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谁参与了平安大道的修建,这个事情,杜陵还真是不太清楚。
毕竟他现在负责的是沈安安的商业部分。
而这个事情,算是政务部分。
则是有暗月那一套班底在做这些事情,包括对接以及如何分配。
包括以后两侧的商铺客栈之类的利益划分。
所以听他这么解释,杜陵才恍然。
就说嘛,今天整个平安街都不对外营业,这家伙怎么跑来了。
而且这里是酒楼,竟然让人通报才进来,就说明他知道今天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样。郑伯父身体可还康健?说起来也着实有很长时间没见过了。
爷爷还在时,郑伯父倒是经常会去跟我爷爷下棋。
这一晃,感觉都过去了好长时间。
你我都长大了。”
郑三郎被杜陵突如其来的感慨弄蒙了,不过还是顺从的点了点头。
“父亲身子还算康健,多谢杜兄关怀。不过你也知道,人上了年纪,总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
的确如你所说,我们长大了,相应的很多事情,就变得身不由己。
就连这时间的分配,都由不得我们。
我现在倒是羡慕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我……”
兴许是勾起了他的伤心事,郑三郎自嘲的摇了摇头,却是没继续说下去。
他很想说,他现在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了主。
如果有可能,他很希望像杜陵这般,早早的分家出去单过。
而且这还是人家老太爷的意思。
这样一来,虽说婚事依旧要父母过问,但终究有了一定的自主的权利。
分家出去,就说明你已经长大了,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了。
但这个时代分家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毕竟讲究宗族亲情。
很多地方,都是一个大家族在一起生活,都听族长的支配。
族长的话,甚至比官府的话都管用。
而且官府为了维护统治,甚至对于这些族长的权利,予以承认。
这就相当于把宗族规矩进行了合法化。
所以郑三郎就算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娶张嘉悦,但也不得不接受安排。
毕竟他的兄长在京城,需要银子来维持关系。
而他,也需要银子给自己铺路。
张嘉悦这女人就算再不好,但有一样好。
那就是好有钱。
事实上张嘉悦对他下手之前,他是知道的,也察觉到了酒里有东西。
但他没有阻止,也没反抗。
一切不过是顺水推舟。
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真的很温柔。
尤其是在床上那要命的温柔。
郑三郎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很可耻,因为他真的很享受。
在她身上,他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所以当她带着一箱子金子,去了郑家之后。
他的爹娘,就非常愤怒的表示,这个事情,是他郑三郎干的不是人事。
错都是他的。
郑家一定会给她一个说法。
张嘉悦则当场表示,心悦郑三郎,两人是两情相悦,希望郑家两位山岳,不要为难三郎。
而且自己可以不要任何聘礼,等嫁过来,会带过来十万两黄金的嫁妆。
这一下,郑家上上下下,都立刻决定,这婚事必须定下来。
郑三郎必须对人家好姑娘负责,普天之下,上哪找这样的好姑娘去。
若是不娶,郑家都容不下他这个亲儿子。
“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我不是个好女人,觉得我不要脸。
但你当时不也主动的很吗?
你们男人欺负女人的时候,就叫风流,女人反过来,就是不要脸,不守妇道。
规矩还不都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上嘴唇碰下嘴唇,轻而易举碰出来的?
真的是很轻飘的一句话,却能让女人万劫不复。
你怪我也好,恨我也罢。
郑家必须八抬大轿把我抬进去。
我可以保证,会让郑家更上一个台阶,从此飞黄腾达。
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我张嘉悦都能解决。
但三郎,我也告诉你一句话。我这辈子,不会找其他男人乱来。
同样的,你要纳妾,我也不反对。
但你要记着,我永远是你郑三郎的发妻。
如果你养的那些女人,想要上位,就别怪我辣手摧花。
你知道的,我不是好人。
当家主母,弄死几个侍妾,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你说是吗?”
这是承诺,也是警告。
他知道,那个女人,说得出,便做的到。
事实上,她真的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女人,漂亮性感,而且有能力。
她这样的女人,也许是他合适的贤内助吧。
“羡慕我?羡慕我什么?每天一身油烟味?还是每天对着一堆客人嘘寒问暖,陪着笑容?
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哪有三郎你这般潇洒。
前两日不还传闻你郑三郎流连花船的风流韵事么?
每天读读书,吟吟诗,跟漂亮的姑娘叙叙交情,这才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嘛。”
杜陵笑着给他倒了杯茶,并没有让人另外沏茶。
郑三郎也不嫌弃,道了声谢,苦笑道:“你啊,就莫要取笑我了。那天真的是我喝多了,就算睡在大街上我都不知道,又哪来的力气一夜风流。
话说回来,杜兄以前读书也很有天分,为何不接着读书?
以杜兄的才情,加上杜家的财力,想要出人头地,不是什么难事吧?”
他很羡慕杜陵,因为他有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钱财。
虽说年纪差不多大,但人家杜陵已经作出了一番事业。
而他……虽说考取了功名,但想外放做官,谈何容易。
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现在的官员,普遍都在壮年,除非自己作死,会被拿下来。
只要正常的处理公务,少说四五年才会动一动,要么平调,要么升迁。
他这种名气不大,家里没钱的举人,想要补一个缺,你可是太难了。
毕竟他哥哥的官职也不高,而且还是个清贵的官职。
这个清贵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以后很有前途,很可能能进内阁。
但是现在呢,就是两袖清风,处于养名的阶段。
等过个二三十年,终于熬出了头,有了清名,恭喜你,你的春天要来了。
但人生有几个二三十年?
清名这种东西,真的是靠时间慢慢积累起来的,否则你清都不清,你怎么统率百官,给天下官员当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