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见过祖父。”宁安行礼道。
“晚辈,顾宁川见过老大人。”顾宁川行礼道。
曹玺对二人道:“你们二人来意,我已知晓。安哥儿你还小,此事你不便插手。至于顾小子,老夫记得你现在是秀才身,既是安哥儿引荐,你先跟老夫的幕僚一段时间,等此事了了,你们再回书院。”
“是。”两人点头道。
“祖父,孙儿去给祖母请安,先行告退。”宁安行礼道。
回到后院,宁安看到曹平一个人在花园玩耍。宁安一脸疑惑地问道:“平哥儿,怎么你一个人在这,你身边的人呢?”
曹平看见宁安一下子扑到她怀里,委屈地说:“哥哥,你去哪了,也不带我一起去。”
宁安解释道:“我去书院读书,等你再大一点才可以去。”
随后曹平对宁安说:“哥哥,咱们去救姐姐出来吧?我娘给姐姐找了一个教养嬷嬷,天天拘着姐姐学规矩,姐姐好可怜。”
宁安道:“行,咱们去看看那个嬷嬷,要是她真欺负大姐,咱们就收拾那个嬷嬷,让她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曹宣与那拉氏有一子一女,女儿十一岁曹颖
儿子曹平四岁。
两人偷偷摸摸地来到曹颖的院子,准备给曹颖一个惊喜。谁知房中,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嬷嬷站在曹颖身旁,时不时地纠正曹颖的姿势,竟还让曹颖顶着一盏水在头顶上,保持半蹲姿势。
宁安看到曹颖满头大汗,皱着眉,心想那拉氏是不是与自已女儿有仇,否则怎么请这么一个人来,她不信这个嬷嬷的所做所为,那拉氏会不知晓?
宁安见曹平准备冲进去,忙拦住他。对曹平道:“走,咱们去找祖母,相信祖母能处理此事。
宁安与曹平来到曹孙氏的住处。曹孙氏惊喜道:“安哥儿,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没人通知我呢?”
宁安行礼道:“孙儿见过祖母。孙儿今天休息特意回府看望祖父,祖母。想给祖母一个惊喜,特地吩咐奴才不要说的。”
“好孩子。”曹孙氏赞道。
曹孙氏疑问道:“平哥怎么与你一起来啦!”
“孙儿回来的时候,路过大姐的院子,便和平哥儿一起去看望大姐姐,没想到大姐姐竟顶着一杯盏水在头顶。”宁安道。
曹孙氏压下心中的怒火,对李嬷嬷道:“去,将那拉氏叫来。”
不一会儿,那拉氏来到正堂。对曹孙氏道:“给娘请安,不知娘有何事找儿媳?”
曹孙氏命人将宁安和曹平领走,待他们走后。曹孙氏质问道:“那拉氏你告诉我,从你嫁进曹府以来,我可曾搓磨过你?可曾亏待过你?”
那拉氏猛地跪下道:“不曾,曹府和娘待我极好。”
“好,那我问你,为什么将曹府的事情传给那拉府?你是不是准备拿我们曹府替那拉府铺路?或者我再说得明白点,你们那拉府投靠了谁?”曹孙氏冷声道。
那拉氏辨解道:“娘,儿媳不曾传递府内任何消息。”
“好,好,我也不给你废话。”曹孙氏气急反笑。
“李嬷嬷,送二夫人去家庙。”曹孙氏吩咐道。
那拉氏大喊道:“老夫人,你不能这么对我。我为曹府生儿育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曹府不能过河拆桥。”
李嬷嬷赶紧堵住那拉氏的嘴,将人拖走了。
宁安没有打听那拉氏的事,她相信曹孙氏会好好处理的。
宁安现在担心江南的灾情。她写了关于江南的灾民,以及部分官员的作为。偷偷地将纸条递给康熙在曹家安插的暗卫,并嘱咐道,速速将其送往京城。
乾清宫康熙正在批奏章。梁九功接过暗卫的消息,走到康熙身边,轻声道:“皇上,长公主传来的消息。”
康熙迫不及待地道:“快给朕,宁安这个小丫头去江南这么久,到现在才想起朕,亏得朕时刻担心她。”
康熙打开纸条,顿时脸上布满阴沉。
“好啊,发生这么大的事,朕竟一丁点消息都没得到,他们真是朕的好臣子,大清的好官员。”康熙怒道。
康熙对梁九功道:“去宣旨,召所有官员进宫。告诉他们,若三刻钟内不到,可以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