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的东处,诸多如花似玉的姑娘相聚一起簪花,簪花之俗历久不衰。
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中提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唐宋时男子亦簪花,还成为了典礼仪节。
《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孤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
朝廷宴会,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
民间簪花也很普遍,按照婚俗,婚仪中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
庙的西处聚集了各处文人雅士。
文人诗客以花托物咏志、抒怀寄情的诗词博大如海,又如焰似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周敦颐之“出淤泥而不染”。
龚自珍之“落红不是无情物、”佛家“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都绘炙人口,或怡情养性,或发人心省。
忆灵拉着他们两个来到簪花处,毕竟是女孩子嘛,自然是要打扮的漂亮一点的,总比那些问人诗客有趣多了。
其实枂淼是想去看那些文人雅士怎么附庸风雅的,并不想沾染太多胭脂水粉;奈何,忆灵想去,且已经走到了就算了。
沛涵拿起一个簪花,花像蝴蝶,若微风迎面,则飘飘摇摇飞舞起来。
忆灵看着沛涵戴着簪花的样子一脸崇拜的模样:“哇,沛涵姐你真的是好美啊,简直是...简直是美若天仙,天女下凡。”
难得看到沛涵一脸娇羞的样子,双颊红晕,显得让人看了更加垂涎欲滴。
过后,沛涵看到枂淼还在原地看着其他女子佩戴簪花,自己并没有戴,变为她选了一支。
只见那簪子通体碧玉,簪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凤,簪头一朵雪莲悄然绽放,还有一个莲花子似的吊坠,端的是飘雅出尘。
枂淼感觉头上突然多了个东西,右手摸到那支簪子,触感冰清玉骨,小手又摸到莲花似的装饰,想必钗子小巧精致。
忆灵看着自家小姐,秀气的脸上,小巧的鼻子下如樱朱
丹的一点绛唇娇艳欲滴。
看上去就像是一颗刚刚成熟的桃子,再配上这支簪子,可爱中带着几分稚嫩。
她以面具半掩绝世容颜,一双幻惑流萤的漆黑眼眸,明眸流盼扑朔着迷离的光华。
忆灵想:“我家小姐出落得这么标致,要是今日哪家公子哥看上我家小姐,那他这辈子是有多大的福分才能娶上她。”
就在这时,一只蝴蝶翩翩飞舞,还是一只为数不多的彩蝶,绕着枂淼拍打着翅膀,随后落在枂淼的发簪上,这让本来倾城的她,又平添了几分姿色。
引得围观小姐既是羡慕又红了眼.....
然而这时,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只见那女子一身白色的拖地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子倾绡。
芊芊细腰,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
脸上未施粉黛,却清新动人,引得那些公子哥侧目相看那。
枂淼乍一看到,这不就是前几日与她有争执的白家千金,白乐儿么,怎么今日也来这里。
忆灵小心提点着:“小姐,白家那个姑娘又来了,咱们之前与她颇有嫌隙,今日还是躲着为好,毕竟是花朝节,有个小吵小闹对你也不好,会让人以为你不尊敬花神,以此闹事为由。”
枂淼也不想在今天有什么差池,但也不是她一个人就能决定的,还得看她人怎么做。
倘若她还是和从前那般无理取闹,也别怪她扫了她的面子,办她难看。
白乐儿从一开始就注意到枂淼,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绝色,还能把彩蝶招来,不是狐媚是什么。
又联想到之前与她在墨涟居的场面,心里更是不舒服,袖口里的指尖悄悄握紧,白乐也不傻,今日是受人爱戴的花朝节,在怎么恼羞成怒也要忍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王权富贵的公子。
万一被那些公爵伯爵,乃至皇家看上她,别说什么枂淼,到时候全京城的女子都不如她,白乐心里越想越兴奋,并继续保持着微笑,移步到枂淼身旁。
枂淼暗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今日我有心与她保持距离,以免招惹生非,可见她处处与我为敌,想来事与愿违。”
沛涵也瞧见了她,也没有上前阻拦,就在旁边观看。
好在平日里跟她较好的两个姑娘没随身跟着,不然又是三人为虎。
枂淼虽是玲珑剔透,却是心善之人,不似白乐笑里藏刀,实则居心叵测。
不知情的人看着她就像看着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可她知道这个女子平日里是多么的羁傲不训,泼辣善妒;
且看她今日是怎么唱完这场独角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