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才子
煜煜吃鱼鱼2021-06-09 15:303,290

  会试的卷子很快便被收拢起来,紧接着便是进行点验,因为科举考试采用的都是糊名制,但为了防止有的考官还可以通过考生的字迹来评判出此人的身份,所以所有答卷还需要让翰林院派来的人重新抄录一份,从根源上断绝一切可能发生的舞弊手段。

  所以说,科举在古代的意义,确实可以说是寒门子弟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拔高自身阶级的办法,毕竟其相对而言的公平性,确实已经够高了。

  等翰林院的人抄录完毕以后,就将新的答卷进行封存,送去主考官那儿让其评定。

  当然,那么多的答卷不可能让大宗师一个人来评阅,王鳌亲自点了十多个自己的亲信,全部都是清正之人,一群人共同待在一个屋子里,一同开始阅卷。

  经过这十多个人初审通过的答卷,则会被放在王鳌的案头,由他这位大宗师来进行最终的结果评定。

  王鳌自己也是定了定心神,开始拿起几份考生的答卷仔细的看了起来。

  对于洛阳那边发生的事情,王鳌总是放心不下,为期十天的洛阳之行,一切的所见所闻,还有当地各级官员对自己的态度,都让其感到胆战心惊。

  直觉告诉他,能有如此大的能量煽动这么多人,要么隐于野,要么显于朝,还很有可能就会潜伏在自己身边,侍候于陛**边。

  可无论是隐于野还是显于朝,一个是明枪,一个是暗箭,都让人防不胜防,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必定就是国本动摇。

  “王公,这些答卷都是我等初筛过的,还请您过目。”

  看着王鳌愣神了半天,下头的佐官不得不壮着胆子出言提醒道。

  顿了顿首,王鳌揉了揉太阳穴就开始拿起答卷看了起来。

  今年的考生总体来说质量还是不错的,毕竟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坚持到会试的人,都可以说是天资聪颖了。

  只是这群人毕竟初出茅庐,对于真正的治国之道还是有些幼稚,眼光也是不够老辣,一切的处理结果都太过想当然了。

  有的人只是说打,还给朝廷拟了三四种用兵方案出来,殊不知要是能打的话,朝廷里那么多的大臣还用得着如此头疼吗?兵部那么多的官员还会不如你一个毛头小子吗?

  反倒是一些官宦世家出身的子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颇有几分得心应手,但文采方面又有些不足了。

  看到现在,也仅仅是选出了六七篇自己满意的答卷放到了另一旁。

  突然,那些佐官都好像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对着王鳌道:“大人,这有份答卷,下官实在是看不懂,还请您过目。”

  接过了这份答卷,王鳌还没看就已经没了兴趣,一看此文就不符合八股的格式,通篇分段不明,破题不精,就连最通常的起股都有问题,根本不知道此人是怎么学的做文章之道,又是怎么一路凯旋,杀出重围,来参加会试的。

  可偏偏文章开头标题醒目的四个大字让王鳌久久回不过神来:“改土归流”。

  单凭字面意思,王鳌都能看懂,只是这改土归流是个什么东西,自己就是闻所未闻了。

  带着满心的疑惑继续往下看,当看到“流官不久,不至尾大不掉”,“土司日坚,朝廷迟早难收”的时候,王鳌差点没激动的跳起来。

  捧着这份有些不合规矩的答卷读了一遍又一遍,王鳌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这段时间以来困扰朝廷诸公的问题就这么被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给解决了,说出来都有些难以置信!

  看过了这篇文章以后,再看别的就有些索然无味了,无论是实用性还是长远性,王鳌都更青睐于那一篇颇为不拘小节的文章。

  此等大才之人,一旦进了朝廷,必定会成为各门各派拉拢的对象,毕竟政治眼光这种东西,还真不是后天可以轻易培养出来的。

  直到深夜,王鳌才阅完了试卷,将自己整理出来的二十份答卷按顺序放在了案头,告诉佐官自己还有要事在身,这前二十名的人选,就按自己评定好的来便是。

  出了贡院,王鳌一脸欣喜的直奔内阁辅臣李东阳府上,也不顾天色已晚,根本不觉得会打扰到人家,要是没有自己的答案,这位老朋友才会彻夜难眠呢!

  ……

  看着大宗师亲自点选出来的二十份答卷,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那第一名,格式上确实有些离经叛道了,说是对科举考试八股文的挑衅也不为过。

  但是没办法,王老尚书这人就是刚正耿直,只要是自己认定了对的事,必定会坚持到底,王鳌已经放出话了,这篇答卷必须是第一名,出了任何的事情,自然有他担待着。

  前二十名都定了,剩下的名额就有些“陪跑”的意味了,要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要这群佐官何用呢?

  听着门外有人敲门,李东阳家的门子有些不耐烦,谁吃饱了撑着大半夜来打扰阁老休息,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虽然我大明朝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但入了阁的户部尚书,确实可以与宰相相提并论了。

  有些气恼的开了门,看到那熟悉的面孔,门子立马就换上了一副讨好的嘴脸道:“王大人里边请,里边请,千万别受凉了,小人去给您叫阁老。”

  对于自家家主与这位吏部天官王鳌的深厚友谊,门子自然是知道的,无论多晚,只要王鳌来了,自家家主都必定会起身迎接。

  同时又想到如今正是会试期间,这位大宗师却深夜造访,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门子更是不敢耽搁,加快了步伐去叫李东阳。

  其实李东阳根本没有睡着,云南布政使熊海波的那几封奏书一直回荡在他的脑海之中,一想到云南百姓的水深火热,就是一阵彻夜难眠。

  可就是自己再如何治国多年,也是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土司制度更好更省钱的方法来控制大明西南地区的这块大肥肉。

  “老爷,老爷,吏部尚书王鳌王大人找您有事,小人已经将他请了进来,如今就在堂中等您呢!”

  一听王鳌居然这么晚了还来找自己,李东阳的第一反应和门子一样,都觉得是不是今年的会试出了什么岔子。

  要真是那样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毕竟这科举考试不单单是为了帮助朝廷选拔人才,更是拉拢巩固人心的一大手段,万万是不能出问题的啊!

  看着老友急匆匆地快步朝自己走来,王鳌也是赶紧起身迎了上去,一脸的笑意。

  “王公,可是出什么事了?”李东阳显得有些紧张。

  “宾之啊,有老夫主持,还会出什么大事呢,这么晚来找你,是有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看着这位向来严肃的老友难得的给自己卖起了关子,李东阳也是松了口气,有些好奇的问道:“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喜事让我们的天官高兴成这副模样?”

  “困扰大家许久的云南土司问题解决了!这位考生还真是大才啊,此等妙计纵使是你我这等老臣也没想出来,改土归流好,改土归流好啊!”

  “在西南地区废除土司,改用流官轮换到任,既可以……”

  听着王鳌手舞足蹈的给自己讲述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考生,眼神里满是欣赏之色,李东阳也是一脸期待的耐着性子听完了老友的诉说和夸赞。

  然后就是静了下来,仔细思索推敲了一番,随后就是两眼放光,拍案叫绝,直呼内行。

  同时对于这个大才子,也是满满的兴趣和好奇。主要是还没进入官场就有如此高深的见解和毒辣的眼光,这等天资,实在非常人所能及也!心里甚至已经有了拉拢和争夺的心思,想着要不要再收个关门弟子,自己的身后之名和衣钵也有人继承了。

  “好!好啊,王公,此等妙计,高,实在是高!如此一来,那西南地区的土司将不再成为当地的土皇帝,被派遣去的流官因为其流动性也不至于在当地与土司勾结,狼狈为奸,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更不会让朝廷觉得尾大不掉!”

  “最重要的是,仅仅是派遣一些官员去便是,朝廷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开支,更没有过多的花销,如此妙计,我们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实在是惭愧至极,惭愧至极啊!”

  王鳌也很高兴,毕竟这件事情也一直是自己的心头刺,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对于每一件国家大事,都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设身处地的考虑和着想,近日来可把他王鳌愁坏了。

  “只是,李公,那西南地区毕竟是重檐叠嶂,虎狼环伺,又是山高路远的,恐怕没有愿意到那里任职啊,毕竟此去很有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王鳌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这个时代的西南地区了不同于后世的旅游胜地,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死之地,一般除了犯了事情被流放以外,几乎不会有人愿意到那个地方去,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这种玩笑。

  “哈哈哈哈,这么大的问题都解决了,一个小小的任职问题还能难倒我们吗?可别忘了,你王鳌不但是吏部尚书,专门负责天底下官员的调任和选拔,更是此次会试的大宗师,有你在,这个问题还不是迎刃而解?”

  两人四目相对,会心一笑,李东阳还压低了声音偷偷道:“实在不行,派几个御史台的言官去便是,反正那地方也出不来什么大问题。”

  “当然了,那些落榜的举子也不是不行,只要愿意去的,一律赏赐一个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身份不就行了,这事情老夫去跟陛下说,你就放心吧!”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第106章 猫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小千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