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皇帝亲征,总会在朝堂上引起关于帝王安全的争论。然而凤瑛御驾亲征的国诏却并未在青国掀起什么反对的风浪,或许大臣们早已洞察,这个年轻的君王意欲亲自统一斐江南北分裂已久疆土的决心和大志。
亲自扩疆开土是历代帝王莫大的荣耀,凤瑛欲建立宏图伟业的决心和志向,早已是无人可挡。为这次的御驾亲征,他也早做下了完备的安排和部署。国诏颁下,大臣们纷纷上表歌功颂德,他们也都相信早已烂到骨髓的麟国,经不住青国精兵的虎狼一击。
永徽二年一月凤瑛颁下了改元诏书,改永徽二年,为建统元年,崭新的年号昭示着青国年轻帝王统一东南疆域的魄力。与此同时,青国大军已整装完毕,带着充足的粮草,分东西两路奔赴边关。
建统元年二月初二一晃便到,这日阳光异常灿烂,照在身上已经有了早春的暖意,映得峒坤门外三万孜军营将士的铠甲反射出粼粼寒光,耀得人双眼半眯。
凤瑛一身金甲,亲乘御马,在数千禁卫军的拱卫下来到峒坤门。看到凤瑛身影,顿时雷鸣般的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声势惊人。
凤瑛在高呼声中从容下马,步履稳健登上阅兵将台,他微微抬手,顿时军容肃整,再无一声,只闻四周招展的战旗猎猎作响。
嘹亮的号角声忽而响彻京都内外,号声一落,凤瑛左手扶上腰间宝剑,身形挺直,待礼炮九响。他骤然将宝剑高高举起,随着他的手势,数万大军齐齐怵变,百官将士齐声跪拜,震天的呼声响彻天际。
“吾皇万岁!”
凤瑛岿然而立,面容沉肃,踌躇满志地站在皇城的峒坤门上,傲然睥睨着下方林立的将士,接受这万军一拜。
战鼓擂响,蔺琦墨穿戴银色盔甲,雪白战披,走上城楼。他与凤瑛对视一眼,忽而退后一步,单膝跪地,双臂抬起,凤瑛郑重的将手中帅印和兵符交给他,并躬身亲自将他扶起。
两人相视而笑,蔺琦墨回身将兵符高举,战鼓顿时齐齐擂动,众人再拜,高呼着。
“青国必胜!”
这一刻九城失色,兵刃的寒光映得太阳也为之避闪。罄冉遥望着城楼上并肩而立的两人,一个睥睨天下、风神绝世;一个铁血峥嵘、风华狂肆。
这一刻凤瑛是意气风发,满腔踌躇的,而蔺琦墨呢,当他听着这一声声震动九天的呼喝,不知心中作何,想来万般滋味,定如一杯醇苦的酒,只有自己品知。
罄冉叹息一声,却闻四周蓦然一静,再去望,凤瑛于蔺琦墨已是相携着步下城楼。他们分别跃上马背,凤瑛率先拨过马头,其身后阵营兵士突然同时向两旁分开,让出一条道路来,凤瑛飞骑前驰,所到之处军阵早已一一中分,他金色的甲衣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光芒。
蔺琦墨一骑紧跟在他身后,只落下一个马头,手中寒剑高举,随着他剑光移动,万军依序转身,列队上马,纷纷而动。那一黑一白两骑裂阵而出,黄衣游龙,白袍胜雪,披风高扬肆虐在风中,如同两支夺目利剑将玄色军阵一划为二。
罄冉本便一骑列于孜军营的最前面,跟着队伍翻身上马,随大队策马相追,向南而行。四周龙旗卷扬,尘土漫天,铠甲擦响,她回头,极目远望,高大巍峨的城门已渐渐消失在滚滚的黄尘之中。
虽则大军早已奔赴边关,然而孜军营一行却还是风餐露宿一点也不敢耽搁,行得极快。对麟的战争早已小规模打响,一路不断有战报从各路送达凤瑛军帐,蔺琦墨于凤瑛也常常秉烛夜谈。
两人似是都有意不让罄冉牵连进战场中,虽是将她带了来,可却从未邀她进入主帐罄冉便一下子闲了下来,每日无所事事,只看着他们相谈甚欢,怨念着自己的女儿身。
这日兵行角柳坡,天色已晚,又赶路两日,兵士们早已疲累。蔺琦墨下令在山坡下扎营起灶,一晃便又向主帐而去。
罄冉忙瞅准时机大步跟上,至帐前一把夺过小兵手中拎着的铜壶,尾随蔺琦墨便到了帐前。蔺琦墨余光自是早已留意到了她,岂能不知她的心思,他唇角微微勾起笑容,脚步却越发得快,掀了帐幕便欲跨进营帐。
罄冉见他分明就看到了自己,却又这么无视,心头一急,忙大步拉了他的衣袖。蔺琦墨一脸茫然的回头,迎上罄冉期盼的眼眸,他夸张的睁了睁眼眸,惊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