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军事>亮剑:让你造枪,你给整出AK生产线?>目录
第95章 :封炉!等待奇迹的时刻!时间来到了第三天。
杨村后山,从未如此热闹过。
李云龙扛着一把铲子,浑身泥巴点子,叉着腰,站在山坡上,扯着他那破锣嗓子,对着底下几百号挥汗如雨的战士吼得震天响。
“一营的兔崽子们,都给老子加把劲!没吃饭吗?动作比娘们儿绣花还慢!你们挖的这叫水渠?这他娘的叫蚯蚓爬!再挖宽点,挖深点!水流不够猛,那水车能转得动个屁!”
“警卫连的,你们几个!那根木头不是让你们抬,是让你们扛!学学人家许和尚,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这可是给咱们独立团造炮使的,谁敢偷懒,老子扒了他的皮!”
不远处,一个巨大的木制水车已经初具雏形。
陈茜茜正站在一个木架上,手里拿着一根长杆,指挥着几个战士调整水车叶片之间的角度。
“不对!三号叶片的角度再往下调两分!你们这样装,水流冲击到叶片上会产生乱流,能量损耗超过三成!”
李云龙凑了过去,仰着脖子看那几个大小不一、层层相扣的木制齿轮结构,只觉得眼花缭乱。
“我说小陈同志,这玩意儿真有那么厉害?”李云龙挠了挠头,一脸怀疑。
陈茜茜从木架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瞥了他一眼:“老李,这是科学。水流的势能通过水车转化为动能,再通过这套三级行星齿轮组进行增速。我计算过,只要保证水渠的落差和流量,输出到车床主轴的扭矩,足够切削高碳钢。”
“行行行,你说的都对。”李云龙听得一个头两个大,什么行星什么扭矩,他娘的跟听天书一样。
他转头对自己身边的警卫员虎子小声嘀咕:“听见没?这叫啥……叫行星齿轮!就是说,这齿轮一转,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快!到时候,咱们的车床转起来,能把小鬼子的眼珠子都给晃出来!”
虎子听得连连点头,一脸原来如此的崇拜表情。
另外一边修械所里,张师傅终于完成了新热处理炉的垒砌。
新的炉子比之前那个大了整整一圈,炉壁用耐火土混合着砸碎的陶片,里里外外糊了厚厚的三层,看起来敦实可靠。
“师傅,这炉子,真能行?”二牛摸着那还有些湿润的炉壁,有些不确定地问。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张师傅拍了拍那厚实的炉壁,眼中却满是自豪,“这叫‘三合土保温法’,小林师傅给的图纸。你看着炉壁,里层是耐火土,中间混了陶片,形成空隙,最外层再用黏土密封。热气在里头,想跑都跑不出来!这可比咱们之前那个漏风的破炉子强上百倍!这叫科学!”
张师傅挺着胸膛,活像个技术专家。
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把科学两个字挂在嘴边了。
炉子虽然砌好了,但还不能立刻用,炉壁里的水分需要慢慢烘干,否则猛地一加温,非得炸裂不可。
李云龙背着手在修械所里转悠,看着那炉子干着急,嘴里不停地催:“能不能快点?老子裤子都脱了,你们就给我看这个?”
没人搭理他。
此刻苏玉正在对示温块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
“801度,食盐。”
“660度,铝。”
“962度,银……没有,用铜和铝的合金大致替代,估算在900度左右。”
她嘴里念念有词,神情专注。
终于,在傍晚时分,炉子烘干了,示温块也准备就绪。
林峰将自己关在锻造间,开始了他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制造渗碳刀头。
他挑选了几根最坚硬的钢钎,用砂轮机细细打磨,将其前端磨制成适合车床切削的刀头形状。
每一个角度,每一条边棱,都力求完美。
然后,他取来一个厚实的陶罐,在底部铺上一层碾碎的木炭粉,小心地将几个刀头并排摆放进去,确保它们之间互不接触。
接着,他又用木炭粉将刀头完全覆盖、填实,最后用一块调好的黏土,将陶罐的口子密封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张师傅,苏玉,准备生火!”
林峰抱着沉重的陶罐,走到了新炉子前。
张师傅和几个徒弟早就等得心痒难耐,闻言立刻行动起来。
焦炭被填入炉膛,风箱被拉得呼呼作响。
“呼——呼——”
火焰升腾,新炉子的效果立竿见影,炉膛内的温度迅速攀升。
“660度的铝块放进去!”林峰命令道。
一个学徒用长铁钳夹着一个刻着“660”的示温块,从观察口迅速塞了进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小小的观察口。
李云龙也闻讯赶来,挤在人群里,伸长了脖子。
“怎么样了?化了没有?”他急吼吼地问。
“团长,别急!”苏玉拦住了他,她的眼睛紧盯着炉火的颜色,冷静地分析着,“颜色还不够亮,没到温度。”
过了十几分钟,苏玉看着那块黏土已经烧得发红,但盛在里面的铝块只是略微变软,并未完全融化。
“温度不够,加大风力!”林峰下令。
风箱拉得更快了,炉膛里发出低沉的咆哮声。
不多会儿铝块化了。
“放800度的!”
又一个示温块被放了进去。
这一次,只过了不到十分钟,苏玉就果断地喊道:“可以了!”
示温块里面的盐块已经完全融化,变成了一块亮晶晶的结晶体。
“温度超过800度了!”苏玉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
“好!稳住这个火候,再稍微加一点风!我们的目标是900度左右,要让炉火呈现出明亮的橙黄色!”林峰指挥着。
苏玉立刻又准备好了“850度”和“900度”的示温块。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成了对所有人耐心和技术的终极考验。
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风力的大小,试图将温度稳定在那个理想的区间。
终于,当“850度”的示温块完全融化,而“900度”的示温块呈现一种快要融化的状态时,林峰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最终的指令。
“就是现在!把陶罐放进去!”
张师傅亲自掌钳,和二牛一起,合力将那个陶罐,稳稳地送入了炉膛的正中央。
“封炉口!”
一块厚重的铁板盖住了炉膛口,只留下一个小小的观察孔。
“接下来,就是等待。”林峰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略带沙哑。
整个修械所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风箱有节奏的拉动声和炉火燃烧的噼啪声。
所有人都围在炉子前,看着那从观察孔里透出的、明亮得有些刺眼的橙黄色光芒,一言不发。
李云龙搓着手,在旁边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祖师爷保佑,土地爷保佑,他娘的,一定要成功啊……要不,老子把这炉子给砸了!”
没人笑他,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和他一样紧张。
这一炉,炼的不仅仅是几个刀头。
炼的,是所有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