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写莲!”
江策顺着贾兰的目光看向了院内的开满了莲花的池塘,随口问道:“这池子有名字吗?”
醉月楼的伙计赶忙说道:“公子,此湖名为东湖。”
江策一愣,随即失声一笑。
“倒是巧。”
随即,众人惊讶的看见,江策连想都没有想,立刻下笔书写。
场间之人再次发出阵阵惊呼。
“难道又是他以前写过的诗吗?这么巧又猜中了?可这诗题都是随机的啊,绝不可能作弊才是!”
“是啊,之前的月字题,水月姑娘与公子竹相识也就罢了,可如今这题可是陌生人出的。”
“难道他真有惊世诗才,连想都不用想就能写出好诗来?”
高崎冷笑道。
“不过是狂妄自大而已,被你们说的那么神,”
“等着看笑话便是!”
可是高崎刚刚说完,袁善就已经将江策的诗读了出来,并且面含惊异之色:“毕竟东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众人一静,面面相觑。
高崎大笑道:“我就说是吧?这诗平平无奇尔!岂能算得上传世诗作?”
可袁善却怒瞪了高崎一眼,而后将后两句朗诵了出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高崎顿时瞪大了眼睛,嘴巴惊讶的张成了O型。
“好诗!”
贾兰忍不住赞叹道,满心欢喜,这是江策从她选的诗题中写的啊!
姬水月看向江策的眼睛愈加明亮,满是崇拜。
“好啊!好啊!这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东湖莲景描绘的惟妙惟俏,后世之人怕也难有出其右者!”
“就凭这两句,足以让此诗传世!”
“公子竹,大才!我等钦佩不已!”
才子们彻底对江策折服了,一连做出两首传世之诗,已经足以证明江策的才华,即便后面八首平庸,他们也绝不会让江策做那跪地犬吠之事。
因为那是在侮辱一个大才!
春秋学宫的文人,对才华最是敬重!
高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面容苦涩,尤其是一旁学子们离他越来越远,且看他如看瘟神一般的眼神,更是让他大受刺激。
他可是春秋学宫这一届新生的学掌!原本应该备受人重视,被人簇拥追捧才对!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的江策!
高崎已经在心里决定,不然承受怎样的压力,只要江策十首诗里有一首不是传世诗作,他都一定要对方下跪狗叫!
他要毁了江策!
即便为此引起众怒!
此时,袁善激动的说道:“公子竹,还请选择下一个诗题吧,我已经迫不及待看兄台的新诗了,今日实在是过瘾!”
“太过瘾了,哈哈哈!”
袁善一边激动的说着,一边又把这首莲诗给拿了起来,生怕别人抢走了一般。
可江策却突然说道。
“且等一等。”
众人一愣,袁善也是微微愣住。
“怎么,难道公子竹才思枯竭了?”
“已经做出两首传世之诗了,公子竹的确也累了,要歇息一下也属正常。”
众人都表示体谅。
只有高崎牙尖嘴利的冷声嘲笑道:“他的确有些才华,不过依旧是个大话精,十首传世诗作,也不怕闪了他的舌头!”
袁善面色阴沉的看着高崎。
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届春秋学宫新生的学掌竟然如此不堪。
等今日诗会回学宫后,他不论用什么办法都一定要把高崎给赶出学宫!免得败坏学宫名声!
江策奇怪的看着高崎:“我有说我要停笔吗?”
高崎身子一僵。
“我只是觉得,将这首莲诗送给吾妻不太合适,兴致一起,我想写一篇‘爱莲说’,送给吾妻。”
“正好诸位在场,可替我见证爱意。”
贾兰微微怔住,当看向江策的笑意后,才确定他是认真的,顿时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感。
“哦?公子竹要写文?”
“快!取更大张一些的宣纸来!”
袁善比贾兰还要激动,几乎是自己跑着去拿了适合写文章篇幅的宣纸,小心翼翼的平铺在了江策的面前,像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事一般。
胡杏儿眼中嫉妒的都要喷火了一般,研磨研的极为用力,咬牙切齿似的。
姬水月神色有一些黯然,可还是强撑着用期待的目光看去。
“不...不可能!”
“他写诗厉害也就罢了,难道写文还能写出传世之作吗?要知道写文传世可比写诗传世难多了!”
“诗歌简短又脍炙人口,可文章大多晦涩难懂,且...”高崎的内心已经慌的一塌糊涂,如果江策连写文都能写出传世文章,那江策就是诗文双绝!
也许,他真的能够做到文压天下一千年!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高崎的小丑骂名也将流传一千年,他就惨了!文人,最怕名声败坏,这是最残酷的刑罚!
高崎颤抖着身子,可江策此时却根本都不屑去看他了,江策满心只想把爱莲说送给贾兰,表达自己对贾兰的赞美和爱意。
“兰儿,这是送给你的。”
江策轻声说道,而后落笔。
袁善听到‘兰儿’一词时身子微微一僵,像是想到了什么,不过很快就被他抛之脑后,只想要看江策的佳作,看看江策能不能写出传世文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然自古以来,世人甚爱牡丹,隐士者偏爱菊。”
“予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隐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当袁善念完这一篇爱莲说,全场一片安静。
但只是短暂的寂静后,整个醉月楼都爆发了雷霆般的掌声和叫好声,还有欢呼声,直冲云霄。
“予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贾兰呢喃着这篇文章,心中早已泛起了涟漪。
再看向江策时,已是止不住的汹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