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朝堂风云
煜煜吃鱼鱼2021-06-09 15:263,343

  焦芳那边,收到刘瑾的条子以后就将阉党纷纷召集了起来,准备为陛下冲锋陷阵,摇旗呐喊。

  大家都显得有些兴奋和紧张,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这近两年以来刘公公第一次让他们为陛下办事,这是不是意味着陛下开始正视,或者开始重视大家了。毕竟从立场上来讲,阉党和帝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是能从阉党转为帝党,无论是声誉还是实力,大家都必将进益不少。

  所以,对于这次刘公公和焦阁老下发的任务,众人都是跃跃欲试,全力以赴的。可别小看了这群人格上有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这群人可是当之无愧的巨人。毕竟没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在科举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还能出任京官,在京城立足;若是是没有点干货,也没资格拜入刘公公这位天赐大档的门下,这年头做狗也是要看毛色的。

  当日下午,朱厚照的御案上又多了一堆新的奏疏,这次朱厚照倒是兴致勃勃的拿起了一本又一本,津津有味的看完以后又笑着拿起另一本津津认真批阅了起来,一旁的刘瑾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腼腆的笑了笑,心里对那个便宜侄子也更加信任和喜爱了。

  朱厚照第一次发现,刘瑾这狗东西还是挺有用的嘛,看来自己没有白白放纵他这么多年。同时朱厚照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对付那些烦人的苍蝇还可以这么玩啊。

  一边想着,朱厚照再次拿起了这本名为《民与夷孰重论》的奏章,翻开重新看了一遍。

  “民为重而夷为轻,为官大者为国,小者为民。人当有血性亲情,群兔仍知合力搏狮,何论人邪?视自己同胞于无物,是藩邦蛮夷为父母,此等贱内重外之人,凭何为官一任邪?……”

  “好,好,写的好!来人,给朕查一查这魏直究竟是何人。”朱厚照用刘公公的鸟儿担保,这是自己登基以来,看过最解气的一封奏疏。

  “回陛下的话,这魏直乃是山东人氏,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因为为人比较活络,不太受同僚待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重任,即使已经为官十余载,仍旧只是一个六品的督察院经历。”刘瑾显然对自己手底下的家犬是做了一些认知的。

  “将魏直的这篇奏疏和那王放礼的事迹都登在邸报上,让天下的百姓看看我们大明朝的“汉奸”是什么模样,谁是谁非,就让百姓们来评评理,省得那群大臣天天与朕讲民心所向,讲人言可畏!”朱厚照显得很是高兴。

  ……

  历史上的朱厚照虽不入大内,但并非如万历和嘉靖那般几十年不上朝。事实上,我们的小朱同志还是比较勤于政务的,他规定三日一朝,有事豹房上奏。也就是说每三天举行一次例行的朝会,如果有大事必须由皇帝亲自决断的,就去豹房找他。只是和他的父亲弘治皇帝一日一朝比起来,才显得不是很敬业,也给了百官们刻意抹黑的切入点。

  其实,经过朱元璋、朱棣两位狠人的整治,明朝在前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十分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国家机器完备,制度完整,甚至可以称作是封建主义制度的成熟巅峰期,后世的伪清也就是捡了个现成的作业照抄罢了,顶多就是还学着内阁弄了个“军机处”出来。换而言之,这个国家就算没有皇帝这个最大的股东拍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程办事,不妄为,虽然不能保证国富民强,但最起码的安定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今天是初九,也是该上朝的日子了。朱厚照登基后,将原定于凌晨六点的早朝改到了八点,据说这是皇帝与百官之间携手办的最为顺畅的一件事情,没有遇到丝毫的阻挠。毕竟皇帝和臣子也是人,原本的六点上朝,大臣们几乎四点就要起床,整理衣冠,思考朝堂内该如何应变,有些家远的或者太过清廉贫穷请不起轿子的,更是三点多就要起来。所以朱厚照此言一出,立马就得到了绝大部分官员的赞同。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刘瑾的公鸭嗓开始在偌大的奉天殿内响起。

  沉默了片刻,下头的官员交换了个眼色,就开始朝着朱厚照发起冲锋了。

  “陛下,臣有事要奏!”这次首先站出来的是个正五品的户部郎中。

  “爱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我大明身为宗主国,自当有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倭使无状,陛下又何必与他计较,那岂不是拉低了自己的身份?还请陛下释放鸿颅寺的官员,免得让人笑话。”

  这人倒是会来事,知道朱厚照吃软不吃硬,没有像往常一样辞藻华丽的讲一堆废话来教育天子。

  “陛下,臣倒是以为,既然我大明身为宗主国,那么面对属国,自当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倭使犯了错,自然应该好好教育一番,免得以后让人说我大明不懂教化之道呢。”

  刘瑾这边,一开口就是一位吏部左侍郎,两人一对比,气势立马就低了一截。

  “陛下,敢问王大人又做错了什么?其在其位而谋其职,作为鸿颅寺卿,难道照顾好外邦使臣也有错吗?陛下若是无缘无故就让锦衣卫拿人,那岂不是让朝堂诸公人人自危,以后谁还敢用心办事呢?”

  “哦?你问朕那倭国使臣做错了什么,那么朕问你,若是那天被欺负的是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你还会站在这里义正严辞的为那群倭人开脱吗?还是你觉得自己乃是官绅,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自然也就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朱厚照一句反讽,将此人搞得一阵脸色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朕这里倒是有一封昨天收到的奏书,刘瑾,你来读给诸位爱卿听一听。”

  说完,刘瑾就接过了魏直的那封奏书读了起来。

  “民为重而夷为轻,为官大者为国,小者为民。人当有血性亲情,群兔仍知合力搏狮,何论人邪?视自己同胞于无物,是藩邦蛮夷为父母,此等贱内重外之人,凭何为官一任邪?……”

  听着这字字珠玑,逻辑严密的论述,底下的诸臣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以往自己可以随意碾压陛下,是因为自己代表了“民”,而他只能代表“君”,自己站在了大义上,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自然是居高临下的发起冲锋了。

  到如今那些不争气的同僚,居然开始沦为陛下的走狗,面对同样能够代表“民”的对手,自己的优势立马就消失殆尽,再加上人家的民族大义稳稳的压了自己一头,又焉能不败呢?

  与其他人不同,刘瑾手下的官员看着局势逐渐出现反转,各个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也好在陛下面前露露脸。

  “陛下,臣以为王放礼此人身为堂堂的鸿颅寺卿,也算是位高权重,却不愿意为自己百姓同胞做主,反倒是一心去当那倭使的走狗,此等无国无家无德无义之人,理应重惩!”

  “陛下,王放礼德行有失,颠倒黑白,欺压百姓,难以担当重任,还请陛下三思,以免让奸臣误国。”

  “陛下,如今百姓已经是群情汹涌,若是不让那王放礼受到惩罚,为百姓们讨回一个公道,恐怕会民心不安,甚至是动摇国本啊!”

  看着台下的人一脸愤慨的模样,好像不杀王放礼就要亡掉大明一般,朱厚照显得有些忍俊不禁。

  再看看先前一个个义正严辞地站出来请求自己释放王放礼的大臣们,一个个缩起了脑袋,仿佛先前站出来的不是自己一般,朱厚照就是彻底的露出了笑容。

  看着到手的胜利,朱厚照定了定神,故作严肃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呢?我大明的百姓和藩邦外夷,在你们心里谁更重要呢?”

  朱厚照就开始点名了:“刑部右侍郎俞世泰,你之前不是上疏要朕赦那冯申无罪,还劝朕以德治国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这个问题就有些诛心了,谁要是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一句藩邦外夷比自己的百姓重要,那么这一辈子算是到头了。

  看着没人说话,朱厚照开始点名了:“刑部尚书俞世泰,你先前不是一直让朕宽恕王放礼,说他无罪吗?你来说说,到底谁更重要?”

  听到自己被点了名,那俞世泰立马战战兢兢地出列道:“陛下,那自然是我大明的百姓最为重要了,至于外邦之人,若是有礼有度,我大明自然也是以礼相待,但要是其横行不法,敢欺辱我大明的百姓,那自然也应该严惩!臣之前识人不明,遭受王放礼蒙蔽,还望陛下恕罪。”

  “其他人呢,可还有要为王放礼或者倭人辩护的?朕向来广开言路,诸位爱卿若是有疑议,但说无妨。”

  这时候谁还敢跳出来触霉头,诸臣只好齐齐拜倒:“一切听从陛下圣裁。”

  “刘瑾,拟旨吧。”

  “鸿胪寺卿王放礼,勾结外藩使臣,欺辱自家百姓,无君无父,无衷无孝,无德无能,即日起移交给刑部按律论处,并责令锦衣卫严查此人!”

  ……

  回豹房的路上,朱厚照显得很是愉悦,拍了拍刘瑾那肥硕的脑袋道:“刘伴伴,你做的很不错,看不出来你这脑袋还有如此灵光的时候,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想想那群大臣吃了苍蝇一样的脸色,朕就高兴,有意思,实在是有意思!”

  “陛下,这都是奴婢那个侄子为您出的主意,他在家中就常常说要为君父分忧,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我家这个侄子啊,别的优点没有……”

  听着刘瑾又开始了,朱厚照有些头疼的让他闭了嘴,不过对于这个刘瑾的侄子,自己也渐渐的开始感兴趣了起来。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第53章 你倭国是想和朕开战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小千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