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宗教之力!
一曲流觞2024-09-13 13:442,401

“几十万贯?”柳白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殿下,您久居宫中,还不知道外面的纸张究竟有多贵吧?”

“以我大唐纸张的昂贵程度,就算是几千万贯,也做不到像您说的那样覆盖整个大唐!”

经过柳白的解释,李尘这才明白。

原来,这个时代的大唐,纸张已经贵重到了一定的程度。

如《道德经》这种书籍,全文共五千字,仅有一卷。

但这一卷书,便要一千枚铜钱以上。

按照现代比例换算过来,唐代的一千枚铜钱,便相当于现代的五千元!

听完柳白的讲解。

李尘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混乱的状态当中。

他很清楚,这个时代,穷人是读不起书的。

因为那些书籍,大都掌握在各大世家手中。

可他没想到,仅仅是纸张,都被炒到了如此的天价?

经过详细询问,李尘终于闹明白了,为何纸张会如此贵重。

因为唐代生产纸张,用的主要是“青藤”和“葛藤”。

这些植物经过层层加工,最后才能够造出少量的“藤纸”。

再加上这几种玩意本就少见。

这样一来,纸张贵重也就可以解释了。

李尘面上浮现出一丝不忿:“也罢,既然如此,那本宫便自己来造纸!”

说干就干。

他直接一头扎进了后院的厢房之中。

这长安县衙后面的厢房,已经被他改造成了一处简易工坊。

就在他打算开始研究造纸的档口。

外面,忽而传来一阵马车的声音。

接着。

马车刚好停在了长安县衙的门口。

柳白撒脚如飞跑进来:“殿......殿下!您快看看谁来了!”

李尘愣了一下,急忙回到大厅。

只见李世民和吴海二人,正站在大厅之中。

这下李尘可愣住了:“父皇,您怎么来了?”

见到李尘,李世民再也忍不住,沉沉叹气道:“哎,承乾,你可知道,上次你说的吐蕃一事,出了些意外?”

“意外,什么意外?”李尘摸了摸鼻子。

不应该啊,按照这个时间段去推算,此刻,吐蕃国内正应该是一片水深火热。

乞力徐尚年想要把控政权,势必会遭到吐蕃许多势力的反对。

这时候,吐蕃内部应该已经血流成河了才对啊。

李世民叹息一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当李世民将吐蕃的情况说完之后。

李尘就更傻眼了。

旋即,他突然想到。

莫非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的历史,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改变?

比如武士彟。

若不是自己为大唐提前创造了攻打东 突厥的条件,武士彟就不会到前线去送粮,更不会死的这么早。

现在,吐蕃国内的局势,应当也是与自己有关。

前段时间,大唐以如此迅雷之势便拿下了东 突厥。

这对整个西北高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不仅直接造成了草原部族的臣服。

那吐蕃,定然也因此,对大唐心生忌惮。

莫非,乞力徐尚年便是借着这个由头,才以铁血手腕笼络了人心?

而其他的吐蕃贵族,也碍于大唐的威胁而束手束脚,不敢全力与其争斗?

应当是这样了。

看来,以后自己考虑问题,还真的不能完全按照历史上的时间来了,要将这些意外因素全都考虑进去。

李尘先是在心里暗自检讨了一番。

这时李世民已经快忍不住了:“承乾,你说现在该如何是好?”

“吐蕃的使臣已经被我们羁押,如今半个月过去了,吐蕃那边已经来信,要求我们即刻释放使臣。”

“如今吐蕃国内政变结束,军力又正处于强盛时期,再加上高原地形优势。”

“若这个时候朕下令继续进攻吐蕃,恐怕我大唐将士,将要死伤惨重了......”

“可若是不打,不光吐蕃那边难以交代,就连草原人那边也说不过去。”

“他们的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就等着将吐蕃打下来,好能瓜分到一些好处。”

“若是这样一直拖下去,恐怕草原人也会心生反意啊......”

李世民紧锁双眉。

他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让将士们一味地流血,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但事已至此,也实在是拖不得了。

听到这。

李尘也有些坐蜡了。

毕竟,应对吐蕃的一系列策略,都是他在背后出谋划策。

包括强制草原人集结部队,以及让大理寺强行羁押吐蕃使臣,这都是他的主意。

如今,吐蕃国内内乱提前结束。

大唐也无法趁机攻略吐蕃。

这倒等于是他把自己这便宜老爹给坑了。

李尘沉吟片刻,道:“父皇不必着急,既然这主意是儿臣出的,那儿臣自然不会让父皇为难。”

虽然他这么说,但很明显,李世民的脸上,依旧是忧心忡忡。

他并非是不相信李尘的智谋。

只是,如今的形势实在是太过严峻。

无论是吐蕃方面的压力,还是来自草原部族的压力,全都十分棘手。

哪怕是他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破局之法。

事已至此,李尘又能想出来什么办法?

李尘沉思了一会儿,笑道:“父皇,此事虽然难办,但还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按照探子来报,如今的吐蕃,内乱刚刚结束,执政者,便是那乞力徐尚年。”

“但由于他刚刚执政,且采取的都是威逼利诱的手段,必定有不少权臣面服心不服。”

“所以儿臣几乎可以断定,此刻的吐蕃,绝非铁板一块。”

“只要我们抓住他们的缺口,再将缺口撕 裂,便足以覆灭他们!”

听到这。

李世民以及身后的吴海,都是有些云里雾里。

吴海忍不住问道:“殿下可否再说的清楚一些?这缺口具体在何处?”

李尘笑了笑,道:“公公可知,吐蕃人的信仰是什么?”

“这......”吴海犹豫了一下,道:“老奴曾经听说过,似乎是一个叫做苯教的教派。”

李尘点了点头。

这苯教,在华夏历史上,可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宗教。

苯教源于西 藏,是吐蕃王朝的祖先创立的。

作为佛教传入西 藏以前的掀起文化,苯教的痕迹,几乎是贯穿了整个西 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苯教的影子。

可以说,苯教,早已经被刻进了吐蕃人的骨子里。

而现在,李尘便是要通过这苯教来着手。

他朗声道:“苯教是大部分吐蕃人的信仰,但不是全部。”

“据儿臣所知,这乞力徐尚年,便是个极度讨厌苯教的人。”

“原因很简单,苯教引导吐蕃人信仰万物有灵,要保持敬畏之心,这对于乞力徐尚年这种喜欢用血腥手段镇压百姓的权臣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

“因此,乞力徐尚年执政后,必定会寻求改变。”

“我们大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找几个靠的住的和尚,将佛教传入吐蕃。”

“佛教教义讲究的是顺从,平静,祥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乞力徐尚年所需要的。”

“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一旦传入吐蕃,势必会与苯教形成对立。”

李尘这一番话说完。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吴海,都是有些错愕。

“这......殿下,仅仅是宗教之力,真的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吴海不敢置信问道。

继续阅读:第九十一章 李世民的怀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至尊皇太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