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军事>亮剑:让你造枪,你给整出AK生产线?>目录
第33章 :团长:什么眉目传情?那叫革命友谊!讨论完规划,已经是半上午了。
李云龙心满意足地和赵刚去监督施工,临走前还特意嘱咐,新修械所没建成前,老修械所的一切,都由林峰和苏玉全权调配。
于是,那间破旧的修械所,再次成了两人的战场。
气氛,却和早上在食堂时截然不同。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所有的尴尬和旖旎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两人之间,只剩下对技术最纯粹的追求。
“苏玉同志,这种钢材的碳含量大概在千分之四左右,韧性不错,但硬度稍差,用来做弹体,抗压强度可能不够。”林峰拿着一块钢坯,用锉刀试了试,皱起了眉头。
苏玉接过来看了看,又在砂轮上磨了一下,观察着火花的颜色和形状,果断地说:“可以尝试渗碳处理。”
”我们没有专业的渗碳剂,但可以用木炭粉混合骨炭粉,在密封的陶土坩埚里,加热到九百度以上,保温两个小时,应该能让表层硬度提高不少。”
“好主意!”林峰眼睛一亮,立刻开始动手准备。
他生火,调配渗碳的粉末,动作麻利。
苏玉则在一旁,用黏土和麻绳,将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罐密封起来,做得一丝不苟。
在等待渗碳的过程中,两人又开始研究引信的结构。
“反向爆轰增压的关键,在于预压起爆药和主起爆药的延时必须精准同步。”林峰在桌上画着图,“我担心我们现有的延时药剂,配方不稳定,很难做到。”
“我看过你们现有的延时药。”苏玉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化学公式。
“主要成分是硝化棉、木炭粉和硫磺。问题在于硝化棉的硝化程度不均匀,燃烧速度波动太大。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她用笔在图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机械结构:“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两段式的击针结构。第一段击针引爆预压药,同时,爆炸的冲击力会推动一个带有固定延时导火索的小活塞,导火索烧完,再引爆第二段击针,从而起爆主装药。这样,延时就从化学层面,转变成了物理层面,更加稳定可靠。”
林峰看着那个精巧的设计,茅塞顿开!
“高!实在是高!”他一拍大腿,“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保证那段导火索的长度和燃烧速度一致就行,难度大大降低了!”
一旁打下手的老铁匠王贵祥,端着茶壶过来,看着这俩人,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在这修械所干了半辈子,自认是样样精通的老师傅。
可今天,他感觉自己像个刚入门的学徒。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敢想,一个敢干,两人凑在一起,那些在他看来天方夜谭一样的东西,三言两语间,就变成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尤其是两人配合的默契程度,简直神了。
林峰刚拿起一把卡尺,还没开口,苏玉已经把记录数据的本子和铅笔递了过去。
苏玉在图纸上标注一个尺寸,眉头微蹙,林峰已经从一堆零件里,找出了对应的那个,告诉她这个尺寸因为现有工具的限制,需要做一些微调。
有时候,两人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方就能心领神会。
王贵祥悄悄退了出去,找到正在门口抽烟的李云龙,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说道:“团长,神了,真是神了!”
“什么神了?”李云龙吐了个烟圈。
“里面那两位!”王贵祥激动得脸都有些红,“我敢打赌,他们上辈子肯定就是两口子!那配合,那默契……啧啧,我活了五十多年,就没见过这样的!”
“林技术员一个眼神,苏专家就知道他要搭把手,苏专家一皱眉,林技术员就知道哪个零件出了问题。这哪是干活啊,这简直就是……就是……”
他想了半天,憋出一个词:“简直就是在眉目传情!”
“去去去!”李云龙笑骂了一句,心里却乐开了花,“什么眉目传情,这叫革命同志的战斗友谊!懂吗?你个老小子,懂个屁!”
他嘴上这么说,却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凑到窗户边,扒着窗缝往里瞅。
老破小的修械所内,林峰和苏玉正凑在一起,对着一个刚刚成型的引信零件低声讨论着。
他们的影子被透过纸糊窗的阳光拉长,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和谐。
那种专注、那种默契,形成了一个外人无法插足的气场。
李云龙咧开嘴,无声地笑了。
时间,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两人低声的讨论中飞速流逝。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的修械所成了整个杨村最神秘,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李云龙下了死命令,除了送饭的战士和修械所的帮工,任何人不得靠近修械所三十米范围。
他自己倒是天天揣着手,像个监工一样,一天三趟地往那儿跑。
可每次也只是在门口探头探脑,闻闻里面飘出的各种古怪气味,听听里面的动静,然后就心满意足地咧着嘴离开。
他不敢进去,怕打扰了那对神仙搭档。
赵刚也来过几次,每次都看到林峰和苏玉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有时候是满身油污地调试着手摇车床,有时候是戴着厚厚的防护镜,在熔炉边观察着金属的色泽,有时候则是凑在一张铺满了图纸和零件的桌前,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他们的身上,都沾染了煤灰和铁屑,脸上也带着明显的疲惫,但那两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两簇火焰在燃烧。
一连五天。
修械所的大门就没怎么开过。
里面的灯火,经常是彻夜通明。
送饭的战士回来都说,林技术员和苏专家跟魔怔了似的,饭都是扒拉两口就撂下筷子,又凑到一堆铁疙瘩跟前捣鼓去了。
这天下午,修械所里弥漫着一股奇异的紧张气氛。
王贵祥和几个帮工,连大气都不敢喘,远远地缩在角落里,看着工作台前的那两个人。
林峰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正小心翼翼地,用一把自制的细长镊子,将最后一小撮黄色的粉末,填入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铜管里。
他的动作稳定得像一块岩石,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
他的大脑中,系统的辅助界面正以高亮显示着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关键数据。
苏玉站在他身侧,眼神专注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她的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白布,随时准备擦拭可能滴落的汗水。
她的角色,从最初的技术指导,逐渐变成了最严格的质检员和最默契的助手。
“好了。”林峰放下镊子,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拿起那个刚刚完成的、结构复杂无比的双段式引信,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递给了苏玉。
苏玉接过,拿到马灯下,用一个从旅部带来的简易放大镜,一寸一寸地审视着。
从击针的尖锐度,到导火索的接口,再到每一个细小零件的咬合度,她看得比林峰还要仔细。
良久,她才抬起头,对着林峰,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最后的总装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