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月色朦胧,鸟鸣入耳,身边的楚靖夜的呼吸声渐重。
这一刻,苏沅绾的内心有了许久没有过的安心。
那是爷爷手把手教她写字,是娘亲抱着她轻轻哄睡时的感觉。
月色鸟鸣中她也逐渐进入睡梦中……
第二日待楚靖夜早朝后,她也让人准备马车前往苏府。
父亲的案子是皇帝要查的,只要他不放人,一时半会谁也没有办法。
楚靖夜虽然战功赫赫,可是母妃早亡。
跟皇帝并没有一般的父慈子孝,比起其他皇子更显得疏离。
因而他的岳父并不能让皇上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皇上也不会给他面子。
不过苏沅绾想到苏和的婚事,却是该提一提了,
此时成亲虽然不妥,但是事情还是该早日定下来才安心。
想着回去跟母亲说道一下这事儿。
再见到苏夫人的时候,苏沅绾明显感觉到母亲变得憔悴了。
往日的恩爱夫妻竟然有瑕疵,苏辙在外面有红颜知己。
换作任何一个妻子,一时半会儿恐怕都难以接受。
苏沅绾扶着苏夫人坐下,劝慰道。
“娘不必介怀,爹的事儿虽然麻烦,总能平安回家的,我们大家都在努力。”
苏夫人抚着苏沅绾的手,叹息道。
“只要人能平安回来,一切都好说,说什么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
苏沅绾依偎着母亲,撒娇道。
“女儿和哥哥们都在,娘亲什么都不用怕,一切都有我们呢。”
苏夫人欣慰道。
“我的绾儿确实是长大了。娘也看淡了,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常事,这些年是娘自误了,你不要怪你爹爹,也莫要为难那个姑娘,只要你爹爹能平安回来,娘都认了。”
苏沅绾心头一震,早听阿修报给她,暮嫣香昨天夜里就死了。
吞金自尽的,连封遗书都没留下。
可见她对这个世界早已无话可说,也没什么留恋的。
苏沅绾默然道。
“娘,暮嫣香死了,昨天夜里悄无声息地吞金自尽。”
苏夫人叹息道。
“何苦呢,千算万算,都是那些男人在争权夺利,我们女人又能做什么呢,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苏沅绾轻声道。
“我已经着人给她买了副上好的榆木棺材,城郊买了块地,把她和她弟弟葬在了一起。这下九泉之下她也可以瞑目了。”
随后又故作轻松道。
“娘,大哥年纪确实也不小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的婚事还得劳烦娘操心了。”
苏夫人笑笑道。
“和儿是个省心的,唯有姻缘一事真是让我操碎了心。上回那事儿闹的,我也不好跟他再提这事儿了。”
苏沅绾知道上次王瑛的事儿,让苏和很不高兴。
虽然不能对苏夫人说什么,心里到底有芥蒂。
苏沅绾安慰着,柔声道。
“娘,大哥心中自有佳人,当然不愿意接受娘给她挑选的姑娘了。您那,就随了他的心吧。”
苏夫人立马坐起来,看着苏沅绾道。
“和儿有心仪的女子?哪家姑娘呀,只要姑娘是好的,门第出身差点儿也不打紧,不过帮衬她点儿,对咱们苏家来说不是难事儿。”
苏沅绾抿嘴一笑,道。
“娘亲,当真不知道?”
苏夫人拉着苏沅绾的手道。
“娘,哪里知道这些?”
苏沅绾心里暗自奇怪道。
苏恒这回也没大嘴巴子?不应该呀。
苏夫人忙道。
“恒儿昨天回来就直接睡了,说是累坏了。今日一早又匆匆忙忙去了太学,都没机会跟娘搭上话儿。我的绾儿,你快说呀,是哪家姑娘?”
苏沅绾笑道。
“娘,说来你也不陌生,就是徐家三姑娘呀。三年前的花灯节跟大哥以诗会友,大哥从此情根深种,哥哥自然不愿意接受旁的姑娘了。”
苏夫人在心里盘算着,道。
“哪个徐家呀,礼部侍郎徐符家的千金尚待字闺中,大理寺卿徐明家的姑娘也不错,还有……”
苏沅绾笑着打断苏夫人的话,道。
“娘别猜了,是徐尚书家的千金,昨天咱们还见过他家公子呢。”
苏夫人恍然大悟道。
“哦,原来是他家姑娘呀,徐大人品行高洁,他家姑娘的教养想必是极好的。”
苏沅绾笑道。
“这还没过门呢,娘就偏向着儿媳妇了,以后还有女儿的容身之所吗?”
说完故作伤心状,苏夫人也知道她在玩笑,因笑道。
“咱家因为你爹爹的事儿,现在的确不适合接亲,但是可以先定下来,不管怎么说总不会亏了人家姑娘。”
苏沅绾笑道。
“好了,就是您想亏待,您家宝贝儿子也不会同意的。”
母女俩相视一笑,这是这么多天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苏和身为苏家长子身上肩负的是整个苏家。
从出生开始他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
很多话他不能说,很多事儿他不能做,活得像一个木偶。
在苏沅绾的记忆里,他还没起床大哥苏和就已经在书房跟着夫子读圣贤书。
她刚吃过早饭苏和又跟着爷爷会见同僚了。
她跟着苏恒在玩踢毽子时,苏和在骑马射箭。
晚上星子满天,苏沅绾在睡梦中同周公会友时,苏和还在书房温习功课。
苏和每天总是很忙,每次见到苏沅绾总是俯下身子抱起她说。
“小妹又重了,哈哈,可是越来越漂亮了呢。”
苏沅绾眼中的知道大哥苏和虽然总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世人眼中的翩翩公子。
可是苏沅绾知道他一直都不容易。
这么多年了,大哥终于遇到自己心爱女子。
余生能有一个女子温暖哥哥的,作为妹妹真的很高兴。
苏和兄弟几个还没从太学回来。
苏沅绾陪着苏夫人处理了一些家中琐事。
看了几回书,不知不觉间已经是中午时分。
苏夫人说起过几日圣寿节,苏沅绾作为孙媳妇可得注意分寸。
不然丢了苏家脸面事小,给楚靖夜带来不好的影响就是大事了。
苏沅绾想起前世太后的生辰圣寿节。
贤妃总是带着她承欢膝下,极力讨太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