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城的正式竣工,让人皇鼎诞生了第一个六级科技——建筑。
六级科技直接增加了二十万点繁荣度,比五级科技时又翻一番。
如此一来,陈远距离突破务实重禁制又进了一大步。
十五年十月底,陈天部开始了私有化改革。
既分田到户的私有化改革。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
原始公有制弊端逐渐显露。
在陈天部这种凝聚力较强,社会生产力发展较为先进的部族,也诞生了靠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懒散族人。
因为有这种族人的存在,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干多干少都一样,凭什么我出工出力他来无偿享受。
这种情绪一旦蔓延是非常影响工作效率的。
西部各族其实十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分田到户的政策了。
陈天部是耕者有其田,均分公有土地。
而其他部族的均分,则并没有包括奴隶阶级。
随着时间发展,西部五族发现,姜成部的生产效率的确提升了很多。
于是纷纷开始效仿姜成部,对难民实施奴隶制剥削统治。
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族人也因为各种原因沦为奴隶。
西部五族已经进入到半原始,半奴隶制社会的阶段。
东部四族有陈天部作为榜样,社会制度相对安稳一些。
虽然金阳部与洛琼部也开始了分田的改革,但是他们并没有将难民变为奴隶的打算。
在分田的时候,难民们也能拿到一块土地。
虽然难民的土地要小于普通族人的土地,但是也足够难民们糊口度日了。
这种情况下,难民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反应在社会发展力上就是粮食产量的提升。
山瑶部的情况与陈天部完全相同。
现在两部基本不分彼此了。
特别是山瑶新区,两部族人混居通婚的情况比比皆是。
山瑶部族人已经彻底把自己当成陈天部的一员了。
而陈天部在各类改革上,也都是捎带着山瑶部。
十年以后,陈天六氏已经开始在内部自行划分土地归属了。
虽然没有具体实施,但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
因此,十五年,只用了三个月时间,陈天部就实施完毕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些族人并不满意。
因为土地的质量有好有坏,分到劣质土地的族人自然不满意。
不过陈天部在这方面也都做好了准备。
陈天部的土地在丈量之初就划分了不同的等级。
在征收土地税时,不同等级的土地征收的税率不同。
这种征税模式,其实是陈远参考了管仲改革的内容。
管仲改革从实际上打破了井田制的耕作模式。
这时候陈远将其拿出来也比较符合陈天部的现实情况。
陈天部鼎外空间经过这几年的开发,特别是大湖堡垒周围的耕地开发。
总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亩。
鼎外空间现有族人七万两千多,按照人头分,每人可以分到将近七亩地。
现在经过人皇鼎加持,鼎外空间耕地普片亩产在一百七十近粮食左右。
六亩地的产量正好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稍有富余。
分田的最直观好处就是,部族不用再给族人们开工资了。
这样货币流通性开始减缓,通货膨胀基本杜绝。
分田以后,勤劳族人的积极性会逐渐提高,粮食亩产还有望再次提升。
而那些懒惰的族人,如果不努力工作,他们他们将面临挨饿的局面。
所以这就逼着所有族人共同努力工作,也就提高了部族整体生活水平。
当然,还有一些不思进取坐吃等死的族人,他们可以将田地卖出。
虽然可以让他们几年内衣食无忧。
但是最终的结局也大多会沦为农奴佃户甚至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
陈远虽然反对奴隶社会,但是对于自甘堕落的族人,他是丝毫没有同情的。
鼎外空间改革的同时,鼎内空间也在搞改革,
但形式上略有不同。
外墙建设完毕以后,鼎内族人回归。
同时一些老弱族人也都迁移到了鼎内。
鼎内空间人口达到了两万八千人。
因为鼎内空间主要是年纪大的族人占多数,青壮年占少数。
所以按人头分田并不算特别明智。
占有多数股份,获得多数收获。
其他家庭则只享受土地粮食分成。
这样劳动能力低下的老弱可以得到生活供养。
而负责耕种的青壮,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耕地。
当然,为了保障老年族人的晚年生活,部族每年会对合作家庭的粮食分配情况做出调查。
以保证分配合理合规,避免出现侵吞粮食、土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