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恶毒前妻重生后,被大佬全家团宠啦>目录
第304章 想听懂一个人的心席小然默默点头,回到自己的教室。课间时分,陈志强一伙人经过走廊,看到他时竟没有像往常一样挑衅,而是快步走开了。席小然这才意识到,自己脸上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校园生活恢复了平静。才艺表演的视频被上传到学校网站,林雨晴的钢琴独奏获得了很多点赞,但很快就被新的热点取代。席小然依然每天午休时去音乐教室,坐在那个熟悉的角落,仿佛下一秒门就会被推开,那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会走进来对他微笑。
一个月后的周末,席小然独自来到那家他们常去的甜品店,点了一份草莓蛋糕。吃到一半时,店员走过来,“请问是席同学吗?有人留了这个给你。”
那是一个小小的U盘。席小然回家后立刻插入电脑,里面只有一个音频文件。点击播放后,钢琴声从扬声器中流淌而出——是林雨晴弹奏的《土耳其进行曲》,但比才艺表演上更加娴熟动人。曲子结束后,有短暂的沉默,然后是一个很轻的声音:“我很好,希望你也一样。”
席小然反复听着这段录音,直到深夜。第二天,他去了市里最大的琴行,用积攒已久的零花钱报名了钢琴入门课程。
“为什么突然想学钢琴?”老师好奇地问。
席小然看着黑白分明的琴键,轻声回答:“因为想听懂一个人的心。”
课程很艰难,他的手指总是不听使唤,但每次想要放弃时,他就会想起林雨晴弹琴时专注的侧脸。渐渐地,简单的练习曲也能弹出调子来了。三个月后,他已经能磕磕绊绊地弹奏《致爱丽丝》的前半部分。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寻找林雨晴的下落。通过李梦,他得知林雨晴的父亲可能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工作。席小然给那个城市所有中学的教务处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林雨晴这个转学生,但大多数邮件石沉大海,少数回复也表示查无此人。
学期末的文艺汇演上,席小然出人意料地报名了钢琴独奏。当他走上舞台时,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毕竟大家都知道他才学了几个月钢琴。然而当他开始演奏时,礼堂渐渐安静下来。那是一首简单却真挚的小曲子,每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演奏结束后,席小然站起身,面对满场观众。“这首曲子献给一个朋友,”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希望她能听到。”
台下掌声雷动,但席小然知道,他最希望听到的那个人并不在其中。
暑假开始的第一天,席小然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明信片,上面是南方某个城市的风景照,背面只有一句话:「我听到了。」字迹熟悉得让他心跳加速。
席小然把明信片贴在书桌前,每天醒来第一眼就能看到。他开始更加刻苦地练琴,同时悄悄计划着一个大胆的行动——高中毕业后,他要考取那座南方城市的大学。
“总有一天,”他对着明信片轻声说,“我会当面弹给你听。”
窗外,夏日的阳光正好,微风拂过窗帘,像是无声的应和。
明信片被席小然用透明胶小心地贴在日记本扉页。每天清晨翻开本子记录时,指尖总会不自觉地摩挲过那个邮戳——那是南方一座滨海城市的名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他打开手机地图,将那座城市添加到收藏夹,屏幕上的直线距离让他胸口发紧。
钢琴课老师推了推老花镜,惊讶地看着席小然交上来的自选曲目。“《雨滴前奏曲》?这首对初学者来说太难了。”
“我想试试。”席小然的指甲在琴键边缘留下几道浅痕,“有个...朋友很喜欢肖邦。”
老师最终妥协了,但要求他先通过基础考级。于是整个暑假,席小然的生活变成了家、琴房、图书馆三点一线。母亲忧心忡忡地看着他手指上贴满的创可贴,却在他弹完一首完整练习曲时偷偷抹眼泪。
八月中旬的某个深夜,席小然正在整理高二的物理笔记,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里,是一张钢琴琴键的照片,右上角隐约露出缠着纱布的手腕。没有文字,但他立刻知道了是谁。照片角落的反光里,能看出窗户上贴着某医院的标志。
他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声响。拨回去的电话被转入语音信箱,机械女声听起来格外冰冷。那晚他翻遍了那座城市所有医院的官网,最终在第三人民医院的志愿者活动照片里,捕捉到一个模糊的侧影——病床上的女孩正在给前来慰问的孩子们演示钢琴指法,虽然只拍到后脑勺,但那个发绳他认得。
第二天琴房,老师被席小然反常的错音频率惊到。“手腕要放松!”第五次纠正时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却看见学生眼眶发红地盯着乐谱某个角落——那里画着一个小小的雨伞图案。
开学后的高三教室弥漫着紧张气氛。席小然依然坐在靠窗位置,只是不再频繁张望走廊。他的课桌里多了一本南方城市的大学报考指南,扉页夹着那张医院照片的打印件。李梦偶尔会带来些消息:“听说林雨晴爸爸工作调动是因为家暴被举报”、“她好像住院了但不确定什么病”、“陈志强退学了”...每个信息碎片都被他仔细记录在那本贴着明信片的日记里。
十月的月考结束后,席小然在音乐教室遇到了新任钢琴社社长。“听说你弹得不错?”社长翻着报名表,“要不要参加下个月的校际比赛?优胜者可以去南方艺术中学交流。”
钢笔在申请表上洇开一团墨迹。当晚他给那个陌生号码发了条短信:「我会参加十一月市里的钢琴比赛」,意料之中没有回复。
比赛当天,席小然穿着租来的西装站在后台,听见主持人报幕:“接下来请欣赏《雨滴前奏曲》”。聚光灯下,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悬在琴键上方——这个动作他见林雨晴做过无数次。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她总说音乐能让人忘记恐惧。
曲终时掌声雷动,评委给出的评价是“超越年龄的情感表达”。领完二等奖证书,席小然在后台被一个戴鸭舌帽的女生拦住。“有人托我带这个给你。”对方塞来个信封就匆匆离去。
公交车上,他颤抖着拆开信封。里面是张门诊预约单的复印件,患者姓名处写着“林雨晴”,诊断栏却被涂黑了。空白处有一行铅笔字:「弹得真好,就是第37小节节奏不太对。」
雨水突然打在车窗上,席小然把纸片按在胸口,尝到嘴角咸涩的味道。第二天,他跑去琴房反复练习第37小节,直到管理员来赶人。
寒假前最后一天,席小然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你的进步很大,”老师推过来一份保送推荐表,“但为什么非要选南方那所大学?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去更好的...”
“那里有重要的东西。”他轻声说,接过表格时露出这学期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除夕夜,全家围着电视看晚会时,席小然的手机亮了一下。陌生号码发来的视频里,一只缠着医用胶布的手正在弹奏《土耳其进行曲》,镜头始终没有上移拍到脸。当电视里新年钟声响起时,他回复道:「明年见」,然后对着窗外绽放的烟花举起可乐罐。
春天来临时,钢琴老师送给他一本肖邦全集。“你弹琴的样子让我想起以前一个学生,”老人若有所思,“也是个倔孩子,手上打着石膏还要来上课。”
席小然练习的曲目越来越难,右手中指却因为过度练习得了腱鞘炎。医生警告要暂停练琴时,他偷偷在石膏上画了黑白琴键。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他的作文《致远方》被年级复印传阅,只有语文老师注意到他在文末藏了《雨滴前奏曲》的乐谱片段。
六月的考场外,席小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天气预报:「明天有雨,记得带伞」。走进语文考场时,他的铅笔盒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是工整的铅笔字:「别紧张,就像弹钢琴那样」。
放榜那天,全家欢呼着“南方名校录取”时,席小然正盯着手机里刚收到的照片——某大学音乐系新生报到处的指示牌,拍照人的影子在地面上拉得很长,能看出马尾辫的轮廓。
母亲帮他整理行李时,发现儿子不知何时买了把结实的长柄伞。“南方是多雨,”她欣慰地念叨,“知道准备这个了。”席小然笑着把伞放进背包侧袋,旁边口袋里装着那张泛黄的明信片。
大学报到日,席小然拖着行李站在音乐系楼前,突然听见熟悉的钢琴声从二楼窗口飘下来。那是他听了无数次的《土耳其进行曲》,但有个小节故意弹错了——就像他们第一次在琴行练习时那样。
楼梯间的脚步声轻得像雨滴。琴房门口,扎着马尾的女孩转过身来,嘴角的疤痕已经淡得几乎看不见。“好久不见,”林雨晴的眼睛亮得像是盛满阳光,“要一起弹完那首曲子吗?”
席小然的行李箱倒在走廊上,发出巨大的声响。但此刻谁还在乎呢?隔着三年的时光与一千公里的距离,他终于能说出那句练习过无数次的话:
“这次,换我来教你一首新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