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第一缕光芒打破了夜的寂静,从未安静下来过的皇宫也在晨曦升起时更加的喧闹起来,太监和宫女纷纷起床,开始成为这大晋宫廷中的一个齿轮,让皇宫如一个机器一般运转了起来。
养心殿中,第一个叩了养心殿大门的,不是小德子,却是林月寒。
从昨夜的喧闹结束到现在,其实也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林月寒压根就没有睡,而是早早的到御膳房做了江策爱吃的小笼包和烧细粉,亲自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豆浆,来到了养心殿准备伺候江策起来。
不过当林月寒推开养心殿大门,看到里面的景象后,顿时一怔。
江策躺在书桌前的塌上熟睡着,身上披着一层宫女样式的外衫,而他的头底下枕着的,却是...胡杏儿。
林月寒只见胡杏儿满脸疲惫的睁着眼,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时间,她已经有了黑眼圈,而且身上香汗淋漓,姿势僵硬,显然一个时辰来一动都不敢动,就连发丝都沾上了汗水,显得颇为的狼狈。
也许是林月寒推开殿门的声音惊动了江策,江策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舒服的伸了个懒腰想要侧头。
不过他好像忘了自己垫着什么,这一侧头,刚刚对上了那‘低头不见脚尖’的美景,胡杏儿气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江策自己都忍不住差点惊呼一声,实在是...令人难以把持住!
“陛下,咳咳!”
林月寒轻咳了一声,江策才赶紧麻溜的坐了起来,不过仍旧叫被压着的的胡杏儿吃痛了一声。
“月寒,你怎么来了?”
“臣妾做了早点,给陛下送来,服侍陛下洗漱。”
江策摆了摆手。
“这种事怎么好让你累着,让这个小宫女伺候朕洗漱吧。”
林月寒掩嘴笑了笑。
“也好。”
江策看向胡杏儿,呵斥道。
“愣着干什么?!”
胡杏儿委屈的站了起来,一个时辰未动的僵硬身姿此刻突然有了动作,胡杏儿只觉得浑身都在酸疼。
此刻胡杏儿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倒头就睡!
但江策魔鬼一般的声音响起。
“一会儿你随着朕上殿,你是朕的贴身侍女,朕不休息,你不休息。”
“朕要休息,你就当好你的枕头。”
胡杏儿满脸煞白,只觉得自己的未来简直是暗无天日。
“父亲...你什么时候来救我啊?”
胡杏儿在心中哀戚道。
... ...
宫门前,百官已经聚集,等待着宫门大开。
经过了一个时辰的心理建设,胡茂也恢复了冷静,只觉得江策小儿不过是运气好靠魏武卒翻了盘而已。
禁军的事又查不到他们的身上,有什么好怕的?
此刻胡茂站在姬阙的身旁,依旧变回了那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那狗皇帝当真是不晓事,把禁军的尸体扔到我们这些大臣的家门前,算怎么回事?”
“区区这点破事都忍不了,还想当好一个皇帝?”
“当孙子还差不多!我呸!”
百官都肆无忌惮的宫门前谩骂着,姬阙偶尔睁开眼睛看一看,露出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个人急匆匆的快步走到姬阙面前,质问道:“姬相,昨夜到底是怎么回事,禁军为什么会要伤害我的女儿?!”
姬阙睁开眼,冷漠的看着眼前一脸愤怒的荣国公。
“意外罢了。”
“我的宝贝女儿差点死了,姬相用‘意外’两个字就想蒙混过去?!”荣国公激动不已,哪怕自己被针对,他也就忍了。
可是女儿贾兰,是他的一切!是他唯一的家人!
一旁的胡茂冷笑了一声:“够了,给你了脸是吧,老贾?”
“昨天就你最先开的头,在皇极殿前跪挪狗叫,害惨了大家!还没找你算账呢?这事儿就算扯平了。”
“闭上嘴吧!”
荣国公气的脸色铁青,不过看到周围百官看来的那不善的眼神,他也只能暂时咽下了这一口恶气。
“是你们逼我的!”
此刻,荣国公的心里已经无形的倒向了江策。
‘吱呀’一声,宫门终于打开。
“诸位,上朝吧。”
姬阙率先迈着大步走去,身后百官跟随,气势如虹,倒仿佛他才是这皇宫和这大晋天下的主人一样。
可就在姬阙气势昂扬的向前走时,突然,高适站出来一拦。
“等等!”
“大胆!你区区一介校尉,胆敢拦在姬相面前,不要命了吗?!”
高适冷笑一声,对着皇极殿做出拱手的姿势。
“奉陛下之命,禁军左统领高适,领百官先从养心殿前走一遭,再去皇极殿上朝!”高适在‘左统领’三字上加重了语气。
胡茂不屑的一笑:“升官当一个统领,还能耐了?”
高适懒得辩驳,直接伸手一扬。
“请!”
高适身后数百残存的禁军齐齐踏步而出。
“请!”
姬阙目光一寒。
“既然是陛下之令,那么我等就走一遭吧,看看陛下到底想让我们看什么?”
“善!”
高适领着众人走过宣德门,在看到宣德门四周地上的血迹时,群臣神色未变,毕竟都是大晋重臣,这点血算什么?
可是当他们走进皇极殿前的广场时,顿时面色一变。
他们面前的,已经不是血迹,而是宛若血海一般的红色,六千禁军血洒于此,整片殿前广场都是血色!
光是视觉本还不够,但偏偏经过了几个时辰的时间,这满地的血色酝酿出了阵阵腥气和恶臭,直叫人反胃。
更令群臣感到心惊的是,一千魏武卒,在崔器的带领下,就在殿前广场上站着,魏武卒那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身躯、闪烁精光与寒芒的铁甲,还有那整齐的队列和肃杀的气质,无不让群臣感到了一股恐惧和压抑。
“魏武卒,名不虚传啊,佐方他们败的不冤。”
姬阙神色不变,气定神闲的对高适说道。
“看完了。”
“带路吧,去皇极殿上朝。”
高适嘴角咧开一笑,却退了下去,带着禁军离开。
而魏武卒却动了,脚步齐整的来到了百官的面前,他们长戈上的寒光反射的不少大臣睁不开眼。
“魏武卒校尉崔器,为百官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