时间,学生们可以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自己的课题。
席照选择加入了量子计算研究组,而席燧则出人意料地加入了科技艺术融合实验室。
“我想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点。”他对不解的哥哥解释道,“就像达芬奇那样,既懂解剖学又会画画。”
一个月后的周末,念清和席父来北京看望他们。在参观完两个儿子的实验室后,席父难得地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们比我想象的进步更快。”他摸着席照正在搭建的量子电路模型,“这个设计很有创意。”
念清则对席燧的“科技艺术”作品赞不绝口:“这个用光纤和传感器制作的'星空'太美了!我都不知道你还有这样的天赋。”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期中考核前,席照的量子算法模拟遇到了瓶颈,连续三天没有进展。一天深夜,莫凡发现他还在实验室里拼命调试代码。
“你这样硬来没用的。”莫凡递给他一杯热牛奶,“有时候需要跳出框架思考。”
席照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可deadline就在后天...”
“跟我来。”莫凡神秘地笑了笑。
他们来到科技艺术实验室,席燧和苏雨晴正在调试一个全息投影装置。看到哥哥垂头丧气的样子,席燧立刻明白了什么。
“哥,试试这个。”他调出一个三维可视化界面,“把你的算法用图形表现出来。”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立体投影中,席照立刻发现了算法结构上的缺陷。经过通宵修改,新版本不仅解决了原有问题,效率还提高了30%。
“这就是跨学科的魅力。”苏雨晴笑着说,“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
期中展示会上,席照的“量子算法可视化系统”和席燧的“交互式科技艺术装置”都获得了极高评价。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的作品被选中代表少年班参加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
准备参展的日子忙碌而充实。为了完善作品,他们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一天凌晨,席燧在调试传感器时不小心触发了警报系统,惊动了值班的保安。
“对不起!我们只是在...”席燧慌张地解释。
保安大叔用手电筒照了照他们的工作台,突然笑了:“是你们啊!我女儿特别崇拜你们,说你们是少年班的天才。”
他非但没有责备,还给他们带来了热乎乎的夜宵:“年轻人有干劲儿是好事,但也别忘了休息。”
国际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齐聚一堂。开幕式上,席照紧张得手心冒汗,席燧则不停地调整着展台的布置。
“放轻松。”苏雨晴拍拍他们的肩膀,“你们的作品很棒,一定会惊艳全场。”
果然,他们的展台前很快排起了长队。参观者们对将高深科技与艺术美感完美结合的作品赞不绝口。一位来自MIT的教授甚至当场发出邀请:“希望你们高中毕业后考虑来我们学校深造。”
最令人难忘的是闭幕式前的才艺晚会。按照传统,每个代表团都要表演一个节目。少年班的同学们推选席家兄弟代表中国出场。
“我们?表演什么?”席燧惊讶地瞪大眼睛。
莫凡神秘地笑笑:“就表演你们的'绝活'啊!”
当晚,当席照用编程实时生成音乐,席燧用激光投影与之同步创造出绚丽视觉效果时,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回到北京后,两兄弟成了少年班的“明星”。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依然每天泡在实验室,依然为某个难题绞尽脑汁,依然会在深夜讨论到忘记时间。
不同的是,现在的他们更加自信,也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席照开始系统性地研究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席燧则探索着如何用科技手段表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你们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一次视频通话中,念清问道。
两兄弟相视一笑。席照推了推眼镜:“我们想申请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
“关于什么的?”席父好奇地问。
“用量子计算解析古诗词的意象关联。”席燧兴奋地解释,“把哥的算法和我的艺术分析结合起来!”
视频那头,念清和席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从未想过,两个儿子各自的特长竟能以这种方式融合。
放下电话,席照看着窗外的星空,突然说道:“记得我们刚上初中时有多担心吗?”
席燧笑着搭上哥哥的肩膀:“现在想想,那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