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在他乡,相逢不相忘。
苏戚出了昭月城,没有再回头。
她知晓秦柏舟眼力过人,定然已经认出自己。也清楚他们不是该相认的关系,前尘旧事,早已断绝。
不过她还是很开心。
这种开心一直持续到入夜。
苏戚离开昭月城,什么都没带。她本来也没啥行李,白在酒舍干了半个来月的活儿,被迫再次踏上逃亡路,身无分文。
唉,怎一个惨字了得。
苏戚没打算继续留在昭月城。这地方已经不安全了,与其提心吊胆躲着,不如另寻出路。但是跑得这么干脆,总归让人觉着有点心酸。
心酸于自己无牵无挂,来得容易走得也容易。漫漫求生路,奔波无休止。
人生嘛,总有起起落落落落落。她来大衍,一开始过得太好,起点太高,后来掉下来了也很正常。
苏戚走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乐观地安慰着自己。天空挂着皎洁的月,四下里皆是荒野,颇有种空茫旷然的意趣。换个有雅兴的,估计能当场作诗。
苏戚不想作诗。
她晚上都没吃饭,高兴劲儿过去以后,只觉手脚酸软,腹中空空如也。环视贫瘠土地,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这年头,地里也刨不出番薯土豆什么的。别问,问就是大衍没有。
前世读书的时候,苏戚参加过野营活动。班内分组干活,在山里生火做饭露营探险啥啥的。她没朋友,晚间探险和同组的人走散,实在不知怎么回去,又冷又饿。幸亏找到一片番薯地,虽然刚被人收割过,她依旧在堆满藤蔓的土里翻到了几个遗漏的果实。
人在饥饿的情况下,记忆会变得特别鲜活。
苏戚清楚记得,那天晚上的番薯,吃起来脆生生的,清甜多汁……
打住,不能再想。
她走不动道,于是找了个比较平坦的地儿,搜集些干草垫在身下,仰躺着看夜空上方的月亮。看着看着,总觉得月亮像烧饼,无奈闭眼逼自己睡觉。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也行嘛。
苏戚默默祈祷了下,希望不要有蛇虫之类的玩意儿出现,然后沉入梦乡。大概是饿得太狠,梦里全是吃的,红烧肉莲子羹烤鱼蒸馍八宝粥,满汉全席应有尽有。可惜做梦也吃不着,只能干看,碰一碰就消失了。
早晨,苏戚被日头晒醒,一边拨弄头发里的枯草,一边恨恨地想。
她就该从秦柏舟的摊子拿些瓜果!为什么不拿!摆啥潇洒架子呢!隐约记得那板车上有脆桃和沙果,不,就算没有,现在给她生菜都能啃。
——昔日纨绔沦落乡野,一饭难求,这是人性的堕落还是世态的炎凉?
苏戚给自己想了个味儿很冲的标题,边想边乐。她倒不觉得苦,毕竟现在的境遇比起之前算不得什么。随遇而安嘛。
顶着日头向东又走了一整天。累了就歇,歇完再走。黄昏时遇见个拉牛车的老农,一问,也是朝东走,前面不远有村庄。苏戚乐得搭乘,顺便跟对方讨了水喝。车上堆放着刚收割的豌豆和糜子,她捡了豆荚,咬着清甜微苦的青豆,和老农搭话闲聊。譬如今年收成如何,远近有哪些城池村落。
日头像个融化了个蛋黄,渐渐浇在山间。
……
入夜,苏戚来到小稷村。
她已经和赶车的老农相熟,知道此人姓徐,就住小稷村,有个烧菜特别棒的儿媳。两人相谈甚欢,徐老丈得知苏戚没处住,很直爽地表示他家可以留客。
如此甚好。
苏戚坦然道谢,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进村时,她看见许多男女挎着菜篮端着水果,表情凝重地朝村外走。便问徐老丈:“这是做什么?”
徐老丈笑道:“小兄弟从外地来,想必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习俗。自从乌山地动,河流改道,我们小稷村没了倚仗,庄稼常受影响。这几月甚少落雨,村里人便隔三差五去灵星祠祷祝祈雨。”
原来小稷村旁边有条河,浇田灌渠很方便。现在河道干枯,若是天气不好,收成就差了。
苏戚在书上见过灵星祠的记述。这庙宇供奉的是后稷,传说中教导百姓稼穑的英雄。庄稼人对着后稷祈雨求福,倒也合情合理。
只不过天晴下雨,说不准的事儿,后稷也不一定能帮上忙啊。
她在徐老丈家里住了一夜。果真吃到了老丈赞不绝口的饭菜,感动得热泪盈眶。要不是丈夫在旁边黑着脸虎视眈眈,差点儿把她撵出去,她都要拉着儿媳的手诉说爱意了。
把好食材做出好味道有什么了不起,能将最简单的蔬菜烹制成美味,那才叫神仙!是化腐朽为神奇!
苏戚丝毫不觉得自己的用词有什么不对。
她心满意足睡了个好觉,早晨起来,特别勤快自觉地帮着洒扫院子,劈柴烧火。徐老丈的儿媳是个年方二十的女子,乐得捂着嘴直笑:“小郎君不必如此,再这么热情,我都想改嫁了。”
苏戚擦干净灶台,张口想说几句玩笑话,见这女子拎起菜篮,篮子里装满了瓜果,赶紧上前接过。
“去哪儿?我帮你拿过去。”
“好呀。”对方笑眯眯点头道,“我到灵星祠去。”
苏戚低头看了看篮子里满当当的瓜果,顿时了然。
这是要给庙里供奉祈雨呢。
她有些留恋篮子里的瓜果,毕竟供奉用的食物不能再拿回来,只能放坏换掉。两人一前一后走到灵星祠,里外已经聚集了挺多百姓,跪在地上念念有词。
苏戚把东西依样堆放在神像下,身边的女子跪下拜了拜,又退到外面去,跟着其他人跪拜祷告。苏戚本想直接回村,走了几步,回看这些伏地的百姓,恍惚间仿佛重归栾陵。
她见惯了栾陵民众祈神跪拜的场面,也曾参与祭祀,主持仪式。但说实话,她并不是一个特别尊崇神明的人。于巫夏而言,她定然算不上合格的弟子。
日光炎热,不见风。
苏戚仰头,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天际稀薄的云彩,默不作声地回去了。
当天下午,她辞别徐老丈一家,继续向东走。道路依旧坎坷不平,没有车马,好在徐老丈的儿媳给她塞了干粮瓜果,渴了饿了就能吃。
向东,五十里。
到下一个村落。
……
丰南郡曾经富庶,如果不是接连而至的地动,旱灾,以及叛乱,绝不会变成这番光景。
苏戚一路走来,看到的田地大多荒废,稻苗枯萎。农人面带菜色,疲惫而又迷茫。他们的亲人有的还在,有的死在战乱里,还有些染上了疫病,被烧死埋葬。
按理说,经历地动灾害的是乌山郡。但乌山与丰南郡相连,当时有许多流民出逃,涌入此处,带来了慌乱和疫病。
丰南王为了收拢民心,弘扬美名,没有阻拦流民进入。封地官员放粮施粥,莫余卿两地奔走,后又救治疫病,赢得一片赞誉。然而盛誉之下,满是疮痍,百姓的死伤是微不足道的数字,在功勋面前,丰南王不在意这些,远在京城的沈舒阳也不在意。
适逢大旱,乌山丰南这等川泽之地,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丰南郡,河流改道,王侯叛乱,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现在,许多人提起莫望来,都长吁短叹,愁容满面。
他们认为是莫望和沈舒阳带来了天灾。所以昔日丰饶的丰南郡,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官吏无甚作为,百姓过得清苦,民间祈神之风逐渐兴盛,甚至有些不受控的趋势。
他们祈祷好收成,也祈祷地下无数冤魂能够安息,莫要怨恨人间。
苏戚走走停停,看着干涸荒芜的田地,以及增多的庙宇,不置一词。某日路过又一座灵星祠,见祠内堆放着快要腐坏的供品,里外跪满百姓,突然大步走进去,用衣摆兜了几颗桃子就要离开。
周围人哪里允她走,立即拦住声讨。
苏戚捏着有些发皱的青桃摇头,郑重其事道:“祈福贵在心意,这么浪费食物,不好啊。”
好不好的,众人才不听她胡说,围着训斥叫骂。
苏戚仰头再次看了看天,在吵闹声中突然笑起来。她赶了几天路,没怎么休息,灰头土脸的并不体面,说的话却很能镇住人。
“听我的,都回罢,最迟三日内有雨。”
这句话后来流传甚广,变得神秘而威严。多地县志如此记载:“太安二年七月末,鱼钱仙师蓬发徒跣,蓦然现世,一手指天,道:汝皆去,三日得雨。”
事实上苏戚当时远没有那么狼狈,也没那么神神叨叨的。
她跟着巫夏学了好些年的天象物候,鬼神卜算,看个天气并不困难。说有雨,其实时间不能太确定,只报了个大致的范围,没想到果真第三天下雨。
下的是暴雨,暂且解决了刈城附近的干旱问题。
然而在下雨之前,苏戚从灵星祠捞了几颗桃子的当天,她可没受到什么好待遇。祈雨的百姓经历最初的不可置信后,还是抢走了她怀里的青桃。被轰走的时候,有个心善的妇人偷偷给她塞了一把青枣,这事儿苏戚一直记得。
快要抵达刈城时,天下雨了。
暴雨把苏戚浇了个透心凉。她穿着半干不干的衣裳进城,突然被个农夫拉住。
对方惊喜喊道:“仙师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