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圣旨的夜微萤冷笑。
他很清楚皇帝在想什么,无非想用皇家的婚姻牵住他、监视他。
如果是以前,他羽翼未满,加上皇帝身体康健,他不敢对皇帝说“不”,但现在,他真没有那么怕皇帝,另外,那个福国公主可是他的亲姐姐,他更加不能娶。
他没有想太久就写了一封信给皇帝,用非常恳切的口气说他如何如何的深爱他的平民未婚妻,曾经立誓今生只娶她一人,他不能对她食言,否则要被天打雷劈的,还请皇上成全他的爱情。
他写完后就交给信使,让信使带给皇上。
过后他就没再关注这件事,若是有人问起此事,他就认真的告诉对方:“我说过,我今生今世只爱我的未婚妻一人,也只娶她一人,别的女子是绝对不会考虑的,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
别人都对他感到担心:“您这是违抗圣旨啊,就不担心龙颜大怒,砍了你的脑袋?”
“不会的。”夜微萤微笑,“圣上是明君,我相信圣上一定能体谅臣子的难处,不会那么对我的。”
说罢他就走了。
几名将领看着他的背影,嘀咕:“叶将军是真的傻呢,还是另有什么打算?”
“唉,甭管叶将军是不是有什么打算,违抗圣旨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希望叶将军能平安吧。”
事实上,夜微萤拒婚的信传到皇帝的手里后,皇帝龙颜大怒,重重把信纸摔到地上:“区区一个叶小萤,当了二十万西北大军的统帅后,就敢不把朕放在眼里了?他以为朕真的不敢杀了他咳咳,咳咳咳……”
“皇上切勿动怒。”紫贵妃给他倒药茶,劝他,“所有人都知道圣意不可违,但叶将军却傻得对皇上直言相告,这不正是说明他对皇上没有心眼么?他若真成了那种明明对皇上很是不满,却佯装顺从的老狐狸,臣妾觉得那才真是皇上的忧患呢。”
“哼,就算他现在不敢对朕耍心眼,但他如此违抗圣旨,也是大罪。”皇帝还是很气,“他这般年少就敢违抗了,再过几年,那还了得?”
“皇上,臣妾是觉得啊,这年少的男子呢,都将情情爱爱的东西看得太重了,”紫贵妃笑道,“再过几年呢,叶将军长大了,沉稳了,便会看淡情爱,如果皇上晚几年赐婚,相信叶将军一定会接受,所以皇上无需将这事想得这般严重。”
皇帝道:“你自己看那信,他口口声声说非那个平民女子不娶,还几年呢!”
紫贵妃捡起那封信,看了几眼后“噗哧”一笑:“皇上,他不是说他的未婚妻就住在京城吗,就由臣妾派人去找那个女子,暗中让她患上重病死掉,如此,叶将军还能一辈子不成亲么?”
“嗯,此计甚好。”皇帝点头,终于露出笑容,“这事就交给你办了,办好了跟朕说一声就行,咳,咳咳咳……”
紫贵妃赶紧又给他倒茶,同时把她与皇帝的对话传给了夜绚。
很快,朝野就流传着皇帝因为叶小萤拒婚而龙颜大怒,有心打压叶小萤的事情,私底下各种议论极多。
“叶小萤这么年少就拥兵二十万,还是整个玄元最为精锐的二十万,却敢违抗皇上,皇上当然是不放心的,不过叶小萤深得边境军民的人心,现在还不是除掉他的时候,待时机成功,皇上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这叶小萤终究太年轻,在军中混得太顺利了,不懂得圣心难违的道理啊,可惜了……”
“他手中拥有这样一支军队,眼红的人可多呢,他也不懂得给自己找个靠山,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听说皇上已经下令,派大内侍卫去寻找叶将军的未婚妻,暗中‘咔嚓了’……”
“叶将军很爱他的这个未婚妻,这么多年来都不曾透露他的未婚妻的身份,就看他保不保得住了……”
“我看难,如果皇上连杀一个平民女子都做不到,皇权的尊严何在?如果叶将军非要保住未婚妻,那皇上真是非要他死不可了……”
以上种种,都传到西北军营,稍微耳目灵通一点的都听说了这事,替夜微萤担心。
夜微萤听后脸色也是微沉:“我忠君报国,毫无二心,哪怕为国捐躯也绝不含糊,就算这样,如果皇上都不许我娶我爱的女子,那也太过分了!”
“嘘——”几名将领都拉住他,竖起食指,“这种话可不能说出去!”
夜微萤哼了哼,甩手:“我会再看看的,如果皇上敢对我的未婚妻下手,我、我一定要誓死我爱的女子,大不了我不干这个将军了!”
说罢他就气呼呼的走了。
他的表现,落入了夜绚的眼线眼里。
没过多久,夜绚就收到了眼线的秘报,微微一笑:“果然,这个叶小萤太年轻了,不懂得朝堂险恶,也太至情至性了,就这么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对皇上生出不满。”
他提笔,给夜微萤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信里说,皇上因为叶将军拒婚一事对叶将军大为不满,私下里已经有除掉他的意思,只是时机不对,不得不忍,还暗中派人去调查他的未婚妻,想将他的未婚妻杀了,自己非常同情叶将军,觉得皇上委实对叶将军不公,多次与紫贵妃劝阻皇上,皇上却是怎么都不听,他只能想办法在暗中阻止那些人寻找叶将军的未婚妻。
他在信中保证,他一定会全力盯着皇上的人,绝对不会让他的未婚妻受到伤害。
最后,他表示他将叶将军当成兄弟一样,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相信叶将军。
夜微萤收到夜绚的信后,又是冷笑,夜绚真是急着拉拢他呢,看来夜绚也是真的急了。
他也给夜绚写了一封同样情真意切的信,在信中先重重的对夜绚表示了感激,然后表示二殿下才是国之未来,整个朝堂他只相信二殿下,希望将来有机会感谢二殿下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如此,寒来暑往,一年又过去了。
西北边境愈发的安定,夜微萤在军中、民中的地位愈发的稳固,甚至,西北边境的军民只知道夜微萤,不知道皇帝叫什么。
而在香京,皇帝的身体状况却是变得更差了,冬季时更是长期卧床养病,直到春夏时节方才好转。
到了这时,皇帝终于接受众臣的建议,正式考虑册封太子之事。
而这个“考虑”,引发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