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倭国使臣被一粗鄙男子恶意殴打,鸿颅寺卿和寺丞被陛下下令捉拿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大明的官场,只是对于倭国使臣为何被打,大家都下意识的选择了忽略。
纵使是人家倭国使臣的不对,你也不能动手打人啊,不然你把我们天朝上国的气度和礼数放在哪里?要是人家回国一宣扬自己在大明被打了,大明多少年来好不容易树立的宗主国形象岂不是毁于一旦?
无论如何,在这帮子大臣的眼睛里,动手打了倭国使臣就说是不对的,对于鸿颅寺那边的做法,大家都觉得并无不妥,这几十年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你要是贸然发生变化,那才叫离经叛道,才叫错的离谱!
而朱厚照做为天子非但不及时下旨安抚倭国使臣,反而还让锦衣卫将鸿颅寺卿王放礼和寺丞下了诏狱,这简直就是赤果果的不知礼数,不通教化,典型的刚愎自用,残暴治国!
当夜,京城中无数的府邸灯火通明,各家文武百官纷纷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劝谏奏书,一封接一封如雪花般飞入了豹房。
昨天几乎一夜没睡,所以今天朱厚照起的晚了一些,刚洗漱更衣踏入正堂准备工作,却发现自己的案头上密密麻麻堆了一摞奏章。
心头疑惑,一夜之间怎么多了这么些文坛瑰宝,莫非自己的这帮子大臣不需要睡觉不成?
带着好奇坐在了御案上,朱厚照开始翻看起来,刘瑾则乖乖的垂手侍立一旁。
这第一本奏书叫做《奏请圣上宽仁治国疏》,朱厚照看也没看就扔在了一旁,这种通篇净是废话的东西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自己已经习惯时不时被这群大臣教育一下的生活了。
继续翻阅第二本,看着字数不多,朱厚照才有了几分兴趣,打起精神定睛一看,里边摘录的是唐朝名臣魏徵写的《谏太宗十思疏》。
这魏徵乃李唐时期的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而这篇文章就是魏徵为了劝唐太宗要“优待士人,礼遇大臣,不要轻易将罪于臣子,做一个德君。”所作。
此人还在奏章里说朱厚照的年号乃是“正德”,更应该归正自己的德行,才能配得上这个年号。
“他这是指桑骂槐!一个不入流的御史竟敢也这么跟朕说话!到底是谁借他的胆子!朕倒是要看看它有几颗脑袋够朕砍的!”朱厚照越看越怒。
刘瑾和站在旁边随堂的小太监见到朱厚照龙颜大怒,吓得站在一旁不敢言语,心里对那群大臣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看了一本又一本,要么就是为那王放礼辩护的,要么就是告诉朱厚照维护大明与倭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要么就是纯粹的劝朱厚照要以德治国,不要做暴戾之君。
朱厚照看完气极反笑:“我们的这群大忠臣,笔杆子永远对着自己的君上,刀杆子永远对着自己的黎明百姓,遇到外邦蛮夷就换上一副天朝上国的气度笑脸相迎,可真是为国为民的好臣子啊!”
“内阁那边怎么说?”朱厚照突然扭过头看着刘瑾问道,对于如今焦芳和刘瑾的关系,朱厚照自然是心如明镜。
“陛下,内阁那边好像不愿意淌这滩浑水,说一切皆听陛下圣裁。”刘瑾被突如其来的发问给吓到了,一时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事情,你自己去告诉焦芳,让他自己处理吧,若是整天有这些事情来烦朕,那么朕要他何用?又要你何用?”
看着朱厚照处在生气的边缘了,刘瑾只好跪下来磕了个头,一脸委屈的出了宫。
陛下,我只是一个太监啊,你让我杀人放火贪赃枉法我是手到擒来,可你要让我去面对这帮子大臣,这不是为难人吗?这专业也不对口啊。
心里憋屈归憋屈,朱厚照的话刘瑾却是不敢不听,只能回家一趟换身衣服,顺便问问那聪慧的侄子有没有什么妙计。
……
听了二叔的牢骚,谈志强不由得笑了出来,想不到天子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啊,不过对于那群倭人,自己是发自心底的厌恶。
前世之仇,今生必报,再者本就是这群人在大明横行不法,如今哉在自己手中那也是活该,不过对于朱厚照此时的困境,小千岁也是犯了难。
不由得谈志强想起了历史上朱厚照那个“便宜表弟”朱厚熜了。他当时挑起的“大礼议”之争,朝堂上的局势不也和现在一般吗?而嘉靖的做法是增加内阁辅臣,驯养一批为自己冲锋陷阵的臣子,以达到“以臣治臣”的效果,说难听点其实就是“狗咬狗”罢了。
可朱厚照的开局不同啊,如今内阁有三人,首辅为焦芳,其余两位辅臣依旧是李东阳和谢迁,有焦芳这条恶犬在,自然没必要搞什么增加阁臣的戏码。
实际上,现在的朱厚照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磨刀霍霍的臣子,甚至也不是“卑下”和“罪臣”,而是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
经过这么多年的利益交错,这些个士大夫们早已经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同乡,同年,同窗,同僚,甚至还有亲戚,亲家,要是此次王放礼落难众人选择了冷眼旁观或是落井下石,那么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将来有难时会不会有人愿意站出来维护自己。
所以,想破局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朝堂上打出另一面大旗,不让舆论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只有下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朱厚照做为天子的重要性才能凸显出来。
为君者,所谓的帝王之道和权谋,讲究的不就是平衡二字吗?要是下头的人一团和气意见统一,那么还要他这个天子做甚?养一条狗会咬人,养两条狗就只会狗咬狗咯。
“二叔,这还不简单,你让焦阁老或者其他的大臣在朝堂上提出另一种看法,要求严惩倭国使臣和鸿颅寺那边的官员不就行了吗?”
“比如说可以让他们提出为官之意在于造福国民百姓,为官者自当维护自己治下百姓安危人权,普天之下,任何人都不得**大明的百姓,无论他来自哪国藩邦,若是前来朝贡上国,我们自当以礼相待,但若是前来欺辱大明的百姓,横行不法,我们自当对他刀剑相加!为官者当以自己国家为首,以自己同胞为重,为官不民者,无异于尸位素餐,通敌卖国!”
刘瑾也明白了谈志强的意思,说简单点就是让这群大臣自己互相吵起来,出现分歧,再让陛下拍板定论,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言罢,夸奖了谈志强几句,刘瑾就亲自写了张条子让人送去给焦芳,对于自己手底下这群人的战斗力,刘公公还是比较自信的。
而小千岁,也是打听出了倭国使臣的住处所在。这国恨家仇,是时候算一算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