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会试由吏部尚书王鳌亲自主持,贡院就在京师的国子监附近,一大早就已经被锦衣卫和顺天府的差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
王鳌高坐在明伦堂内,等着外头的考生前来拜见,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参加过自己主持的科举的举子,就已经算是自己的门下弟子了,以后无论成就有多高,见了他王鳌也要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大宗师。
才是寅时,天微微亮,三人就早早地起了。准备拜别恩师,前去参加今年的会试,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教导,几人对自己这个有些怪异的恩师已经完全放下了怨恨和戒备,真的把小千岁当作自己的指路明灯了。
本以为恩师还是会像往常一样睡到日上三竿,不料刚出书房就已经看到了穿戴整齐的谈志强。
几人对着恩师行了一礼,小千岁走上前去宽慰了几人几句,还特地让人开了中门,让他们踏过府上那高高的门槛,誉为一路高升。
出了刘府,就看到早已经准备好的三顶绯红小轿,还有帮三人提着考篮的小厮。
看着恩师一大早就起来为大家忙前忙后,几人心里一阵酸楚,只希望自己不会辜负恩师的教诲,不让恩师对自己失望。
又对着谈志强行了一个大礼,三人才转身上了轿子,朝着贡院开去。
看着自己的三个学生都走了,小千岁也是伸了个懒腰,转身也上了自己的那顶轿子,特地让人绕开三人,免得乱了他们的心神,一行人才晃晃悠悠地往贡院方向行进,颇有几分后世要去参加高考的味道。
进入考场的一切都很顺利,毕竟这是会试,已经算是大考了,这些考生说不得以后就会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这群差役自然不敢刻意刁难。
进了考场,按照规矩就要先去拜见坐在明伦堂中的大宗师,也就是本次主持会试的主考官王鳌。
三人走了进去,后头就有差役负责唱名:“山东人氏江铁民,赵善廷,吴其乐……”
听到几人的名字,王鳌心里也是闪过一丝同情,这三人的遭遇他也有所耳闻,对着三人点了点头以示鼓励,才让三人进了考场。
与此同时,小千岁也到了贡院外头,依旧穿着那一身雍容华贵的锦绣绸袍,大金链子倒是取了下来,带着一干人往里边走去。
对于这位主,光看人家身后的锦衣卫护卫这群差役就不敢做什么了,但碍于规矩,加上小千岁也乖乖配合,才一脸心惊胆跳地将人送进了考场。
“陕西府人氏谈志强,拜见大宗师。”
“进去吧。”
对于这等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王鳌历来都是不喜欢的,只是自己如今是主考官,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只能对着谈志强冷冷地说了三个字。
小千岁进去以后,却是来了一个老熟人。
“学生王延喆,拜见大宗师。”
谁料这次王鳌比起面对小千岁还要冷淡,都没开口只是点了点头,但眼神里却充满了殷切和鼓励,毕竟这是自己的子侄,过多的言语反倒是让人误会了。
……
“铛铛铛……”
一阵钟铃过后,有人敲起了铜锣,接着便是有人唱诺道:“放题!”
随后一干差役和陪考官开始分发试卷,偌大的考场内立马变得鸦雀无声,决定无数人命运和未来的会试正式开始了。
小千岁揉了揉肩膀,朝着远处看去,见有差役举着牌子走来,再见那考牌上,是朱漆的几个大字:“西南何永镇”。
这题目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问你要怎么才能让祖国的西南边陲被朝廷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这也是吏部尚书王鳌听了内阁两位好友成日发牢骚,又看了那云南布政使熊海波的三封奏书后想出来的题目,为的就是考校一下今年的考生究竟懂不懂如何治国,懂不懂什么叫做大局,懂不懂什么叫做权谋之道。
小千岁笑了,这题目曾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就有人出过,好巧不巧,自己的八股摘录中就有这篇策论,要是那三个不成器的门生认真读了自己给他们的东西,想必是不成问题的。
但问题又来了,三个学生读没读自己不知道,但小千岁知道自己肯定是没有读过的。明明看过题目却没看答案,这样的心情简直比便秘还要难受。
没办法,既然没看过,那就自己写吧,对于西南地区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千岁自然是知道一些的,也不管会不会有时代限制,提起笔来就开始写了四个字:改土归流。
江铁民揉了揉眼睛,显得很是难以置信,再看清楚题目以后,浑身仿佛被电流击过一样,打了个激灵。
这题目,不是和恩师给自己的那本书上一样吗?当时考的是“何以镇西南”,虽然与今天的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教你如何解决西南地区的问题罢了。
这道题目,这两个多月以来,他不知道已经做过多少次,对于那三篇优秀答卷,更是不知道早已经研习过多少次了。
说句夸张的话,这道题,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十多种破题的方法!
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有些激动的心情,江铁民开始提笔,沾墨,随后就是一阵笔走龙蛇,显得很是自信。
江铁民知道,自己的天资不算上乘,比起两位师弟来都有些愚钝。但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这两个多月以来,自己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
就在三个弟子依旧在笔走龙蛇的时候,小千岁已经把笔扔下了,也不管自己做的合不合格式,反正自己真的已经尽全力将一些后世的伟大政策阐述了出来,至于中不中,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生怕撞见了三个弟子,做完题的谈志强就逃跑似的冲出了考场,带着一行人扬长而去。
听闻那个刘瑾家的纨绔子弟又提前交卷了,王鳌有些气恼,这显然是对自己,对大明朝科举考试的不尊重!
要不是提前阅卷不合规矩,王鳌恐怕早就忍不住要看看此人做的狗屁文章了,只能压下了心头的不满,继续期待着有才子在这次会试之中崭露头角。
等到考试结束,三人才规规矩矩的出了考场,汇合之后三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心中的激动难以掩盖,只想着赶紧回去拜见恩师,也好让恩师宽慰宽慰。
谁料这时候一道声音从背后响了起来:“哟,这不是谈志强的那三个弟子吗,怎么样,考得如何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