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昆山杨名父城门
大江东2025-07-02 20:023,080

章訢走入顾鼎臣的房间,此时外面阳光明媚,正是好时节,章訢笑嘻嘻的朝着顾鼎臣走来,“九和,我今天带你去见见昆山城的县官杨子器,表字名父,虽然是我们叔辈的年纪,可一直都是我的好友。”

  顾鼎臣笑起来,“这几天一直跟刘大人他们准备《壮民法》,确实没时间去见简直和杨名父呢。”

  “你认识他?”章訢意外的看着顾鼎臣。

  “虽然你是兰溪人,那杨名父是慈溪人,但是我也是南直隶的人呀,我少年见过杨名父来应天府,当年他在应天府游玩,正巧得了痢疾,还是我给他治疗的。”

  顾鼎臣笑眯眯的凑近章訢,“若是认真算起来,我好像还是这位大叔的救命恩人呢。”

  “要真是这么说起来,九和啊,你还是跟杨名父关系匪浅啊,只是你可知道名父最好的朋友,王守仁?”章訢笑道。

  “少年时候,见过他们两个人,只是那个时候他们跟我养父畅谈,我只有一旁听着的份儿。”

  顾鼎臣的话逗笑了章訢,章訢摇摇头,“王守仁可是跟咱们同龄,你确定没跟你聊过?”

  “看来瞒不过你,这王守仁喜欢讲格物致知,但是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还没参悟透彻。不过,既然有机会再见杨名父,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顾鼎臣与章訢两个人前往昆山县衙,此时杨子器正在忙着规划昆山城的城墙,衙役禀报过后,杨子器抬起头看向两个青年俊才。

  “真是稀客,仲祖,你不在应天府恩师那边,来这里做什么?”杨子器笑起来,对于章訢,他一直当做晚辈看。

  “嗨,我这不是有个好友,据说有你有过一点交情,带他来见见你?”章訢说着拽了拽顾鼎臣。

  杨子器看向顾鼎臣,意外的瞪大眼睛,“九和?”

  “杨大人许久不见。”顾鼎臣笑起来,长袖作揖。

  “你我乃是忘年交,如何喊杨大人?不如老规矩,唤我名父即可。”杨子器将文件放在案桌上,笑着看向章訢,“话说,你们这个时间来,是为了什么?”

  “我们是来问问这昆山城墙的事情,毕竟九和是河道衙门的书吏,我呢,又是被调来监管这修建城墙的事情,奉命来叙叙旧情。”

  章訢调皮的说道,把杨子器逗乐了。

  “你啊,就是越来越没个正行,恩师也不管管你。不过,这石料已经陆陆续续的到来,运河的疏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按照规划,我们计划在昆山城建成六座城门,五座水门,毕竟江南水道为主,粮仓我们建议放在这边,而唯独有一个大门,尚未取名,你们来的正好,不如给个名字?”

  杨子器看向顾鼎臣和章訢,两个少年人对看一眼,章訢提起笔在纸上写着:拱辰门。

  杨子器皱起眉,看向章訢,“这拱辰门是何意?”

  “拱卫文曲星之意,名父,你不是打算在昆山附近兴修学院,广为教学吗?就用拱辰门来与崇明岛的崇明学宫遥相呼应,如何?”

  章訢笑起来,将毛笔放下,歪头看着杨子器。

  杨子器望着纸面上的那段文字,缓缓笑起来,“如此,倒是也有一份趣味。”

  “既然是这样,那就这么暂定这个名字了?”章訢笑的无比灿烂。

  “好呀。”杨子器笑着点头,“我跟刘大人汇报一下,看看他的主意。”

  “看来我百晓生的名字也不是白瞎的。”章訢骄傲的抬高下巴。

  “话说有件事,我需要询问你一下。”杨子器歪头看向顾鼎臣,“关于河道衙门的事情。”

  “名父,你请说。”顾鼎臣做了个请的手势。

  “是这样的,现在河道衙门正在招收灾民来做河道疏浚,可是河道疏浚总有个头啊。所以我打算这样做,是否可以让这些灾民固定到田地里种植,但是河道衙门有修河的事情,也能继续雇佣他们,让他们多一分收入呢?”

  杨子器的问题让顾鼎臣皱起眉,他沉思片刻,缓缓笑起来,“这是个好主意。”

  “既然你觉得这是好主意,那么最近时老板那边,就有劳小友去做下准备了。”杨子器抱拳作揖。

  “名父兄客气。”

  顾鼎臣与章訢告别杨子器之后,两个人走在昆山的大街上,此时灾民在当地官员的指导下,逐渐得到了安置,本来拥拥挤挤的大街也逐渐恢复了秩序。

  “九和,刚才杨子器说修城门,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修城门的过程中,会发生事情。”章訢挠了挠后脑勺。

  “不会吧?你这是从何得来的消息?”顾鼎臣不理解,现在京杭运河在清理淤泥,而且石料等也在运来,五行八作在恢复运行,怎么可能出现不好大事情?

  “我也说不好,我就是感觉于心不安,只是为什么于心不安,也说不出个之所以然了。”章訢轻叹一声,确实此时只是他个人的担忧而已。

  “好了,你别瞎想了,或许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呢,又或许是你太敏.感了,不过是杞人忧天呢?”

  顾鼎臣笑起来,安慰着章訢。

  “也许吧。”

  章訢轻叹一声,两个人走在小道上,只是不远处一个人冷冷的看着他们的远走。

  半年之后,弘治四年,昆山的城门逐渐有了规模,顾鼎臣与章訢站在这城门之上,看着地下的护城河,不禁感慨。

  “这半年来宵衣旰食,终于建成了固若金汤的城池,这下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顾鼎臣笑起来,“你也不必忧虑了。”

  章訢笑着点头,“是啊,我就是多想了。”

  只是不远处有烟火冲天,时值傍晚,更能看个清晰。

  “九和,那是什么?似乎是有火灾?”章訢指着不远处,看那位置,像是不远处的乡下。

  “咦,怎么这么多百姓跑过来?”顾鼎臣看着城门下,许多百姓拖家带口的朝着昆山城跑来。

  “这是怎么回事?”章訢意外的看着顾鼎臣。

  顾鼎臣的心跳的极快,总感觉章訢一语成谶。

  “走,找刘大人。”

  章訢与顾鼎臣对视一眼,纷纷朝着刘大夏所在的地方跑去。

  自从顺天府确定昆山和太仓为抵挡倭寇的关键城池,刘大夏、谢迁就一直在昆山城监督。

  此时顺天府内,许久不见的丘濬疲惫的托着额头,自从他跟王恕矛盾升级以来,他已经是数个月不愿意外出了。归根究底,就是王恕又闹了一别扭,这一次陛下直接让王恕致仕还乡,永不录取了。

  而这一下,所有人都是认为是他丘濬所谓,甚至还造谣他是靠着阁老饼赶走的王恕。

  这下真是满身是嘴巴都说不清楚了。

  李东阳推门而入,看着丘濬一脸头疼的样子,轻叹一声,“怎么王恕一走,你就这样了?就是应天府秋闱刘吉不让考生考试,也不见你这样担心自己啊。”

  “陛下为小公主的死难过了半年,这半年我们都如履薄冰,如今王恕又被罢黜,只怕是我们更要战战兢兢了。我担心自己一不小心……”

  丘濬只有面对李东阳的时候,才会愿意说心里话。

  “刘吉最近一直在陛下身边,怕是一时半会也不会考虑到咱们。”李东阳小声说道。

  “那刘吉如今越发的过份了,跟李广走得那么近,我真担心自己未来会被他坑了。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丘濬的脸越来越黑。

  “这刘吉借着小公主的死,让整个顺天府和应天府的谏官再次入狱,这件事确实大了点,但是好在你没有陷进去,这就足够了。”

  李东阳拍拍丘濬的肩膀,“如今倒是有另外一件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情?”丘濬意外的抬起头。

  “八百里急报,昆山城墙刚修好,就遭到了倭寇的袭击,怕是他们要增援军队了。你是管理户部的,得需要你调拨款项。”李东阳将奏折递给丘濬。

  丘濬一改颓废的表情,立刻站起来,“这……这……”

  “所以,现在我们要去跟陛下谈谈,不管陛下多么的难受,或是脾气不好,我们都要跟陛下说这件事。丘大人,事不可拖。”

  李东阳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件事刘大夏抵挡了多久?”丘濬皱起眉,看着李东阳。

  “还不知道,那边消息闭锁,我们必须尽可能增援兵丁。”刘建摇了摇头。

  “走,我们一起去面圣。”丘濬说着就朝着陛下所在的宫殿而去。

  而应天府内,章懋激动地站起来,意外的看着怀恩,“怀公公,倭寇来犯?”

  “目前昆山城一切信息断绝,不知道现在是怎么回事,我已经让李东阳前往顺天府了,而去李东阳也亲自去跟丘濬面圣了,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增援。”

  怀恩握住章懋那颤抖的手,“懋德别担心,仲祖福大命大,不会在昆山城出事情的。”

  “我知道。只是我难免会担心。”章懋长叹一口气,镇定了下心神说下去,“不过,既然昆山城遇到倭寇来犯,我们应天府也要拿出一些预备方案。”

  “嗯,我已经约了汪直和乔大人,等大家一到,我们一起讨论下增援的方案。”

  怀恩郑重说道。

  章懋重重的点头。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六章:上下一心共同抗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运河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