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长安真的是热闹非凡。不管是市民还是官员,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来迎接今天的到来。因为今天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凯旋归来的封赏之日。
从上到下都是欢天喜地的,没有一丝丝悲伤的气氛。
不过李渊这次做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为这次阵亡的将士们发了很高的抚恤金。这些抚恤金能够让他们的家人平平安安,衣食无忧的过完这辈子了。
当知道这个决定以后,很多人都会决定来到军队参军。他们觉得这个政策还是非常好的,有些男儿甚至会想自己一条命换来家人的衣食无忧,那是非常值得的,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你要是不参军你就只有种田种地,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温饱,因为自己种的粮食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还要上交给地主还要上交给国家,所以当他们被压榨以后,自己手中的余粮真的没有多少。
但是参军就不一样了,参军如果大难不死还能混个一官半职,让自己的家人能够衣食无忧,就算自己死了也能够让自己的家人得到保障,最起码不用再为吃的和穿的而去发愁了。
所以在这次战争之下,很多大唐男儿都踊跃报名积极去参军,李渊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还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他不想着天天去打仗,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军队,就有强大的力量,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护卫他们大堂的安全。
毕竟强行征兵和主动报名,那完全是两两种概念强行征来的兵,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在战场上的战斗力是极其低下的,但是主动报名的兵那就不一样了,他们有强大的战斗意志,他们想要获得什么,或者想要去争取什么,有了这番动力,那么在战场上杀起敌人来,自然而然的就如星云流水一般了。
今天的李建成换上了他的太子福,李世民换上他的亲王府。这在大堂只有他们两个人能有这样的地位。
清亲王服再怎么高级也比不上李建成身上的那一套,太子妇那一套太子福,象征着皇位的继承权,象征着李渊以后的接班人,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太子和李世民同时走到宫殿之前的时候。
那差距立马就显现出来了,一大群人立马回到太子的身边,对着太子嘘寒问暖。
生怕太子记不住自己的脸。反而一旁的李世民身边只有寥寥几人,这些官员都是真心和李李世民去结交的,所以他们对太子也没有什么兴趣,李世民看着太祖那边人头攒动,心里也不是滋味。自己也不比李嘉诚差到哪里去,这些人啊真的都是墙头草,谁更有权利谁更有地位,那么就要跟谁绝交,相反自己来看看自己结交的这些官员,那都是真心拥护自己的也是真心支持自己的,他们不会因为谁有事谁有权就去结交谁,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心来定。
所以李李世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后就做了下来,与这些大臣开始喝起了酒。
因为李渊还没有到来,所以现在的场面,嗯,稍微有些混乱,不过更多的洋溢的是那种开心的气氛。
……
正当李世民与他们闲聊的时候。一旁的太子看见门客冷清的李世民心里有些想笑。
于是他摆摆手走到李世民的旁边问道:“二弟,我这次特别好奇,你是怎么知道李李易之会发生叛乱的?难不成是你们事先就串通好的,然后他再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完美的将它拿下嘛,我想你应该不会做这种事情吧?”
李建成的话,犹如针一般扎进了李世民的耳朵。他就算不想搭理李建成,这次也无法回避了,因为旁边不止有他们几家的人,还有一众的官员。
自己一旦落下风的话,那么他们就更加的坚定认为自己比不过自己的大哥李建成。
虽然暂时没有办法得到皇位得到太子之位,但是这不代表着李世民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差。
“大哥,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大唐是我们李家的,我怎么会串通一个外人来谋夺我们李家的天下呢?”李世民不打反问。
李建成笑了笑说道:“那谁知道呢?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选择不择手段,我知道二弟你是一个非常有心机有手段的人,所以我就特别好奇你是怎么知道离职判断的,毕竟我在前线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消息,是不是你对消息进行了封锁。你要知道我走之前在长安留下了众多的耳目,难道这些耳目眼睛都瞎了,耳朵都聋了,他们得不到一点风声吗?反倒是你能够这么精确的掌握长安的动态,这个就让人有些疑问了。”
“大哥你太小看离异之了,在你走之后你一直就把你那些所有的耳目都控制起来的,该杀的都杀掉了,该关起来都关起来了,所以你觉得他在长安怎么样,你会收到什么消息吗?难道离职是个傻子会主动给你送去一些什么消息吗?毕竟像你这么聪明的人,就算他去给你送去一些假消息,你也能够根据假消息判断出一些什么异常来,所以他选择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将你所有的耳目全部清除。”李世民的回答倒是让李建成觉得有些吃惊。
自己在长安的这些耳目,可是这些年李建成好不容易都安插下来的。很多耳目只有李先成自己知道,你一直会怎么知道的,难道是李世民告诉他的,不过想过来也也不对,自己在李世民身边插了耳目,李世民也在,李世民也在自己身边插了耳目,不过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插的耳目是谁。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你在我身边安排人,我在你身边安排人,不过我不知道你安排的,谁在我身边我也不知道我安排的谁在你身边。
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消息。虽然都知道身边有对方的人,不过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因为这种事情在长安都非常的常见。在整个官场上面也非常的常见,因为这都是大家不成文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