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谈志强的的吩咐,刘国平前脚刚走,宋开良就收到了有人来看望过两人的消息,惊怒交加之下也顾不得规矩了,自己这次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压上去了,要是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直接就派人去封锁了大牢,不得让任何人进行探视,也不得任何人与外界联系,以防生变。
而刘国平,直接就以刘瑾家人的身份去到了宫外,随便找了一个刘瑾的曾孙子让他去给王承瑾报信,说自己在宫外等他。
“王公公,外头有个小太监找您,说是有事情相告。”司礼监的茶监走过来王承瑾耳边低语道。
闻言王承瑾放下了手中的笔,沉思了片刻,就抬步走了出去。
一般如果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有人来找自己的,即使找自己也不可能到司礼监来找,既然来了,那必定是有大事。
再联想到陪着陛下出游南巡的刘瑾和那位刚刚被自己接到京城的小祖宗,王承瑾的脚步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许多。
“王公公。”依着王承瑾身上的服饰,这个青袍小太监已经知道了来人的身份。
再胆怯地抬头看看前方的司礼监衙门,心里就是一阵唏嘘,自己穷其一生,也只能在宫里做个最底层的存在了吧。
“你找我?有何事?谁让你来的?”对着这个并不相识的小太监点了点头,王承瑾显得有些惜字如金。
“回王公公的话,是老祖宗的家人刘国平大人让我来找您的,刘大人说他有要事与您商量,现在就在宫门口等您呢!”
小太监显得有些焦急。并不否认,他壮着胆子踏入司礼监的地盘,有投机取巧的成分,期盼着自己也能被哪位公公看重,从此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再也不用受人冷眼,被人欺压。
“快带我去!”一听是刘国平找自己,还直接找进了宫,王承瑾显得有些心绪不宁了。
小太监不敢耽搁,在前面带路,王承瑾也是快步紧随其后,心里盘算着可能出现的任何变数和应对措施。
“王公公。”刘国平显得有些气愤和焦急。
“刘兄,不知道是不是……”王承瑾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太监,立马就将人家吓得行了一礼扭头就跑。
毕竟在宫里头生活,知道的越少,活的也就越长,这是万年不变的生存法则,有时候知道的多了,就会给别人造成威胁,那么杀身之祸也不远了。
“站住。”
“王……王公公饶命啊,小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小太监被吓的直接跪了下来。
“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管事?”
“回王公公的话,小的叫做黄宝玉,在织造局当值。”
“好了,你回去收拾东西吧,明天这个时候去御膳房报道,先领个典簿的差,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一听王承瑾不是要追究自己,反倒是给了自己一个御膳房的肥差,黄宝玉立马就破涕而笑,对着两人磕起头来。
没再理会小太监,王承瑾直接就跟着刘国平上了停在一旁的马车。
“刘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居然劳烦你来到宫里头找我。”
“小千岁和刘管事被抓了。”
“啊?”王承瑾被吓到了,这京城里头,还有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不认识谈志强很正常,不至于连刘然都敢动吧。
言简意赅的跟王承瑾说了谈志强是如何在淑华楼与徐鹏举发生冲突,五成兵马司的宋开良又是如何处理的,王承瑾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别人或许不敢动小千岁,可是徐鹏举这个南京城里的混世魔王,绝对是有这个胆量的,对于徐鹏举在南京城里干的那些事,王承瑾也是有所耳闻,毕竟人家背靠魏国公这棵苍天大树,自然是有这个底气的。
要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刘公公又不在,很有可能被有心之人拿来运作,成为拉拢勋贵攻击刘公公的杀手锏。
想到这里,车内的气氛陡然就冷了下来,两人的后背都是一身的冷汗。
“王公公,小千岁让我来找你,是因为他已经想出破局的办法了,事不宜迟,还是早做安排为妙。”
在王承瑾耳边低语了几句,两人就是会心一笑,刚好车马也到了文兴胡同,进了刘瑾的宅子,王承瑾就开始以自己的身份大发信件。
既然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那自己就让他们看看刘公公的天到底有多高好了。
一封又一封的密信开始从刘瑾的府邸飞出,送往了宫里宫外的各个地方,更有一封直接就飞进了内阁,到了当今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焦芳的手中。
这位主可是个狠人,焦芳乃是天顺八年的进士,但却总被人误以为他不学无术。焦芳还在翰林院当编修时,当时的大学士万安和人闲聊,曾说过一句“不学如芳,亦学士乎”。意思是说,像焦芳这样不学无术之人,也想当学士吗?
后来此话传到焦芳处。焦芳勃然大怒,说:“这一定是彭华在背后算计我,我如果当不上学士,就在长安道上把彭华给刺杀了。”
这可不是精神小伙之间的互相放狠话,而是真真切切的勃然大怒。此后的几天,焦芳每次出门都在眼中别一把刀,还多次挡在彭华的车驾前提着刀要讨个说法。
彭华听后非常害怕,连忙将消息传给了大学士万安,万安最终不得不将焦芳直接提拔为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
就这样,焦芳在京城里开始以狠出名。人家能做内阁首辅,那自然是有大毅力的人。这位爷,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朱厚照登基之前,焦芳就已经是吏部尚书了。后来群臣联名弹劾刘瑾,焦芳却利用自己吏部尚书的职位之便,提前给刘瑾通风报信,还压下了所有的弹劾奏章,帮刘瑾度过难关。
后来两人一拍即合,焦芳完全沦为了刘瑾的附庸,在刘瑾的扶持下,其被举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一步登天。
所以一看是刘瑾的人让人送来的信,焦芳不敢耽搁,直接放下了正在处理的国事,拆开信件看了起来。
与此同时,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石文义,东厂厂公张永,御马监掌印太监马永成,吏部左侍郎郑亭玉,兵部左侍郎刘兴平,礼部右侍郎戚跃春等二十一位朝廷重臣全都收到了王承瑾送来的密信。
而内廷这边的二十四个衙门包括司礼监在内,也开始为自己的老祖宗和小祖宗打抱不平,局势立马就上升成了以魏国公为首的南京勋贵集团要对他们内廷举起屠刀大开杀戒。
京城里的气氛立马就变得诡异起来,空中黑沉沉的乌云好像也在为小千岁申冤。
……
而远在南京城的魏国公徐俌,也收到了徐玉让人送来的消息。
徐玉倒也还算客观,实事求是地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魏国公,最后还提出了“趁机锄奸,堕其淫威”的建议。
看完了密信,魏国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扭了扭腰,睁开了有些浑浊的眼睛,口里吩咐道:“去请南京礼部尚书罗苏平和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两位大人来府上陪老夫说说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