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是黄精,我爷爷小时候带着他们经常上山挖药,那时候的趣事真多呀。”
柳絮快速走了过去,查看了一下黄精的叶子,确定没有错。
然后拿起锄头挖,她的力气大,一锄头下去就挖了一半。
提到柳贵,作为领他入门的老师傅,魏知非心里很感激,又想起小时候的事,两人不约而同笑了。
“是啊,还是小时候好。”
他也埋头寻找起来。
发现了柴胡,柴胡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
他们所在的地方在南方,柴胡的根部有点圆,但药效差不多。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就靠卖野生药材换取。
现在他们不需要了但别人需要。
柳絮的目的魏知非知道,“你让你堂哥和柳叔在村里收药材和特产都是可以的。”
柳絮彻底笑了,“你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我们继续上山吧,明天估计就得去沪市了,晚上好好解决一下你的麻烦。”
魏知非点头答应。
挖药的时间过的很快。
等他们俩下山时,山脚下的几人也是满满的收获。
覃川眼尖,看到柳絮后背的背篓,快速上前,“絮絮,这趟收获不错啊?”
柳絮颠了颠背篓,将跑到外面的药材送进去。
她也看向覃川带的桶,桶里的鱼儿翻滚跳跃,溅起水花。
她脑海中浮现出好多鱼肉的做法,红烧、水煮、油炸等等。
情不自禁的吸溜口水。
“还行,运气不错,找到了红景天,打算回去制作药丸。”
覃川听到药丸,眼睛顿时亮了。
四周识货的目光灼灼的看着柳絮。
唯独舒黎态度挺正常的。
他有轻微的洁癖,在野外玩的不尽兴,对强身健体的药丸也不稀罕。
毕竟是药三分毒,身体有自身的免疫力,长久服药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到时可就麻烦了。
他有很多顾虑,但主动帮忙的事不会落后。
“柳絮,我帮你背竹篓吧。”
其他人不可置信的看着他,这家伙玩懵了,不知道柳絮有对象嘛?
你跑来献什么殷勤。
柳絮把他的好意记在心里,“不用了,这点药我还是可以的。”
哪有让客人帮忙背东西的。
舒黎不管客气与否,她也不能当真。
魏知非抢先一步,“我来背,这点活我还是可以做好的,大家快点回家去,晚上好好搓一顿。”
舒黎也不坚持,拿着同伴的东西回家。
柳家。
偏房里的沈微明蹭的起身,一脸茫然的看着四周。
和自己家不同,墙壁用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四周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张张泛黄的奖状。
铺满了整个偏房的墙壁。
“沈同学,你睡醒了吗?”
柳素站在门外小声的叫。
天已经黑了,再睡下去,晚上别想睡了。
沈微明立马回神,“来了柳素姐。”
柳素微微叹口气,她不自觉的看向门口,到现在也没个人影,也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这时,房门被打开。
一道清瘦的身影从里面走出来,“柳素姐,不好意思,睡过头了。”
柳素不介意的摇头,“走吧,喝点水去。”
迎着月光回的家。
晚饭很丰盛,大家有说有笑。
陆越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和老爷子很投机,可能长辈都喜欢甜言蜜语会哄人的小孩。
任浩、任萱两个曾外孙都没干过陆越一人。
梁老爷子将自己面前的鱼都推了过去。
不是他重男轻女,主要是陆越谈吐和接人待物真的挑不出错。
梁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经历过生死,见证过人性,是人是鬼,在他面前自然看得清楚。
他对陆越的喜欢是建立在孩子真诚不做作的基础上。
梁老太太也很开心,她是真心希望外孙女结交的好人多点。
她知道柳絮不可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一直过日子,做生意往后步入社会,打交道的自然是人。
来到家里的她,通通用格外的热情招呼他们。
梁老太太在家也是个闲不住的帮忙做饭烤鱼,端菜,切瓜,但凡逃不过她手的,自己都要干。
老人的热情自然也让小辈们十分欢心。
陆越除了嘴巴甜,干事也利索。
他们来柳絮家做客,也不能真的将自己当做客人,让两个长辈伺候他们。
沈微明是个善谈的人,但他这人有些露怯。
可能是氛围所致,让他干事儿的时候束手束脚。
不过态度贵在真诚。
孩子长的也好,待人接物很有礼貌,家里的长辈也对他格外照顾。
沈微明美在心里,笑在脸上。
舒黎也不赖,和陆越两个无时不刻的都在斗嘴,逗的柳絮家里人乐开怀。
吃的差不多,柳絮将三个好友送上的车,又将自家时令瓜果蔬菜一并送上。
目送他们离开。
三个人离开后,家里人相处的就格外和谐。
梁娟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三个孩子不仅家庭好,长相也好,心地也善良,我害怕他们来咱们家做客不习惯。”
梁娟的认知是朴素的。
可能刚刚九零年,富起来的也只是少部分,所以就会有了城里和乡村之别。
害怕城里的孩子来乡村过不习惯,他们招待不周等等。
不过,她将最终的原因归结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是优秀的。
因为自身优秀吸引的朋友、合作者自然也是优秀的。
柳建林自然支持自己媳妇的观点,他就不是一个能说夸张话的人,平静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娟儿,三个孩子确实如你所说,不过我看其中一个身体弱点,干啥事有点放不开,这孩子毕竟是个男孩,体弱多病的看着还挺可怜。”
丈母娘和老丈人来家里,他就彻彻底底成了背景板子。
可是这个隐形人也不好做。
媳妇儿说什么他必须附和,要不然。老两口还琢磨着他对女儿不好呢。
心里肯定抱怨,是因为梁娟没生女儿子的缘故。
之前没生儿子,梁娟被责怪也没啥。
可现在不同,三个女儿都出息,儿子也有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不是他来操心。
赚钱养家他也插不上手。
都这样了,再抱怨就有些不识好歹了。
梁老爷子一锤定音,“看人也不能看表面,家庭氛围感十分重要,这三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那是自然。
环境熏染很重要。
书香门第的孩子再不出息,长大后也会比在地里刨食的强。
商人家庭培养的,不会算账,嘴巴也利索。
而且经过短短一两个小时的了解,老梁头已经清楚的得知他们三个人的规划。
上大学、学习管理知识、在自己企业实习,毕业后接管家族产业,看似步步安排好了,实则这是人家内心就想好的。